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峥 《古今农业》2008,(3):35-42
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农村极其流行。由于耕畜分配的严重不均等原因,民国时期广西农村的耕畜借贷也广泛存在。广西农村的耕畜借贷既有地主、富农等阶层的放贷,也有土司、养牛户、中农的参与,还有耕畜缺乏者之间的联合。耕畜借贷的利息支付有实物方式,也有以劳役偿还等形式。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用于生产领域的一种,因此,它既有残酷的剥削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04-7006,7011
分析了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仍存在耕畜分配不均、耕畜借贷广泛存在的现象,全面总结了耕畜借贷的方式和利息支付方式,最后从消极、积极方面对耕畜借贷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涂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91-12693
对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的主要主体农民和粮商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他们对当时广西的粮食流通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决定着粮食流通的时间、空间、规模等重要内容。在各级流通市场中,不同的流通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各级流通市场也决定着粮食流通主体的类型、数量和职能。  相似文献   

4.
涂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02-12504
从产地市场、消费市场、集散市场及中心市场几类阐述了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通的分级市场,并介绍了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流动概况,指出当时广西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粮食流通网络,尤其是形成了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粮食流通市场。  相似文献   

5.
刘征 《古今农业》2011,(1):87-95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的借贷关系呈现出高利贷猖獗、借贷利率畸高以及高利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等突出特点.农民高利借贷的普遍性和农村的高负债率反映出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折射出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贫民生计全为富户垄断集中揭示了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较全国其他...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农场”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农场,包括几大类型,即:主持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农事试验场;以屯垦为主、兼及乡村社会改造的集团农场;以农业生产为主、合作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农场;垦牧公司性质的私营农场;殖民性质的日系农场.总体而言,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负责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农事试验场的普及程度以及实际效用最为突出;各类农场以促进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但是往往也承载着重要的社会目标或者是政治与军事目标;农场这一经营与组织形式,带有较为明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农业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7.
朱慧颖 《农业考古》2020,(2):142-147
民国时期(1912~1949)报刊中充斥着大量广告,其研究价值已为学界广泛承认。茶叶广告作为一种商品广告,在传播形式上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此外还有系列广告的运用。在创意理念上,茶叶广告以送礼、国货、卫生、科学、品牌等为主题,力求契合顾客的情感诉求或需要。民国报刊中的茶叶广告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包含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忌放高利贷. 合法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银行同类借贷利率的4倍,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忌乘借款人有困难之机,就向借款人放"高利贷”,违犯法律,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9.
10.
民国时期,广西频繁而严重的水旱灾害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农田生态系统受害最大,不仅导致农作物欠收或失收,而且使得田地日益贫瘠,最终无法耕种而荒芜。当然,灾害也能给一些农田带来沃土,但这只是局部的。  相似文献   

11.
徐畅 《古今农业》2013,(3):81-89
长期以来,学界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民国时期的农业税率极高,农民负担极重,但同时也存在与之相反的看法。各地赋税占土地收益和农户支出比例,有高有低,据之难以判断农业税率之轻重。在考察民国时期农业税率时,应注意名义赋税与实际赋税、不同阶层农民的不同赋税、不同地区的不同赋税、不同时段的不同赋税、不同考察者眼中的不同赋税等问题。总体看来,农业税率占土地收益比例因时段、地域、农户阶层不同而存在差异,它既不是低税率,也不是奇高无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赋税的确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一个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2.
周晓庆 《古今农业》2013,(1):98-10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近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何看待这场乡建运动?它对于我们当代的新农村建设又有什么借鉴意义?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以发展经济学赋予的新思维模式和新的分析思考问题方法剖析这场运动,我们得出结论:民国式的乡建运动不能救活农村;找出并解决核心制约因素,让农民成为乡建主体是推动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民国时期区域性治水方略的出现,和治水权利从士绅向近代国家的转移趋势。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水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施工组织制度。民国时期为了解决广东的粮食问题,大力兴建各类水利设施,在平原实行筑闸联围,增建堤段;在山区大建各种类型灌溉设施。为此,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超过明清时期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江西农村衰败,"农村复兴运动"兴起,积谷运动受到重视。针对传统积谷仓存在着管理机构混乱、积谷挪用普遍、豪强中饱私囊、积谷虫害严重、积谷经费不足等问题,民国时期江西省政府采用健全积谷管理机关、征用公产和摊派款项、借用民间屋宇与改建仓廒、运用熏蒸技术消灭虫害等措施与方法进行应对。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历史原因,见效仍不明显,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仓储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生产在华北农村经济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小麦生产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结构和产量结构中所占的较高比例以及小麦销售与农民收入的紧密联系共同决定的。民国华北小麦生产的进步还促进了华北麦作区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帽辫业的繁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