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2.
3.
4.
广东省新城疫病毒H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套式RT-PCR一步法扩增了九株NDV地方强毒的HN基因,并对其中3株的HN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本试验还对该毒株的系统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广东省NDV各毒株与欧美国家I至V基因群明显分离,遗传关系较远。台湾省NDVT各毒株归属为一组并且与中国大陆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一支FS1/95株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基因群中。广东地区从鹅群中分离到的副黏病毒GPMV株与我们从鸡体中获得的NDV FS2株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M、NP、F和HN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AGG上,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分别筛选出了含有M、NP、F和HN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纯化后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单独转染HeLa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了M、NP、F和HN蛋白的表达。pCAGGM、pCAGG-NP、pCAGG-F和pCAGG—HN重组质粒组合共转染HeLa细胞48h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试验结果表明,NDVF48E9株的M、NP、F和HN蛋白均在HeLa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同时证明在该表达系统中F蛋白不足以诱导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取尤凯帕病毒(Yucaipa virus,PMV-2)的RNA,进行RT-PCR,获得了H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N基因的ORF全长为1743 nt,编码一由5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HN基因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TYB-2原核表达载体。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均可见一约110ku的目的条带,说明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HN蛋白能与抗PMV-2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7.
8.
新城疫病毒HN基因与T4噬菌体SOC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RT—PCR方法扩增了新城疫病毒(NDV)的完整H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带有EcoR Ⅰ限制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出了HN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pSOC质粒SOC基因3’端,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OC—HN。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1mmol/mL的IPTG诱导表达。在SDS-PAGE凝胶上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67ku的特异条带,蛋白质印迹法证实,表达产物与NDV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 NDV HN蛋白已知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以提取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NDV分离株 B95基因组 RNA为模板 ,利用 RT- PCR技术扩增得到一条约 1.9kb的条带。将扩增产物克隆到 PGEM- T- easy载体中 ,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 ,结果证明我们得到了 HN基因的阳性重组子 ,随后采用 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阳性重组子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获得该基因全长序列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B95株与其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 95 .1%~ 87% ,氨基酸同源性为96 .1%~ 92 .1%。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病毒F48E9株HN基因的克隆与酶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深入探讨新城疫病毒(NDV)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扩增和克隆了F48E9株NDV的HN基因。首先以提取的F48E9株NDV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用HN基因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HNcDNA,结果得到1条分子量约1.8kb的DNA带,与NDVHN基因的大小一致。Southernblot杂交进一步证实其为HN特异性cDNA。随后采用平端连接法将其克隆到pSV·Sportl质粒中,应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ScaⅠ、MluⅠ、ApaⅠ、PstⅠ、和SmaⅠ对NDVF48E9株HNcDNA重组质粒作单酶或双酶切,结果表明,NDVF48E9株HN基因较HitchnerB1株的HN基因缺少1个MluⅠ位点(705bp左右),多1个PstⅠ位点(802bp左右)。 相似文献
11.
11株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N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基因库中新城疫病毒(NDV)的NP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广西在2000~2003年暴发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的11株NDV毒株N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拼接出11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的全序列,10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1470 bp,编码489个氨基酸,它们的NP基因核苷酸全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全序列与10个已发表的NDV参考株的NP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8%~98.2%,氨基酸同源性为89.8%~99.4%.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HN蛋白抗原表位分析及结构域基因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含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重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PC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HNa、HNb和HNa-L-b三种抗原结构域基因片段,BamHⅠ/HindⅢ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获得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T32c—HNa、pET32c-HNb和pET32c.HNa—L—b。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筛选出阳性克隆,诱导表达并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Na、HNb、HNa-L-b结构域基因片段均获得了融合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表达产物HNa和HNb与NDV阳性血清具有免疫反应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N蛋白抗原结构域的免疫原性以及HN蛋白与F蛋白在细胞融合中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O型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VP1基因,将其插入pMDl8-T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含有完整的FMDV结构蛋白VP1编码区。根据表达载体pQE-Trisystem的克隆位点序列和该VPl基因片段的末端序列设计了1对表达引物,以重组pMD-T—VP1阳性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VP1基因,通过酶切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QE—Trisystem上。经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所含的外源基因VP1编码框正确无误。将重组表达质粒pQE—VP1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M15,通过IPTG诱导促使VP1基因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大小与预期的结果(26ku)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2mmol/LIPTG诱导表达5h时表达量最高,其中70%~80%的目的蛋白存在于菌体裂解后的上清中,表明外源基因VP1主要以可溶性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PCR方法自含NDVZF基因的克隆质粒中扩增NDVF基因 ,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_His_TOPO重组。经核酸内切酶酶切 ,阳性克隆鉴定准确无误 ,核酸序列测定结果与原始基因比较 ,同源性大于 99% ,启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未出现变异 ,将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cDNANDVZF。将pcDNANDVZF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CEF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 ,结果证明pcDNANDVZF可在CEF细胞中大量表达F蛋白。 相似文献
16.
鸡新城疫云南分离株HN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法对分离自云南省的2株鸡新城疫病毒(编号YN—C1、YN—C2)进行HN基因的扩增和克隆.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毒株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均为l716nt;二者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氨基酸同源性为95.8%;YN—C1毒株与参考毒株GD/1/98/Go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均最高,分别为97.9%和97.6%;YN—C2毒株与参考毒株JS/5/01/Go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5%,而与参考毒株JS/3/98/Go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8.1%。 相似文献
17.
18.
将3株新城疫病毒(NDV)内蒙分离株纯化培养后,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F基因,并测定出F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为1662bp,编码有554个氨基酸残基。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NDV的F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3株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7.9%和98.0%,与标准毒株F48E9的同源性分别为85.8%,86.4%和86.8%,与长春、河北、山东、广东、广西、浙江、韩国等地的NDV的同源性在96.3%~98.8%之间。并且这3株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为了评价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282E4-SF,rFPV Lp-SF)的遗传稳定性,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培养20代。通过蓝斑来鉴定重组鸡痘病毒纯度,结果所有蚀斑100%变蓝。通过对第0、10和20代F基因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所有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均和原始转移载体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随后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证实rFPV282E4-FS和rFPV LP-FS各个代次F基因的特异表达。所有结果均显示了上述重组鸡痘病毒:艮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满足兽医生物制品的遗传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一株实验室保存多年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囊膜糖蛋白(VSV_G)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且构建了重组VSV_G真核系统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的VSV_G基因全长1536个核苷酸(nt),其编码的G蛋白长为511个氨基酸(aa),氨基酸序列与20个Indiana血清型VSV毒株的同源性在95.4%左右(94.1%~98.0%)。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此病毒株属于水疱病毒属的VSV_Indiana血清型。经免疫荧光检测证明构建的重组VSV_G表达质粒pCIVG5和pCRVG6转染23T细胞后能够有效地转录和表达,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VSV_G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