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本模式主要有四×L、四×R、旅×L、旅×R与四×获5 种;复合模式则包括由诸多多元复合种质构成的如四( 获×L) 、R( 四×旅) 等。复合模式在玉米杂优育种中渐趋突出。应用基本模式良好的融合性构建复合模式,代表了优势种质组合模式演化的基本趋向。发掘、创新现有种质资源,引入美国玉米带和热带- 亚热带优势种质组合模式及其相应种质,分别与京、津、冀、鲁、豫优势种质组合模式的相应种质对应进行“温×热”互导,是优势种质组合模式演化的两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发育动态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大多数热带种质对光周期非常敏感。光周期敏感性限制了温、热地区间的种质交流。研究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分子机理,有利于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创新,提高玉米品种对不同光周期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以对光周期钝感的温带自交系黄早四和对光周期敏感的热带自交系CML288为亲本配置的组合衍生的一套20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长日照环境条件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数、株(苗)高变化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双亲间的最终可见叶片数和株高差异很大;发育初期CML288的叶片数和苗高都低于黄早四,而发育后期CML288的叶片数和株高都明显高于黄早四;测定各时期F7重组自交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包含237个SSR标记、图谱总长度1 753.6 cM、平均图距7.40 cM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检测到控制叶片数和株(苗)高发育的QTL 11个和20个。但是,没有一个条件QTL 能在测定的几个时期都有效应。在长日照条件下,控制叶片数与株(苗)高的非条件与条件QTL主要集中在第1、9和10染色体上,特别是在第10染色体的标记umc1873附近均检测到了影响这两个性状的QTL,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单个条件和非条件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4.34%~25.74%和10.02%~22.57%,表明这一区域可能包含光周期敏感性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普通玉米种质及双回交对爆裂玉米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CML27、CML40、CML92、CML107和CML116等5个热带种质与温带自交系进行杂交,分析了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热带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间杂交,在单株产量、百粒重、子粒容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超亲或超标优势,但在行粒数上并未明显超出生产上应用的温带组合。热带玉米种质可以改善温带玉米种质的产量和穗部性状,CIMMYT×丹340杂种优势模式在温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括总结了80年代以来引入、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低纬度玉米种质引入高纬度后,因生态环境不同导致性状发生变化,但不同材料、不同性状间差别较大。其中穗位的温光反应敏感程度大于株高,雌穗分化比雄穗敏感;热带种质的利用,因温光反应程度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直接、间接等方法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 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 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 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 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 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 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株型在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想株型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热带玉米自交系QR273(母本)和温带自交系HCL645(父本)为亲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160份F2:3家系。分析该群体的株高、穗位高、叶夹角、雄花分枝数的变异情况和相关性,旨在剖析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株型相关性状的选择方向。结果表明,该群体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呈现近似正态分布。株高、穗位高、雄花分枝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株高与穗位高相关系数最高,为0.672,即株高越高穗位越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株型性状玉米人工选择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创新玉米育种新材料,选用热带种质按不同比例导入到温带种质中,构建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以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潜力。结果表明,群体间除秃尖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群体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当受体为Mo17和478,分别导入50%比例热带种质‘墨白964’或‘墨黄9号’的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筛选出优良的育种新材料和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的潜力较大。导入50%热带种质到温带种质中,主要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变异,符合玉米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米杂交优势,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推广杂交玉米良种对玉米增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现有当家品种使用年限过长,有的混杂退化,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加速杂交玉米的推广及组合的更换更新,1985年我们从辽宁丹东市农科所引进了MO17Ht×丹340,复原183×丹340.黄早四×丹340和丹340×G29等几个杂交玉米新组合作生产示范,以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我区示范推广优良组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生产示范的调查结果初报于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保持中的适宜样本容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两个胚乳色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品种不同比率的混合来模仿具有不同标记基因频率的玉米群体,通过田间试验、统计抽样以及Monte Carlo模拟研究玉米种质在繁殖前后标记基因频率的变化。两年田间试验和Monte Carlo模拟试验得到一致结论;在玉米群体田间植株中随机抽取8株上的全部种子或10株上每株25粒种子做样本可使群体中频率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七五"至"十五"期间育成的38份饲用玉米杂交种系谱的分析,初步划分出七大种质类群:①78599改良种质类群;②旅大红骨改良种质类群;③Reid改良种质类群;④黄早4改良种质类群;⑤高油群体改良种质;⑥苏湾改良种质;⑦墨西哥改良种质。在这几大类群种质中,78599改良系是饲用玉米的核心种质。78599改良系与上述6大改良类群都有较高配合力。探讨了饲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应用、创新与改良。  相似文献   

13.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吴子恺 《作物学报》2004,30(8):751-756
分两批测定了3种类型共6 684粒微胚乳玉米(Zea mays L.)的粒重和含油率。发现1 944粒含油率高于20%,其中有32粒超过25%,最高为26.84%。计算了单粒重与含油率(df1 = 78)以及各果穗平均粒重与含油率(df2 = 14, df3 = 64)的相关系数,3个相关系数都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以籽粒或(和)以果穗为基础,选育既籽粒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雨盛  孙甲  郝楠  李哲 《种子》2008,27(10)
介绍近年来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和创新的现状,并针对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的状况提出其相应的种质创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新种质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自己转育成的甜玉米新种南材料,研究甜玉米的生化成分,优势率和遗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新质各种生化成分与原始基因型接近,营养价值高,食味品质好;(2)甜玉米品质性状优势率以负(向)优势为主,明显不同生长势性状的优势率;(3)普甜,甜脆,超甜玉米籽粒外观性状和糖分含量均受其各自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专用型油玉米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子恺  郝小琴 《种子》2006,25(8):22-26
经22代选育,已获得一些微胚乳(胚/籽粒重≥0.4)超高油(含油率≥20%)玉米自交系,旨在从这些自交系中选择一种新型的油玉米。微胚乳玉米的粒重,含油率和胚/籽粒重比都存在广泛的变异,到目前已经选到籽粒含油率为32.54%、百粒重为12.0g的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粒重和含油率的遗传力都较高,且含油率的更高于百粒重的。这两个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所以这两个性状可以被同时改良。可用这些品系的整粒玉米直接榨出玉米油,直榨玉米油的油酸和亚油酸以及Vε的含量都高于市场上所购买的、经脱胚后用浸提法提取的玉米油。虽然目前微胚乳玉米的籽粒产量很低,但只要它的产量接近或甚至略低于一些油料作物,如油菜、大豆等,就可以在生产中应用,这是因为玉米油的食用品质优于其它许多植物油。  相似文献   

17.
高卫东  杨家秀 《作物学报》1997,23(5):637-639
玉米小斑病(Bipolars Maydis)是世界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1970年曾使美国损失玉米165亿kg,我国的华北玉米区和华南部分玉米区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区。该病的流行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密切相关,而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为此“七五”、“八五”期间国家把玉米种质资源抗小斑病的筛选鉴定列为攻关内容。本文报道1992~1995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近年引进或选育的来自不同地区的甜玉米种质材料,部分种质资源遗传背景较为模糊,对进一步通过杂交方式选育优良品种造成一定障碍.本研究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近年选育或引进的9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甜玉米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吐丝期、成熟期、株高、穗位高、总叶片数、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百...  相似文献   

19.
育种家根据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来选择血缘关系相近的自交系作为新系选育的基础种质,选择血缘关系较远的自交系来配制新的杂交种.本文介绍一些杂交玉米起源的历史.Holden第1个培育出了自交系并做了杂交.East和Shull研究了自交系和杂交种.East、Jones、Duddleston、Richey、Hayes和Wallace培育出第1批可利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本文涉及到许多老的自交系,它们是后来若干代自交系的亲本.还特别提到在中国曾发挥了作用的38-11、B37、B73、C103、Oh43、VA35、W20、W24、W59E、W153R和WF9等自交系.在美国的杂交玉米时代,尽管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20%,产量却提高了3倍.自2001年以来,由于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已成为世界第1大粮食作物.综合这些信息并加以评述,旨在能以史为鉴,使这个粮食短缺的世界能够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