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11):105-108
旨在研究临床上常用麻醉药盐酸赛拉嗪对犬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按常规推荐剂量2.4 mg/kg体重股四头肌注射盐酸塞拉嗪进行麻醉。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0.5 h、1 h、1.5 h、2 h、24 h、48 h、72 h颈静脉采血2 m L,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试验开始相比,各试验采血点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及血清总蛋白、直接胆红素、肌酐、尿酸、尿素氮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试验采血点之间相比,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盐酸赛拉嗪用于犬麻醉时对其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但能够用于兔的麻醉药物有限。笔者拟通过监测兔的体温、呼吸频率、反射、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等方面来探索不同剂量盐酸赛拉嗪对实验兔的麻醉效果,以确定盐酸赛拉嗪能否用于实验兔的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盐酸赛拉嗪对家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耳缘静脉注射(IV)保定组、臀部肌肉注射(IM)保定组、IV未保定组、IM未保定组,每组3只;按照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3 mg/(kg·BW)盐酸赛拉嗪,给药后保定处理方式为仰卧保定四肢及头部,未保定的家兔自然俯卧;第1次给药后30 min,再以相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2 mg/(kg·BW)盐酸赛拉嗪;于给药前10 min以及第2次给药后5、30、60 min监测家兔基本生命体征及麻醉反应指标。[结果]给予盐酸赛拉嗪后不同时间,4组家兔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脉搏次数最低,显著(P<0.05)低于IV未保定组。4组家兔给药后30 min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降低;除IV未保定组外,给药后60 min各组家兔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的直肠温度最低,极显著(P<0.01)低于IV未保定组。IM保定组家兔给药后不同时间均未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V未保定组在给药后60 min,3只家兔均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M保定组家兔的麻醉期最长,显著(P<0.05)长于IV保定组,极显著(P<0.01)长于IV未保定组和IM未保定组。[结论]用盐酸赛拉嗪麻醉家兔时应使用IM给药途径,推荐首次给药剂量为3 mg/(kg·BW),之后30 min再补充2 mg/(kg·BW),给药后应即刻保定确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比不同剂量麻醉药盐酸赛拉嗪对犬的麻醉效果,通过给同一妊娠犬应用不同剂量盐酸赛拉嗪,观察了该妊娠犬在不同剂量盐酸赛拉嗪作用下的临床表现.证明了盐酸赛拉嗪完全可以作为犬的腹部手术全麻药,得出了5倍量盐酸赛拉嗪可以导致犬产生惊厥,但是不至于引起流产的初步结论.同时也阐明了所用的陆眠灵浓度太大,规格含量不符合国家兽药药典的标准要求,应该改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赛拉嗪对赤斑羚的麻醉效果,2018—2020年对9只成年赤斑羚进行麻醉实验,按3.5~5.0 mg/kg(体重)吹管肌肉注射赛拉嗪,观察麻醉深度、心率、平均血氧饱和度、肛温及苏醒情况等.结果表明,赛拉嗪用于麻醉赤斑羚效果较好,其中平均诱导期为5.5 min,麻醉期依需要最长时间维持到54 min,平均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赛拉嗪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将15只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处死,分离脑组织、制备脑神经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KCl组、赛拉嗪低剂量组和赛拉嗪高剂量组。用Fluo-3/AM负载,除对照组外其他组使用50mmol/L的KCl刺激,药物组加入药物,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荧光强度最低,赛拉嗪低剂量组较KCl组显著增加(P<0.05),赛拉嗪高剂量组较KCl组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Ca2+是赛拉嗪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之一,而且其中枢抑制效应与增加神经细胞内[Ca2+]i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临床上动物手术前应用盐酸赛拉嗪麻醉时对犬血清中3大营养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挑选8只健康犬,试验前犬禁食24 h、禁水12 h,分别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0.24 mg/kg体重的塞拉嗪。分别在注射麻醉药后0、0.5、1、1.5、2 h颈静脉采血2 m L,常规分离血清,检测葡萄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结果与试验开始相比,0.5 h、1.5 h、2 h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试验开始后1.5 h和2 h时极显著下降(P<0.01)。整个试验期间血清总胆固醇、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是临床应用赛拉嗪用于犬麻醉时应密切关注由于塞拉嗪引起的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温水浴摆尾法测定二甲苯胺噻嗪 ( xylazine) 双氢埃托啡 ( DHE)对大鼠的镇痛作用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时间大鼠血液、垂体和下丘脑中 β-内啡肽 ( β-EP)的含量 ,并初步探讨了行为学改变与 β-EP含量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xylazine DHE使大鼠在 1 5min时的翻正反射消失阳性率为 93 .3 %,并增加了大鼠的痛阈值及血液β-EP的含量 ,而对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则为双相作用 :前时相表现为降低 ,后时相表现为升高 ;统计学分析表明 ,这些作用均较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提示 ,xylazine DHE是一个良好的复合麻醉剂 ;下丘脑释放的 β-EP可能参与了 xylazine DHE的中枢镇痛作用 ;血液 β-EP主要来自于垂体 ,可能参与了大鼠对 xylazine DHE作用的适应性反应 ,在行为及自主功能的调节中起平衡或者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60只昆明系小鼠使用舒泰复合赛拉嗪麻醉后,随机分成纳洛酮(1mg/kg)组、氟马西尼(1mg/kg)组、氨茶碱(25mg/kg)组、多沙普仑(100mg/kg)组、阿替美唑(5mg/kg)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30min,按相应剂量腹腔注射不同催醒药,比较各组小鼠苏醒时间(以翻正反射恢复为标准)的差异性。结果发现,舒泰复合赛拉嗪麻醉小鼠后,腹腔注射阿替美唑、氨茶碱及纳洛酮能明显缩短小鼠的苏醒时间,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阿替美唑的催醒效果最好,其他几种药物催醒效果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赛拉嗪复合咪达唑仑对山羊的麻醉效果,并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及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变化,为山羊麻醉提供新的方法,并明确该复合制剂的全身麻醉作用机理.山羊肌内注射复合麻醉剂1.31 mL·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动物的行为学变化,监测山羊的生理指标并评估麻醉效果,分别于麻醉诱导期、麻醉期、恢复Ⅰ期、恢...  相似文献   

11.
观察赛拉唑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和cGM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NO-NOS-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赛拉唑全麻分子机理的调控.Wistar纯种大鼠84只,随机选取12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赛拉唑用药组和高剂量赛拉唑用药组,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期、翻正反射恢复期和苏醒期3个亚组(各12只).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脑cGMP含量.结果表明,赛拉唑能明显地抑制大鼠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和脑干NOS活性、NO和cGMP含量.并且NOS活性、NO含量的抑制作用呈现荆量依赖性增加趋势,这种变化与大鼠赛拉唑麻醉后行为学变化相吻合.结果提示,NO-NOS-cGMP信号传递系统参与了赛拉唑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 ,检测腹腔注射二甲苯胺噻嗪后大鼠血浆、下丘脑和垂体中 β-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变化 ,以研究二甲苯胺噻嗪对大鼠体内β- Ep的影响。结果 ,不同时间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在给药后 5 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大约在 30 m in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缓慢下降 ,其中麻醉组持续到给药后 12 0 min(P <0 .0 1) ,而镇痛组只持续到给药后 90 min。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下丘脑的 4mg/kg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浆的 4mg/kg组、垂体的 4mg/kg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他组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 ,组织内的β- Ep含量变化呈增加的趋势 ,这种趋势经相关分析表明 ,给药剂量在 4~ 6 0 mg/kg的范围内时 ,组织内的β- Ep含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 (r血浆 =0 .9748,r下丘脑 =0 .96 7,r垂体 =0 .977,均 P <0 .0 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在苯噁唑(Rx781094) 狄普诺啡(M5050)作用下,不同时间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显示:Rx781094 M5050可降低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5min开始显著降低,10min时都降到最低点,分别是8.92ng/mL、131.43ng/mg和9.32ng/mg,60min时β-EP亦低于正常值,至120min时逐渐恢复正常。垂体β-EP含量在1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Rx781094 M5050能降低大鼠血浆、垂体、下丘脑中β-EP含量,可能是发挥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 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相似文献   

15.
用放免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剂量的DHE对大鼠血液、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DHE的实验组中,总体上呈剂量依赖性,随着DHE剂量的增加,血浆、下丘脑β-EP含量上升,最高可达到239.0pg/mL和185.4pg/mg;垂体β-EP含量下降,最低可达27.2pg/mg。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时(低于无效剂量)可使痛阈降低,血浆β-EP含量下降;高剂量则表现为镇痛效应。结果提示:DHE为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内源性镇痛系统中β-EP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用二甲苯胺噻嗪(xylazine)+双氢埃托啡(DHE)腹腔注射麻醉大鼠,30 m in时再腹腔注射苯恶唑(Rx781094)+狄普诺啡(M5050),重新记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给药后0、5、10、60、120 m in时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表明,Rx781094+M5050能够颉颃xylazine+DHE麻醉大鼠引起血浆β-EP的升高,垂体β-EP的下降和下丘脑β-EP的升高。这3种改变均从5 m in开始,持续至60m in。提示: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和阿片受体激动剂组成的麻醉合剂xylazine+DHE对大鼠的镇痛和麻醉过程中,激发了内源性阿片肽β-EP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研究噻环乙胺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Wista大鼠128只,随机抽取8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分别用于测定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每个试验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内注射噻环乙胺25mg·kg-1后,麻醉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dynA和OFQ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脑干内M-Enk、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OFQ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Enk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L-Enk、M-Enk、β-EP、dynA和OFQ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内5种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噻环乙胺对不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和丘脑内L-Enk、M-Enk、β-EP和dynA,海马内L-Enk、M-Enk和β-EP和脑干内M-Enk、β-EP和dynA的含量,同时降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内OFQ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在苯恶唑(Rx781094)狄普诺啡(M5050)作用下,不同时间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显示:R7810924+M5050可降低大鼠血浆,垂体和下丘脑β-EP含量。5min开始显著降低,10min时都降到最低点,分别是8.92ng/mL,131.43ng/mg和9.32ng/mlg,60min时β-EP亦低于正常值,至120min时逐渐恢复正常。垂体β-EP含量在1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Rx781094 M5050能降低大鼠血浆,垂体,下丘脑中β-EP含量,可能是发挥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噻环乙胺及XFM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β-EP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噻环乙胺及XFM中枢麻醉作用可能的机理.选择Wista大鼠84只,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噻环乙胺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用ELISA测定各脑区内β-EP的含量.结果,ip噻环乙胺2mL/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脑干内β-EP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β-EP含量显著恢复(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内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ip XFM 2mL/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β-EP含量显著增加(P<O.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上述各脑区内β-EP含量显著恢复(P>0.05);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干内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噻环乙胺和XFM对不同脑区β-EP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噻环乙胺麻醉中枢作用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及脑干内β-EP含量有关;而XFM则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亮氨酸的日粮对生长大鼠生长性能、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和瘦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添加3%L-亮氨酸的试验日粮和添加2.04%L-丙氨酸的对照日粮,试验期为12 d。试验第12天,所有大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ring-2H5]苯丙氨酸注射液。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亮氨酸对大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饲喂试验日粮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蛋白质分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但仅腓肠肌蛋白质合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之,长期饲喂添加L-亮氨酸的日粮可以提高生长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并可显著调节生长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