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群众自发形成了人工驯养大鲵的热潮。能不能把物种保护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大鲵产业培育成汉中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问题,为此,专门组队深入留坝、略阳、城固、勉县等县,对汉中市当前大鲵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同时,还对外省发展大鲵的形势和政策措施进行了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2.
雷越 《内陆水产》2014,(11):84-85
上世纪70年代前,大鲵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水产品,因外贸大量收购造成过度捕捉而使资源枯竭,近于濒危,国家将其列入二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为此,全国较多的水产和生物学家等科研人员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大鲵的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90年代进入室内规模化驯养,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成熟与提高.进入本世纪后,经我省主管部门批准的大鲵驯养企业(或个人)已达400余家,其中80%左右为家庭规模驯养户,驯养量已达到60万尾左右,已从大鲵产地家庭驯养发展到非产地驯养,仅望城区的家庭规模驯养户已达100余家,驯养大鲵子代已超过5万尾.笔者从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子代的室内驯养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积累整理了适合于室内驯养大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的栖息环境较为单一,加之人为的大量捕捉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大鲵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野生大鲵濒临灭绝。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鲵的驯养成功与否,关系到日后人繁和放流的成败。但是由于野生大鲵自身的独特性,其驯养技术还有待成熟,特别是野生成鲵,还保留相当强的野性。近年来,全国一些大鲵原产地在尝试野生大鲵的驯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对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提出见解,供大鲵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西峡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站承担的大鲵模拟生态环境驯养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已经取得成效。内容主要包括开展野生大鲵资源调查、大鲵形态特征观察、大鲵的生态习性观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鲵的生长繁殖周期观察研究、模拟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模拟生态环境人工繁育试验、模拟生态环境人工饲养技术研究、大鲵的病害与防治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大鲵驯养繁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大鲵驯养繁殖生产,促进陕西省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大鲵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大鲵生产社会化和管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笔者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省目前大鲵养殖生产实践,就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的环境条件、仿生态及工厂化养殖设施、亲鲵培育、繁殖、后备亲鲵的选择、亲鲵的驯化和幼鲵的驯食、大鲵养殖技术、疫病防治与管理、引种与运输等技术进行了总结,起草了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技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推进大鲵驯养繁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大鲵驯养繁殖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标准中关键性生产技术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人工条件下驯养多年的大鲵亲本的催产试验,结果发现在产前培育过程中的大鲵亲本体重增长在0~3kg之间的具有良好的催产效果,并观察在人为促产情况下,大鲵繁殖行为、生理等方面的某些特殊机制,以及对人工繁殖效果的影响;其次是人工孵化过程中大鲵畸形胚胎的发生现象等。  相似文献   

7.
为性成熟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人工繁育选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和广东大有大鲵驯养繁殖有限公司自繁123尾性成熟子二代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进行实际测量,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分析。结构表明,性成熟子二代体质量和全长直接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直接的主要关系可以用幂函数:y=0.00001129x~(3.312)和三次曲线:y=39400-136.2x+0.1521x~2-0.00004544x~3表达。  相似文献   

8.
对野生中国大鲵幼鲵和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见解,内容包括苗种培育(苗种的运输、挑选、消毒、日常管理、饵料、幼鲵脱鳃期的管理、幼鲵的病害)和成鲵养殖(养殖模式、日常管理、饵料、病害),还有野生大鲵从自然环境条件进入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鲵环境适应性的调控、适口饵料的筛选以及伤病防治,初步探索出了大鲵的驯养技术,驯养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10.
杜建刚 《河南水产》2001,(1):11-11,24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它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价值。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国家采取鼓励的政策,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我市辖区卢氏县是河南省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境内大鲵分布广泛,储量丰富。1995年以来,我市在卢氏、灵宝建有大鲵繁养场2个,通过5年多的驯养,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就我市养殖大鲵的实践,谈谈驯养繁殖大鲵应注意的若干环节: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大鲵资源保护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野生大鲵的重点分布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资源依然丰富;1990年前后人为的滥捕滥杀给大鲵资源造成严重破坏;2000年前后开始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使大鲵存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总结了近20年陕西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教训,探讨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建议对群众的驯养繁殖大鲵行为因势利导,加强监管,积极探索开发性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一、陕西省大鲵产业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就开始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由于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苗种需求,大鲵养殖长期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摸索试养阶段。自从2007年陕西汉中研究仿生态养殖大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大鲵繁殖出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开启了大鲵养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闽北山区庭院驯养大鲵的养殖方式,生产管理和病害防治,经一年半的饲养,大鲵苗由 4.2 g长至53.1g,最大个体达73.9g,成活率97.5%。  相似文献   

14.
《重庆水产》2006,(1):21
武隆境内多条河流有大鲵分布,还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适合开展大鲵驯养繁殖。2005年9月下旬,在湖南省东江特种水产繁育基地专家帮助下,驯养大鲵的罗明忠,在仅有二十多尾大鲵亲体、且性腺发育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一举催产试验成功,获受精卵300余粒,孵化幼鲵二十六尾。这成功在重庆市属首例。  相似文献   

15.
大鲵,又称娃娃鱼,作为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其养殖,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大鲵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漫长的生活习性使其对人工养殖条件产生应激反应.由于养殖者对大鲵养殖缺乏驯养条件和技术,常出现引种进来的大鲵有几个月不摄食、不适应养殖环境、感染疾病造成死亡、成活率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5):34-35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金立成(珠海金星实业总公司中特珍稀水产中心)大鲵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鲵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肖汉兵等已经较成功地驯养大鲵繁殖出鱼苗,阳爱生、王福刚等分别在湖南和福建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德清县筹建浙江省内首家大鲵野化驯养保护中心,计划在10年时间内,累计放流大鲵6000多尾,在全省率先建立大鲵自然繁殖系统。  相似文献   

18.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正>2月下旬,广东省大鲵产业协会向全省大鲵产业从业者发出《告大鲵产业从业者书》,称全省大鲵驯养繁育规模达100万尾以上,但由于省外大鲵产品大量违规贩运入粤,导致市场混乱,价格暴跌,呼吁业届依法生产经营,举报无证生产经营、违规贩运行为。据悉,目前广东省大鲵产业产品屯积、市场混乱,销量收窄,价格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武隆县地处渝东南山区,具有发展特色渔业的资源优势。今年以来,该县借助重庆市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良种场建设项目资金加大了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开发力度。位于该县接龙乡接龙村的一把伞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场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有望提前1个月完工,9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