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试验对武义白茶萎凋叶设置不同补光处理,检测萎凋过程中在制品色泽、儿茶素组分、氨基酸总量和咖啡碱等理化成分,并对成品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分析补光萎凋对武义白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义白茶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珠茶样匾是审评珠茶外形的独特工具。球茶样匾操作技术比其他茶类的样盘操作技术难度要大,它是珠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毛茶审评仍属依赖感官审评阶段,样匾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衡量毛茶的特征特性、品质状况和评等定级的正确性。样匾技术得当,茶叶就整齐平铺在样匾  相似文献   

3.
对样评茶,简单地说,就是对照某一特定的标准样品来评定茶叶的品质。茶叶产、供、销主管部门制定的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等都是评定茶叶品质高低的实物依据。在对样评茶中,必须对茶叶的外形、内质等各项品质因子进行认真审评,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对样评茶,就我国应用范围来说,大体可分两类。一类用于产、供、销(或购销)的交接验收,其评定结果作为产品交接时定级计价的依据。这种对样评茶,是以各级标准样为尺度,根据产品质量的高低,评定出相应的级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0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规定可以从一个种子批中扦取有代表性的送验样品供检验用。扦样工作在种子检验中,对提高种子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别概述了扦样和分样的程序,分析了实际扦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了进一步改善扦样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星明 《中国茶叶》1989,11(4):15-15,14
工夫红茶的筛号茶拼配,即是红毛茶精制过程中分出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不同的筛号茶,经审评定级后严格对照加工标准样或成品标准样,把那些外形规格大体相同、内质基本一致的同级筛号茶进行合并,拼配出一个品质水平与标准样相当的成品小样。筛号茶拼配对调剂品质,稳定和提高成品茶质量,形  相似文献   

8.
1986年第3期《中国茶叶》杂志第9页上刊登了一篇《浅谈毛茶审评》的文章,对毛茶审评叙述得简单而又全面,阅后颇有感触。关于毛茶的审评,不少地方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理化审评难以做到,目前仍然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或者说只有感官审评。毛茶的感官审评正如该文所述,其“程序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五个基本步骤”,简而言之,“毛茶审评分为扦样,看外形和评内质”。毛茶审评的确如此,对此无可非议,笔者不想再作赘述,只想谈一谈当前毛茶审评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茶界同仁的重视,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夏季茶鲜叶含茶多酚高,制绿茶往往呈苦涩味。为了探求改善夏季绿茶香味品质的方法,笔者作了传统锅炒杀青和沸水冲泡杀青对比小试验,试验结果,沸水冲泡杀青能改善夏茶香味品质。供试的原料为夏茶头批采摘的一芽二叶,鲜叶一分为二,一份作沸水冲泡杀青,时间为10秒钟,泡青后采用烘或入锅低温抛炒方法除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一号”;另一份作手炒杀青,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二号”(对照)。两只茶样经审评结果,“铜绿一号”没有苦涩味,“铜绿二号”有苦涩味。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审评结果,也是认为“铜绿一号”的香味品质优于“铜绿二号”(见右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农业厅于6月19-20日在福州开展全省茶叶品质鉴定活动。全省8个市选送茶样共185只,其中乌龙茶124只,绿茶45只,红茶3只,白茶3只,花茶10只。本次活动参照农业部名优茶评选评分标准,采取密码审评的办法对茶样进行公正鉴评。同时对所送茶样按国标要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委托福建省茶叶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农残检测。依据茶叶感官审评和农残检测两项要求,得分在95分以上(含95分)且农残检测合格的茶样共有20只,其中乌龙茶7只,绿茶10只,红茶1只,花茶2只,被评为省名茶,名茶比率为10.81%;得分在90-95分(含90分)且农残检测合格的茶样共…  相似文献   

11.
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暑季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对暑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添加漆酶、α-半乳糖苷酶和复合酶的处理。对加工得到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茶叶的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的茶样的香精油总量均大于对照样。α-半乳糖苷酶能显著增加醛类和醇类含量,漆酶能显著增加酯类含量,两种酶都能显著增加烯烃类含量。橙花叔醇、法呢烯和吲哚是铁观音中最重要的赋香成分,这3种组分在酶处理样中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复合酶处理后,暑茶青气消失,花香显现。感官审评和GC-MS检测均表明酶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暑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2.
沈培和 《中国茶叶》1993,15(3):27-27
茶叶审评是一门实用科学,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以及茶叶等级、花色、价格的确定,主要还是靠着感官审评,理化分析只能作为感官评定时的参考,而不能作为确定茶叶等级、价格的依据。因此,对于一名茶叶审评工作者来说,应当把自己看作是一台检验茶叶品质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保养好这台“仪器”,使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保持着良好的灵敏度,避免受到某些食物和药物的干扰与伤害。为此,笔者就评茶工作者饮食和服药上的禁忌问题谈些浅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国际茶叶贸易中数量最多的是红茶。为了全面、深刻地了解第四套样红碎茶品质现状,根据ISO3720标准和国内红碎茶第四套样标准样的外形、内质要求,测定湖南第四套样红碎茶主产区涟源、长沙、邵阳、益阳、岳阳等地211个茶样的理化指标,并对理化指标与审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结果基本反映了第四套样红碎茶的品质水平及其同国际标准的差距,同时还求证了理化鉴评的各项指标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提出了第四套样红碎茶的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茶叶品质是多种品质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各品质因子之间的协调对品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茶叶品质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感官审评的补充--理化审评已逐步成为现实。通过对茶样进行化学测定,把所得的数据作广泛的统计分析,用统计结果分析说明茶品质与其主要成份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各品质因子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所得的多元回归方程预测茶样的品质,则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与实用性。然而,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量过去使人望而却步,从而阻碍了其应用。随着微机的普及应用,使繁多的计算变得迅速准确,使得它在回…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比了武阳春雨3个种类(针形、卷曲形、扁形)的3个等级标准实物参考样的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武阳春雨茶其感官审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针形茶花香突出,滋味较浓;卷曲形茶香气清高,滋味较甘;扁形茶表现为高爽香气,滋味醇厚。不同类型及同一类型不同等级的武阳春雨茶理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原料嫩度和做形工艺对理化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符合武阳春雨茶行业标准样要求,所制作的武阳春雨标准样可用于指导今后的茶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17.
湘潭地区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湘潭召开了春茶品质、毛茶验收水平评比会议。采用密码审评的评比方法,评选了十四个单位的十七个样茶为此次会议的品质、验收水平优胜样。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5,(12)
<正>2015年12月5日,为提高人们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深入了解与辨识能力,提高茶人素质,规范天津茶叶市场,促进天津茶经济发展,由天津市茶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5年天津铁观音斗茶大赛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为民间斗茶赛,共收取茶样近300份,经过筛选,最终35份茶样进入复赛和决赛。审评时,以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为审评依据,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大因子进行综合评定。在整个茶叶审评期间,会场周围同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产区的颗粒形绿茶为材料,分别采用茶叶感官审评法评析茶样的香气品质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分析代表性茶样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颗粒形绿茶的香气品质存在产地差异,其中勾青茶和自制颗粒形绿茶分别呈现栗香和清香,香气得分达90分,被选作代表性茶样.两个代表性茶样共检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比较高;源于萜类...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香气成分在茶树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进行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鲜叶及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共可检出香气成分365种,其与癸酸乙酯峰面积比值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可按品种划分成两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进行较好区分。金观音和黄观音茶样的橙花叔醇、香叶醇、法呢烯和植醇等香气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香叶醇和芳樟醇伴随茶树新梢生育呈递减趋势;橙花叔醇、吲哚和法呢烯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大幅增加。由此可见,清香型乌龙茶香型品质的形成不仅与茶树品种和芽叶嫩度有关,还受制茶工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