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灵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产粮大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它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来抓,粮食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优质型转变,优质稻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因此,水稻生产除了要保持面积和产量的稳定,还应注重稻米的品质提高。为进一步了解灵山县优质稻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对全县优质稻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生产基地检查,走访生产企业及大户、查阅资料等,对灵山县目前的优质稻产业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西优质稻育种进展及生产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优质稻育种生产近年来已推出七桂占、油占8号、桂华占、田东香米、培两优桂99等品种,但广西的优质稻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杂交稻组合少,且品质难有大的突破;优质常规稻抗性尤其是抗稻瘟病不理想;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严重滞后。建议要加大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永州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等6个方面提出促进永州市优质稻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引入资源的研究与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引进6个优质稻品种资源中观察、分析、检测选出066资源属香稻品系,以该品系作为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法分别育成80-65,80-66品系;再用该二品系作杂交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14个优质稻品种(系).这些品种(系)的品质和产量均比目前国内优质香稻品种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现状,指出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带起步晚、优质稻品种单一、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科研和粮食部门的合作,提高各部门对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化多元模式并存;研发优质专用稻米品种,实现优质品种多元化发展;提高稻米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稻米及副产品复合增值;以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把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不断推向新高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高档优质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档优质稻是最近几年来新诞生的概念。分析了湖北省高档优质稻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优质稻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广东近20年优质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指出优质稻育种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并分析了广东省优质稻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丘北县近年来发展优质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优质稻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优质稻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稻产值高、效益好,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稻对广东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概述了广东省优质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广东省在优质稻米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省2000~2005年省优质稻区试参试组合和达到国标三级审定品种的现状。针对我省优质稻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产量相对较低、稳产性较差、稻米品质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2011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50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米质、产量、抗性等,分析了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如米质虽已取得较大改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仍偏低;育成了一系列米质优且产量高的香稻品种如广香1号、三香628、桂香3号、柳丰香占、家福香1号、兆香1号等;近3年(2009~2011年)的优质常规稻产量明显稳定提升,每年均超过6600 kg/ha,但育成水稻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抗病育种徘徊不前等.今后需根据稻米市场导向,以长粒型、高胶稠度、中等偏低直链淀粉含量、低垩白度的大米类型为选育目标;引进国内外现有的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品种资源,直接或创新后作为杂交亲本加以利用;以粗长粒型作为选育目标,通过提高千粒重来进一步提高优质常规稻的单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育种技术,并加大抗病及抗逆育种力度,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在优质常规稻育种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优质常规稻的育种现状,为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优质常规稻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广西优质常规稻整体米质水平改善明显,个别米质指标有待加强;产量水平表现稳定;穗粒指标改善明显.但粒型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品种抗病性差;优质香稻品种缺乏;功能型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建议]重点改良粒型、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选择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品种的抗性对优质香稻品种和功能米进行引进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广西超级稻研究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西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大多是由外省引进,生育期偏长,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发挥,而区内自育品种抗性相对较差,米质不够优。“十一五”期间,广西超级稻的育种策略应是:坚持亚种重穗,进一步改良株型,适当增加叶面积;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增强生理协调性,提高经济效益和日产量。产量突破的关键是扩库、增源、畅流。主要选育指标为:株高120~130cm,茎秆坚韧,抗倒力强;穗长26~30cm,穗粒数230粒、穗重5g左右;叶厚直,剑叶长40~50cm;生育期130d;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达国标二级标准;产量,近期目标为10500~12000kg/hm2,远期目标13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品质与产量,让优质稻品种优质与高产趋于高水平统一,以高产品种齐粒丝苗为母本,特优质中间材料丰艮占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手段,经过系普选育、辅以病区和接种遴选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等育种技术,育成感温型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齐丰占,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齐丰占于2006、2007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65.19、360.62 kg,比对照种粤香占减产5.22%和6.81%,米质特优,达国标、省标优质1级.据统计,2009-2012年广东省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4万hm2.该品种适宜广东稻区粤北以南的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5.
桂丝占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长丝占作母本,桂引90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株叶形态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生产上要注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6.
优质水稻新品种特籼占2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籼占25是用特青2号与粳籼89杂交,经7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的优质高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抗褐飞虱,米饭软硬适中、饭味足的水稻新品种,可在华南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法育成的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78A,整精米率高、垩白少、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用T78A与早恢89配制成优质杂交早稻T优7889,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颁3级优质米标准.为更好地推广该组合,进行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并设计了施纯氮总量、插植规格两种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穗数是T优7889最重要的产量性状;不同施纯氮量(112.5~202.5 kg*hm-2)对T优7889产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插植规格对T优7889产量有显著效应,插植规格以17.5 cm×17.5 cm或13.2 cm×23 cm为宜.据此提出了T优7889的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优质晚粳“宝农34”是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以优质晚粳“寒丰”与特色香糯“口香红”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集于一体的粳稻品种。该品种株高95~100cm,分蘖力中等,全生育期15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良,口感极佳,适宜于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环境类型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提高广西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方法】利用从广东引进的优质稻“丰美占”分离植株经3年5代系统选育而成。【结果】优质稻新品种“玉美占”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8d左右,晚造110d左右,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玉美占”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优质稻新品种,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主要结论为:(1)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建设;(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3)开发与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4)加强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5)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培育农民的信息需求;(6)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