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双、三制面积的不断扩大,后季稻肥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广辟肥源,增加水稻产量,我站进行了早稻田套种田菁的试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红苕为适于土壤瘠薄地方栽培的高产作物,本专区各县均适宜于种植。但由于种薯缺乏和栽培技术的限制,目前种植的地方还是停滞在几个有栽培习惯的老地方—阳新、大冶及红安等少数县和一部分县的个别乡。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对今后充分发挥山区的增产潜力,有其重要的作用。我站根据专署指示,在56年进行此项试验,采取各种不同的栽培管理方法,研究并测定增产的关键,以供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的目的和根据 1953年,本所抚州工作组,在南城县青山背附近发现当地栽培二季早稻,习惯早播密播,早插嫩秧,每亩秧田播种量高达1500——1800斤,秧苗长至3—4寸,即抢早插秧。据云早播早插能提早成熟。 1955年,省农业技术会议上,修水县农场反映,修水群众也主张早播密播、早插嫩秧、春社浸种,每亩播种量在600斤以上。修水县农场1954年每亩秧田播种300斤,因为播种稀,影响秧苗生长慢,推迟了插秧。1955年增加到400斤,1956年再增加到400斤以上,逐年向密播的方向发展。但省内其他地区群众经验,均主张稀播壮秧,适时播种,适时移  相似文献   

4.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5.
小外荡精养,就是将池塘养鱼工艺与外荡优越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在加强拦鱼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混养密放,增加底层鱼的放养量,进行以投饵为主、施肥为辅的养殖.此项经验于1983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已发展到85个单位3.28万亩水面,鱼产量达8.2万多担,平均亩产250斤,接近池塘养鱼水平.小外荡精养的水面比大面积外荡平均亩产提高3.1倍.目前小外荡精养的水面仅占外荡养殖面积的二十一分之一,而水产品的产量却为外荡总产的五分之一,精养比粗养水面的经济效益提高5倍多.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实行开门办所的过程中,我所组成了由领导、工人、科技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进行了无泥育秧试验,初获成功。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我省推广小麦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下简称喷磷),防御干热风,1979年飞机喷洒20万亩,1980年发展到801万亩,1981年达1350万亩,1982年为2400万亩,1983年上报面积是3600万亩。据各地生产部门发表的大量调查和试验数据都是增产的,增产幅度多在6—9%范围内。但是省内外某些主要科研部门、专家,对此问题持有异议。为此,我们于1982年在现有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引言1958年2月葡萄原产于中亚细亚、高加索、阿尔泰山及天山山脉等中苏边界地区。我国葡萄栽培根据历史记载至少已有二千多年。葡萄在多年生果树中,开始结实较早,栽培繁殖容易,产量高,不但能供生食,还可干制、蜜饯、榨葡萄汁及酿制葡萄酒、白兰地、香槟、味美思等,并可提制葡萄糖,供医疗及科学研究之用。所以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均极重视。我国现已列为全国发展的八大果树之一。仅安徽省肖县一地1958年内即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应用微量元素处理作物种子,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或改良品质,最近20年来,国内外已展开了研究,也获得了一定成绩。如保加利亚的波波夫院士等,以溴化钾和对苯二酚等药剂,在播种前处理棉花和水稻种籽,取得了15—20%的增产。在国内崔澂同志用微量元素处理小麦种子后,他认为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后期生长的籽粒产  相似文献   

10.
绿肥与粮食作物的复种试验是从1963年正式进行的。试验是在本院的沙土地上进行的,土质较瘠薄。选用了耐寒、生长快、种子小的草木樨作绿肥,粮食作物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华农二号”,“白鹤”玉米作对照。草木樨在3月25日~4月5日播种,6月25日~7月3日翻压,玉米在6月26日~7月5日播  相似文献   

11.
近三年,山芋烂根病在我县一些地区不断扩大蔓延,感病的山芋轻者成片死苗,严重的绝产无收,已成为生产上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13.
甘薯为我省目前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955—1956年,全省栽培面积在700万亩以上,约有80%以上的面积栽培在红壤坡地。我省气候经常在7—8月以后少雨或缺雨,容易形成干旱,影响甘薯的产量很大;因此,选择抗旱、早熟、丰产的甘薯良种,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所从51年起,开始从省内外征集和引进甘薯原始料材,并经53—54年两年在红壤坡地进行甘薯原始材料研究,主要着重地上与地下部分特征特性观察及抗旱性的鉴定,初步发现宁远三十早等品种,有上述特性之一或全部特性。本试验的目的,为将现有几个甘薯良种在红壤坡地进行比  相似文献   

14.
15.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察运动推动下,我所广大干群,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革命,促科研,去年在1号田进行麦稻稻三熟制亩产三千斤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扬麦2号、广陆矮4号、宇红3号这个组合三熟年单产达3235斤,超过了“四纲”。这充分说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只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夺取稻麦高产更高产,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可以实现的。现将攻三千的主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并对三熟制高产栽培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探讨玉米和大豆套作的显著效益套作栽培模式,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大豆产量,减少大豆的进口量,满足人民对大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几年来水稻需永量和灌溉制度试验,初步确定盘锦灌区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模数,并且提出以水文地质条件作为区划盐碱灌区水稻灌溉制度的原则,将盘锦灌区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对各区各类水稻灌溉制度各个生育阶段的灌溉水层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以海禾2号为对照,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隔6个参试品种设置1个对照,宽窄行净种,鉴定体系内育成玉米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区域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品种产量和田间综合表现,筛选确定参加比较试验的品种,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探索南方多雨地区小麦高产的规律,我们原有教师和贫下中农教师、农场工人、工农兵学员一起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1973年扬麦一号小麦试验田7.2亩,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1.04亩,亩产812斤。 一、高产试验田的产量结构和茎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