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合浦珠母珠贝吊养试验,试验设计了1.5、2.5m和6.5m3个不同的养殖水深。养殖60d后,测量合浦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和壳宽,统计成活数,计算3个性状指标的特定生长率,比较不同水深合浦珠母珠贝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吊养水深对壳宽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吊养水深对壳长特定生长率和壳高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6.5m水深的壳长特定生长率(1.10±0.11)%/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92±0.16)%/d均显著高于1.5m的壳长特定生长率(0.82±0.13)%/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50±0.08)%/d;吊养水深对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吊养在6.5 m的深度条件下成活率最高(95.00±1.63)%,2.5m水层次之,而在1.5m水深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最低(43.25±5.38)%。综合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数据可知,在深远海吊养合浦珠母贝时6.5m水深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16S rRNA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删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后,得到439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用MEGA3.1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种内个体间序列完全相同,长耳珠母贝种内个体间有2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而企鹅珍珠贝种内个体间有1个转换(Transision)突变位点,5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9种珍珠贝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464个同源比对位点,包括51个插入/缺失位点和231个变异位点(173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3个单突变子)。合浦珠母贝与长耳珠母贝的同源性为83.2%,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与企鹅珍珠贝的同源性分别为55.4%和59%。NJ系统进化树表明合浦珠母贝和长耳珠母贝与珠母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而企鹅珍珠贝与珍珠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学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3.
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XLP防污涂料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的贝,其附着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防污涂料处理后的养殖网笼具,其附着生物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贝和养殖网笼具同时用XLP防污涂料处理时,防生物附着的效果最好。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处理前期(30~60d)合浦珠母贝养殖成活率与对照组的成活率接近,或者略低于对照组;养殖120d后试验组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使用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养殖120d,合浦珠母贝的个体大小及体重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XLP防污涂料能有效防御污损生物附着,有利于合浦珠母贝的养殖。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几种环境因子对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的影响。NH4^ 是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的关键因子。用氨海水激活解剖出的合浦珠母贝精子时,其pH为9.0—11.5,其中pH为9.5—10.0时精子激活率最高。pH9.5时,精子激活的适宜盐度为15—45,最适盐度为30左右。合浦珠母贝精子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在15—40℃内精子激活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GOlfM]又称马氏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我国的海水珍珠几乎都为合浦珠母贝所产。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后,其养殖种苗则完全为人工苗,养殖规模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不注重野生合浦珠母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科学育种及珠口的择优、复壮培育,只贪图生产便利,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成活率下降,以致可植珠核小,手术贝死亡率高,商品珠率低,严重影响珍珠的…  相似文献   

6.
长耳珠母贝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解剖方法取得长耳珠母贝的成熟卵子和精子,在氨海水中诱导受精。在—定范围内,提高氨海水浓度可使受精率提高(达65%),但正常发育率和孵化率有所下降;氨海水浓度以取0.14%为宜。用金藻或合浦珠母贝的精液(或两者混合)作为长耳珠母贝幼体前10天的饵料(10天后投喂扁藻),能使育成率提高(达17.4%),酵母不宜作为长耳珠母贝幼体的饵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仅是一个采捕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也是人工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我国目前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是合浦珠母贝,但其个体小,养出的珍珠也小,经济价值不如大珠母贝。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生产海水珍珠的母贝主要是双壳纲、异柱目、珍珠贝科的两个属的一些种,即珠母贝属的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等。  相似文献   

8.
正合浦珠母贝是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闻名遐迩的"南珠"就是该贝所产。然而,由于合浦珠母贝的系统人工选育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人们往往大量捕捞野生亲本用于生产,过度的捕捞致使合浦珠母贝自然优质资源日益减少。同时,由于近亲繁殖,又造成了合浦珠母贝生长缓慢,个体小型化,死亡率高,疾病频发的现象。海水珍珠养殖产业遭受巨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清滤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和大珠母贝(P.maxima)稚贝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珍珠贝岸基养殖时的科学投喂和管理提供参考。试验所用合浦珠母贝稚贝壳长(2.49±0.11)cm,大珠母贝稚贝壳长(2.14±0.16)cm。试验所用海水pH 7.79、盐度33.1、水温24~26 ℃,饵料为扁藻。通过测定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这8个时间点的摄食率,得到昼夜摄食节律。结果表明:除6:00~9:00时间段合浦珠母贝比大珠母贝摄食多外,其余时间段大珠母贝的摄食率均大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天的摄食总量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的摄食总量。合浦珠母贝稚贝与大珠母贝稚贝的昼夜摄食节律相似,在0:00时摄食率最高,在6:00时摄食率最低,没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的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人工育苗的若干关键技术。马氏珠母贝育苗的关键是要做到亲贝优、幼虫优、饵料质量好数量足、水环境稳定。育苗的最高成活率可达31.1%,单位水体的出苗量可达62.3万个/m^3。  相似文献   

11.
合浦珠母贝取自北部湾北海外沙海区,通过对其性腺的周年发育观察,发现合浦珠母贝在这一海区表现出春秋两个繁殖期,繁殖高峰分别在4-5月和8—9月。性腺的发育与海水温度的波动相关,雌雄性腺的发育不尽同步,有雄性先熟现象,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珍1号     
正"南珍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培育,以广东徐闻、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3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为亲本来源构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合浦珠母贝(又称马氏珠母贝)。2015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命名为"南珍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15。  相似文献   

13.
马氏珠母贝室内循环水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我国自1965年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水珍珠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2007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它以生产海水珍珠(南珠)而闻名于世。2003年以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着手进行了"珍珠贝育种规划(Pearl Oyster Breeding scheme,POBs)"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肉的天然抽提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又名合浦珠母贝,是我国海水珍珠养殖面积最广,数量最大的贝类。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广东省采珠后珠母贝肉有2000多吨,加上海南、广西两省的珠母贝肉约有4000吨,数量相当可观。目前,真正从食品化学的角度来探讨珠母贝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还不多。珠母贝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74.9%,氨基酸价为82,是优质蛋白质;呈味氨基酸在氨基酸组成中比例较高,味道鲜美;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因此,如何开发这些资源、提高经济价值是一项亟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1,(4):68-68
1月2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合浦珠母贝良种选育技术研究”通过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7日,在广州召开的农业部2011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水产项目验收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有宁研究员主持的"合浦珠母贝新品系中试示范"通过验收。"合浦珠母贝新品系中试示范"项目采用家系选育等技术,共获得7个新品系,培育亲贝10万余个,培育种苗5000多万粒,其中示范养殖150万粒。该项目优  相似文献   

19.
珠母贝插核育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母贝插核育珠,选择壳高7~9cm的母贝作为插核贝和以外套膜颜色相同的插核贝、小片见组合进行括核育珠的效果较好。珠母贝括核手术后休养期的存活率为77.5%~97.3%,留核率为42.5%~77.4%。壳高7~9cm的插核见成珠率为25.0%,已接近马氏珠母贝生产上的插核育珠水平。  相似文献   

20.
7种珍珠贝RAPD鉴别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黑珠母贝、白珠母贝、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从21个OPM和S系列中筛选出4个引物,共扩增出57个位点,每条引物平均产生14·3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50~2000bp间,平均每种贝每条引物产生4·9条带。其中引物S10对7种珍珠贝的RAPD产物呈现出物种的特异性,可同时将7种珍珠贝分开,其余引物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的珍珠贝区别开来。引物S10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