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先春  刘岚 《野生动物》2000,21(3):40-41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有关其疾病的研究虽然已有多篇论文报道,但关于大熊猫肝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笔者所见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康绵羊外周血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通常有一定的特点和范围.在一定的内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机体或血细胞由正常转向疾病变化时,常常可以见到血细胞发生的与这种或那种刺激相适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J.Orós对93只死亡海龟的调查发现,26.88%死亡于肝脏疾病[1]。但是由于乌龟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要给乌龟做常规体检和诊断检查是比较困难的[2],X线被运用于龟的临床检查,但是内部器官很难清晰展示[3-4]。超声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已经被用于帮助海龟软组织疾病的诊断[5];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对爬行类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6-7],以及用  相似文献   

4.
全球海龟资源和保护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现存海龟仅2科6属7种,都属国际濒危物种。生物界很难找到像海龟—类受到众多世人强烈关注的动物了,国际上亦十分重视海龟的保护工作,不仅专门成立了海龟专家小组(MTSG),制定了许多国际公约,定期出版《海龟通讯》(MTN)等期刊,还成立了一些影响力广泛的国际组织,并经常召开一些与海龟保护相关的国际会议,掀起了全球范围的拯救海龟大行动。本研究概述了海龟资源现状、致危因素、国际保护措施及成果。近年来全球海龟资源总量呈直线下降趋势,海龟面临的主要生存威胁有:渔业副获、直接捕食、沿海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全球变暖等。最后,简要介绍了海龟重要的经济、科研、观赏、文化和生态价值,并呼吁全人类共同保护海龟。  相似文献   

5.
大天鹅(Cygnus cygnus)隶属于雁形目鸭科,俗称白天鹅,为杂食性大型游禽[1].数量稀少,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关大天鹅食性、越冬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2,3],但关于大天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学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大天鹅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了形态及组织学观察,以期为野生水禽的保护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阿拉伯狒狒(Papio hamadryas)属灵长目猴科狒狒属动物[1],原产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等地[2],生活在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和有树的岩石地区[3]。阿拉伯狒狒属于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1]。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阿拉伯狒狒被列入附录Ⅱ物种[1]。目前,国内有关阿拉伯狒狒行为方面的专题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于2013年5—6月  相似文献   

7.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免疫检测方法是在常规免疫检测的基础上[1-3],结合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的高度放大作用,而建立的一种检测系统.目前,BAS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已有研究报道[4],而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最具使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5-9].  相似文献   

8.
血液常规计数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指对血液中细胞各成分的检测分析,是诊断各种血液疾病的主要依据,鉴别和诊断动物的健康状态、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实验采用血液分析仪在使用肝素、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Na2)三种抗凝剂后,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法来比较和分析不同抗凝剂对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使用肝素、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Na2)不同抗凝剂对犬血细胞分析检测后,四种抗凝剂对RBC、WBC、Hb的检测无明显的影响;肝素和枸橼酸钠使PLT计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桉叶油对小鼠肺炎的恢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叶油是桉树叶油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植物精油,药理试验表明,桉叶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1],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糖尿病,哮喘,也用作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抗菌剂,尤其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上表现颇佳[2].关于桉叶油的抑菌活性已有较多研究[3-4],但以桉叶油为抗菌活性物质制作成固体栓剂用于动物肺炎的恢复治疗未见文献报道.当前,养殖场由于养殖动物密度大,空气流通不畅,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养殖场中极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猪细菌性肺炎居多[5],养殖户用药种类增多,剂量加大,但用药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导致抗生素滥用日益严峻,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
血细胞观察可为禽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也是评估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免疫状态的重要方法.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尤其是白细胞的异常,提示机体可能处于感染、炎症、中毒或应激等状态,血细胞观察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家禽疾病临床诊断中,往往忽视对血涂片的观察,本文讨论了红细胞、白细胞、凝血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明确血细胞观察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可全面了解疾病性质,为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4):96-96
【英国《观察家报》网站6月16日报道】题:移植粪便“有望拯救濒危树袋熊”(记者罗宾·麦基)科学家相信找到了拯救濒危物种的新手段:移植粪便。他们表示,将一只动物肠道里的粪便移植到另一动物体内,有助于提高濒危物种的健康和生存水平。他们认为尤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拯救树袋熊。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猪的一种高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1].我国于1990年始见报道[2],主要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3].  相似文献   

13.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已有研究表明,SLT-Ⅱe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的刺激,引发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机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致病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是通过检测HP-PRRS仔猪外周血细胞数量,探讨HP-PRRSV致病机制。方法是以HuN4株感染60日龄长白仔猪,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感染PRRSV仔猪外周血病毒载量、血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感染仔猪外周血病毒载量超过103copies/mL,WBC显著下降(P<0.05),RBC、HGB、HCT表现出周期性减少和增多(P<0.05),PLT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RRSV载量对数值与WBC、PLT呈现中度负相关(0.40相似文献   

15.
利用瑞氏、吉姆萨、瑞氏-吉姆萨混染的方法分别对中华真地鳖的血细胞进行对比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瑞氏-吉姆萨混染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染出细胞内含颗粒,细胞界限清晰,染色时间适中,适用于此物种血细胞染色.采用此法观察到中华真地鳖有5种类型的血细胞,即原血细胞、粒血细胞、浆血细胞、珠血细胞、脂血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75%+0....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复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动物增殖发育的报道多集中在小鼠[1-3],检测NOR的研究多见于区别于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分级和分型以及对预后判断[4-6].在鸡的肝脏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7],本试验运用常规的H.E.染色方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嗜银蛋白(NOR)染色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5):965-968
随着龟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龟鳖疾病的临床用药问题逐渐被重视。目前的研究分别针对龟鳖群体养殖和龟鳖个体进行试验,群体养殖的龟鳖药物研究多是为大规模生产服务,以经验性的报道居多,选药及用药方法主要依照鱼药标准,选择药物多是中草药与抗生素,给药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为浸泡、拌饲、泼洒,对于药物有效成分和毒副作用等并无深入研究;针对龟鳖个体的研究与兽类相似,对药物用量、给药方法、临床操作都有研究,所研究的药物主要是镇痛药、麻醉药、抗菌药,部分药物已有明确的用量,给药方法也有雾化、灌胃、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目前有少量研究运用病理学和血液学对药物在龟鳖体内毒副作用的进行评价,研究对象为芬苯达唑、伊维菌素这类抗寄生虫类药物,其他常用药的毒性研究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18.
猪对利巴韦林特别敏感,尤其是口服,对猪的毒性很大[1].虽然,关于猪利巴韦林中毒的病例时有报道[1-3],但对猪利巴韦林中毒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本试验拟通过对生长猪饲喂高剂量(0.1~0.2 g/kg体重)的利巴韦林,使实验猪发生急性利巴韦林中毒,建立猪利巴韦林急性中毒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试验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检测组织脏器的病理性损伤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利巴韦林中毒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以便为猪利巴韦林中毒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株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胀和出血[1].该病首先于1945 年由Levine和Hofstad 在美国发现并报道[2],1953年开始蔓延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屡禁不止,这种非法行为已成为继毒品和军火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非法交易。目前各国执法部门,特别是海关对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走私常规的查验手段包括利用大型检查设备、利用情报和风险分析查获等,但这显然不足以有效应对当前不法分子多样化的走私手法。现今,世界上已有国家利用工作犬来搜查走私濒危物种。为进一步推进与支持中国海关在濒危物种搜查犬培训方面的工作,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英文简称TRAFFIC)于今年3月至7月与海关总署缉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