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侵入肠壁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原虫病。本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原虫,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均有病例发生,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对小袋纤毛虫病的产地检疫技术、屠宰检疫技术和实验室检疫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正>小袋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原虫病,结肠小袋虫病是动物最大的原虫病,寄生于大肠,有滋养体和包囊体2种形式。滋养体能活动,呈卵圆形或梨形;包囊体不能运动,呈球形或卵圆形。猪吞食了小袋纤毛虫包囊后,囊壁被消化,滋养体逸出并繁殖,当条件不利,即形成包囊。  相似文献   

3.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仔猪的下痢、衰弱、消瘦等,严重时可导致病猪死亡。小袋纤毛虫还可感染人、牛、羊等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对家畜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可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特征、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结肠小袋虫病也称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袋形科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肠道内所引起的原虫病。主要危害仔猪,导致下痢,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陷于虚脱,造成死亡。为了解结肠小袋虫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3个县6个猪场的调查结果简介如  相似文献   

5.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结肠)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2011年3月上旬,河北省保定市某小型养猪场外购仔猪发生以水样腹泻、粪中带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综合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经复方中药治疗,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诊断和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由结肠小袋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内所引起的肠道原虫病,主要危害40~80日龄的仔猪,病猪出现下痢、衰弱、消瘦,并因脱水而导致死亡.笔者在洛阳地区3个小型养猪场发现临床病例,经用药控制,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属于立克次氏体科目。前几年人们把附红细胞体病按原虫病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本病在全国大面积发生,许多专家开始研究本病的病原体.95%的专家认为是一种传染病而非原虫病。我们所讲的原虫病,包括球虫病,梨形虫病(焦虫病)、弓形体病及滴虫病等。猪附红细胞体病与原虫病中的梨形虫病(焦虫病)从发病  相似文献   

8.
牛焦虫病又叫巴贝斯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需经硬蜱传播的牛的血液原虫病.因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传播媒介蜱的滋生和消长密切相关,因此有一定的地区和季节性.  相似文献   

9.
结肠小袋虫是一种原虫,寄生于家畜的肠道中。近年来,我校兽医门诊的仔猪中,在粪便检查中发现结肠小袋虫,据初步观察统计,2—4月龄,或体重10—20公斤重的猪多发,体重在40公斤以上的猪较少发现。临床上有不少患结肠小袋虫病的猪,有生长发育受阻,皮肤粘膜苍白,贫血,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1泰勒虫病 奶牛泰勒虫病曾称泰氏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贫血、全身出血、淋巴结肿胀。  相似文献   

11.
牦牛焦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基于对牦牛焦虫病的归纳总结,提出了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并对日常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养牛场户有效诊治本病提供技术参考,最大限度降低牦牛焦虫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经流行病学调查,甘肃省中部地区羊血液原虫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为羊泰勒虫.该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严重危害牛羊等家畜的蜱传性血液原虫病.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灭蜱.为此我们在羊血液原虫病高发的四个县选用倍特、螨净、虫克星、碘硝酚和灭蜱灵5种药物进行了羊只体外灭蜱药物的筛选与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猪小袋纤毛虫病主要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寄生在猪大肠内,导致肠黏膜损伤,从而引发猪腹泻,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和养殖场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学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寄生原虫,形态为梨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者是呈现浅灰略带绿色。小袋纤毛虫全身被纤毛覆  相似文献   

14.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原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该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15.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该病是夏秋季的主要鸡病之一。每年都有不少鸡场发生本病,如并发大肠杆菌病,可造成大批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6.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诊断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由结肠小袋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内所引起的肠道原虫病,主要危害40~80日龄的仔猪,病猪出现下痢、衰弱、消瘦,并因脱水而导致死亡。2004年4月,笔者在洛阳地区3个小型养猪场发现临床病例,经用药控制,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邢兰君 《动物保健》2011,(11):62-62,70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疾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住白细胞虫病简称住白虫病或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多种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血孢子原虫病,是家禽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原虫病,任何年龄的家禽均可感染本病,其中幼禽和青年禽的易感性最高,发病也最为严重。死亡率可从10%至80%不等,康复鸡生长和产蛋性能都较差。本病可以发生于鸡、鸭、鹅及火鸡。原虫侵袭家禽的血液组织,引起血细胞严重破坏,故临床表现为冠、脸及可视粘膜苍白。  相似文献   

19.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南、中南和华南等温暖地区的一些地方,而北方地区本病则鲜见。1992年4月上旬,我市驻军某部猪场的仔猪暴发了以血痢、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疫病,经实验室诊断排除了猪瘟、猪痢疾,确诊为仔猪急性结肠小袋虫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邢兰君 《兽医导刊》2011,(11):62+70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疾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