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烘干是红碎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不但除去茶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干燥利于包装贮运,更主要的是在烘干工序中,要用高温迅速停止酶的活性,使之失去催化能力,使茶叶在初制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同时在烘干过程中,由于热物理化学的作用,还会使茶叶内部的物质产生热化学反  相似文献   

2.
随着巴西橡胶北移种植成功,分布在漳州、晋江.厦门等地民营胶园面积也日益扩大,至今已达到4万多亩,年产干胶近300吨.如何提高烟胶质量已摆上日程.从每年制胶生产检查中,看出了民营制胶生产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设备简陋、没有化验仪器设备,没有专职化验员.在生产上加酸、加氨仍凭经验.除了几个较好的胶厂使用五合一压片机外,大部份还是用手摇压片机操作.致使制出烟胶片产品一级率偏低,产品质量较差.给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烟胶片质量.做到用户满意,笔者拟对我省民营制胶生产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区的制胶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去年的全面调查中,也看出烟胶片较普遍存在有气泡、发霉、发粘、杂质等缺陷,同时质量也不够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烟胶片的质量,做到用户满意,拟对几个问题谈谈一点肤浅意见.一、气泡问题,它是烟胶片常见的外观缺陷,一般认为小的气泡对胶片使用性能没有不良影响,认为火泡对胶片质量有妨害.调查中看到绝大多数是针头状气泡,但也发现有的胶片出现较大的气泡,即火泡.根据文献介绍,产生气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胶乳发酵所引起.我们看到有些单位,割胶、收胶工具不清沾,送胶不及时,胶乳早期保存工作做得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世界上成功种植巴西橡胶(Hevea brasuiensi Muell.-Arg)的最北区域之一[1].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胶园显著特点是小型、分散.1982年全省制干胶约656吨,其中农垦农场和社队约制干胶642.51吨,计有加工厂(点)38个(表1).制胶厂普遍采用片状胶生产工艺,产品中约70%烟片,30%烘干胶片.最大厂年产量230.59吨,最小厂0.065吨.分布在龙溪、晋江和厦门.  相似文献   

5.
我场原有制胶设备较差,又缺乏生产经验,烟胶片发霉、气泡或氧化发粘也常有出现.由于烟胶片质量差,收购部门和用户意见较大.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鲜胶乳产量的增加和用户对烟胶片质量要求的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厂房的改造扩建,制胶设备的添置,责任制的建立,制胶规程的  相似文献   

6.
制胶原料——胶乳,是生物合成产物.由于受自然因素、栽培条件、刈胶制度及品系、树龄影响,变异性大.我场制烟胶片工艺过程目前仍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一致性差,这是制胶工业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对近几年来生产实践中影响胶片质量的若干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烟胶片生产中凝块的软硬、厚薄对压片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凝块的厚薄取决于隔板的间距,隔板的间距一般是固定的,因而凝块厚薄一般也是稳定的.然而,凝块的软硬程度变化范围较大:或过软,过硬,或软硬适中,凝块过软时,往往产生不走片或胶片卷曲不能顺利通过各对辊筒,压出的胶片软,干燥过程容易拉长或断片;凝块过硬时,不容易压片且容易压破碎,胶片的干燥时间较长,影响干燥房的周转;只有凝块软硬适中时,压片效果才好.  相似文献   

8.
烘干机讲座     
烘干机是茶叶干燥机械的一种。利用烘干机的目的是使在制茶叶继续发挥一部分水分,以利下段工艺或符合成品毛茶的要求,达到干燥的目的。在烘干机未闻世之前,均采用竹篾烘笼。利用炭火进行烘焙。在烘干过程中,为了使茶叶干燥程度均匀一致,操作者必须不停地翻动茶叶,因而这种烘干方法不  相似文献   

9.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现行工夫红茶生产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中干燥是红茶初加工中失去绝大部分水分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后,即可以继续发展茶叶的香气,又可达到便于贮藏、运输的目的。我国现行的红茶大多采用热风干燥,其优点是投资少,能耗低、茶叶的香气较高;不足之处是由于茶叶在热风烘干的过程中,茶叶升温的时间长,造成灭酶不及时继而影响到茶叶的滋味鲜爽程度;目前微波干燥工艺在农产品加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10.
长炒青茶叶中的烟焦味,是茶叶品质上的大忌,如何防止产生茶叶烟焦味,是广大茶农所孜孜以求的。长炒青的烟焦味,主要产生于初制过程中。一是茶叶被炒焦,及炒焦的茶叶未能分开加工、贮存,使其它茶叶被污染;二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茶叶逐渐变得干燥、疏松且富有孔隙,其内具吸收异味能力的稀疏类物质,一旦遇到环境中的烟焦气时,就会被茶叶吸收进来而污染为烟焦味。杜绝长炒青的烟焦味,关键在于杜绝产生烟焦气的污染源。据在乡村初制茶厂调查所得,茶叶被炒焦可成为污染源的,几乎在设有炉灶的初制工序中,都有可…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干燥工序是关系制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干燥过程茶叶叶温与含水率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两个重要物性参数。叶温影响叶子内含物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便会产生出香味不同的茶叶,茶叶水分含量则影响到各内含物浓度,浓度是各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与叶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而进行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制茶品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式对水稻种子干燥速率及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538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种子干燥速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决定了干燥时间,50℃恒温烘干方式烘干种子和稻谷所需时间比袋式烘干和自然晾干方式显著缩短,由于鼓风作用,开始干燥前8 h袋式干燥方式稻谷水分散失最快;增温干燥提高了种子活力指数,对种子活力影响小,种子活力指数50℃恒温烘干方式较自然晾干、袋式普通烘干和袋式加热烘干分别提高26.3%、22.7%和14.2%,差异显著,袋式加热烘干活力指数较自然晾干和袋式普通烘干略有增加。试验明确袋式鼓风加热烘干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种子烘干时间,可以作为南方稻区小规模种子烘干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我区制胶生产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差距,进一步提高烟胶片质量,我局于1987年8月13~15日组织有关胶厂的领导和制胶技术人员,对云霄、平和、诏安等三个县的胶乳加工厂进行一次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共11人.现将调查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烟房的干燥作用是橡胶加工厂将湿胶片脱水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胶片的质量,能否节省燃材料关系极大.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小型橡胶加工厂生产工作的实践,就我省目前小型烟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我省现有天然橡胶的加工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加工厂趋于小型,大至日产干胶量2~3吨,小至日产干胶量几公斤,且小型加工厂占有相当的数量.特别是一些乡、村加工厂,更是普遍存在手工作坊,十分落后;二是很分散,我省橡胶加工厂分布在南至诏安县,北至南安、安溪县,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采收后的人参,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无论是制作生晒参还是红参,都要进行干燥加工.目前多数人参加工厂均利用干燥室进行烘干。干燥方法及干燥参数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人参的质量(色泽、表面形状、密度等),而且涉及到能源的消耗.选择合理的干燥方法和最佳的干燥参数,既可保证  相似文献   

16.
烘干作业是茶叶加工中一个重要的工艺阶段。在烘干过程中,茶坯失去大量水分而达到成茶的含水量要求,同时伴随着对品质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化学和非酶性热化学变化。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如温度、风量、摊叶厚度和时间等,可以使烘干过程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的理论和计算涉及工程热物理的几个分支如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探讨会有助于对烘干过程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胶乳的凝固和干燥是天然生胶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不同凝固方式(酸凝固、微波凝固、自然凝固、微生物凝固)、不同干燥方式(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等不同工艺下研究了天然橡胶(NR)的理化性能及其臭氧老化前后物理机械性能,发现微生物凝固胶在相同臭氧老化条件下其拉伸强度最高,且变化率最低。采用臭氧老化研究的结果表明:微生物凝固胶(m-NR)硫化胶在静态拉伸状态下臭氧龟裂达到16 h。热重分析探讨了不同工艺NR硫化胶热老化过程,并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技术初步探讨了臭氧对微生物凝固胶的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波炉处理茶叶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新  殷鸿范 《中国茶叶》1993,15(1):16-17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与烘干两大工序,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迄今为止的杀青与烘干技术,都还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如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红茶存在烘干前期不能及时有效制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在红碎茶加工工艺流程中,烘干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烘干机应能使茶叶通过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停止发酵,蒸发水分,充分干燥,便于贮藏。传统的烘干机输送带是不加热的,茶叶从上输送带到进入烘箱期间,是处在烘干房室温35℃左右的环境中,在此条件下,茶多酚产生强烈的酶促氧化,含量大量减少,导致红碎茶成茶品质明显下降。为此,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广东大叶种绿茶干燥时,第一次烘干温度过130~135,第二次烘干温度105~110,温度过高,成茶易带高火香。汤色较黄,叶底较暗;温度过低,成茶香气较低,且滋味略带苦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