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3.
基于网络通讯的甘蔗糖厂高效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电信增值服务和网站建设为纽带,实现甘蔗砍运精确调度构建技术体系;应用卫星资料提取甘蔗分布信息、气象信息,并通过整合其它信息资源等构建服务体系;在管理模式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方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5.
以甘蔗桂糖21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种植行距及配套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探索一套适合甘蔗高效节本的有效栽培和管理模式,为当地开展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m甘蔗种植行距并配套生产过程采用高效节本综合技术能较大幅度降低吨蔗成本,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甘蔗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中,应抓住主作物甘蔗和次作物的品种选用、次作物选择原则、次作物的种类选择、主次作物种植模式(行模式、搭配模式及降低髙秆次作物影响的弱化栽培)、主作物播种技术的选择、高效种植排灌与施肥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随着甘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费工费时的传统甘蔗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耿马甘蔗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而甘蔗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生产投入成本高、宜机化程度低、地膜回收难、蔗叶利用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加快绿色轻简高效物资研发、提高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和加强技术标准宣传与培训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甘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甘蔗各个生育期的不同特性,探讨弥勒蔗区"双高"甘蔗新植蔗、宿根蔗的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根据甘蔗条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滇西南勐永蔗区185份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数学法,对蔗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勐永蔗区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全氮含量偏高,全磷、碱解氮含量偏低;(2)p H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3)勐永蔗区土壤肥力平均综合指标值0.53,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占92.3%,说明该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10个甘蔗品种旱地区试经过2新1宿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旱地上综合表现性状较好的品种有:SP80-3280、云蔗05-194、云蔗06-362,产量高、含糖量高,可进一步加速繁殖推广。云蔗05-211,建议作为潜力品种因地制宜,适当扩繁。 C266-70虽然产量最高、但甘蔗糖分低,含糖量低,与其它品种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理州蔗区自1993年以来实施甘蔗“吨糖田”等研究项目,总结出甘蔗高产、高糖、高效、低耗的综合配套技术:严格种植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栽培、择优种植。新植蔗抓实“三个统一,抓住两个重点,把握一个关键,”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地膜覆盖;抓住肥水管理,培土防倒两个重点;把握快锄低砍,高糖入榨这个关键。宿根蔗突出“四早”管理,即早破垄松蔸,促进蔗蔸萌发;早施苗肥,促进蔗苗早生快发,保证养分有效供给;早间苗、定苗,及时剥除枯脚叶,确保甘蔗有效群体和田间通透性;早防治病虫,保证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蔗SRAP-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甘蔗SRAP-PCR反应体系的五大因素(Mg2+、dNTPs、引物、模板DNA、Taq酶)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得到如下结论: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通过对各因素进行筛选,建立甘蔗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为:dNTPs 0.25 mmol/L、引物0.1μmol/L、Mg2+2.5 mmol/L、Taq酶0.25U和模板DNA 60 ng。  相似文献   

16.
2012-2013年间对来自云南省甘科所和广西柳城研究机构提供的6个参试材料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集成示范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云蔗05-51、云蔗06-407、柳城03-1137,在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旱性能等性状表现较好,综合性状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瑞丽育种站为了获得突破性创新亲本,在F1(栽培原种×栽培原种,或栽培原种×野生种)间相互杂交获得对等F2代,再以F2×F2获得对等F3代,按此“对等杂交”方式着力构建独立亲本系统。在云瑞15系列123份创新材料中,有56份对等F2代(A类)、22份对等F1-BC1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B类)、11份对等F1-BC2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2次,C类)、23份对等F2-BC1代(对等F2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D类),以及11份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野生种与传统亲本或品种杂交3次,E类)。本研究通过采用DTOPSIS法对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蔗产量、锤度、含糖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⑴接近度Cg值最大的10份材料分别是:云瑞15-88(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0(对等F1-BC2,C类)、云瑞15-153(F3,E类)、云瑞15-158(F3,E类)、云瑞15-127(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5(F3,E类)、云瑞15-90(对等F2-BC1,D类)、云瑞15-29(对等F2,A类)、云瑞15-97(F3,E类)、云瑞15-134(对等F1-BC1,B类),E类有4份(最多),占40%;⑵在123份材料中,超过ROC22(CK1)有37份,占30.1%,超过粤糖93-159(CK2)有71份,占57.7%,有52份材料未超过双对照。在超过对照ROC22的37份材料中,F3代(E类)占相应同类材料的比例最大,为45.5%,其次是对等F1-BC2(C类)、对等F1-BC1(B类)、对等F2-BC1(D类),对等F2代材料(A类)最小,为21.4%。在56份对等F2材料(A类)中,野生血缘F1代超过对照ROC22的比例达到50%;⑶从各类材料相对接近度Cg的平均值来看,A类(对等F2代)B类(对等F1-BC1代)>D类(对等F2-BC1代)>C类(对等F1-BC2)>CK(对照)>E类(F3代)。所以,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E类)整体上综合评价最好,按“对等杂交”方式利用甘蔗野生资源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抗旱耐瘠健康良种应用为基础,深耕板土栽培、提早植期、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病虫草害科学防治为核心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对各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配组,实现旱地甘蔗双高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往每年榨季糖料蔗砍收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的蔗叶(叶梢),通常以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但近年来因污染环境已被明令禁止。如何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已成为糖料甘蔗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糖料蔗叶的营养成分,以及蔗叶还田、蔗叶作为饲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木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建议通过研究开发小型实用多用途的蔗叶粉碎机械设备,形成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蔗农提供蔗叶粉碎还田作业服务;研发推广蔗叶回收机械,扩大利用蔗叶处理加工生产规模,形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多头并进,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以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