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浆蛋白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SDPP)是一种利用动物废弃血液,经过一系列加工而获得的蛋白质产品。由于具有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能显著减缓仔猪断奶应激反应等多种优点而广受关注。但迄今为止,国内关于SDPP的研究多侧重在动物营养层面,即研究靶试动物对于添加SDPP的反应.而缺乏关于其生产技术工艺研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豆粕是我国最主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但豆粕中众多抗营养因子严重阻碍了动物(尤其是幼畜、水产等)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发酵豆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豆粕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有效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同时大量益生菌的存在也能有效改善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从豆粕抗营养因子组成、发酵菌种和酶、发酵工艺、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应用效果的角度,对发酵豆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酵豆粕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构树因其高蛋白质含量特性而成为饲料与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发酵可以进一步改善构树的营养特性和提高饲用效率。本文从构树的营养特性、发酵处理技术以及动物饲养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构树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动物疾病,能发现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变化特征,为相关疫苗和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论文从蛋白质组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及其他营养代谢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N-羟甲基-DL-蛋氨酸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主要表现在瘤胃微生物对降解蛋白质 (RDP)的需要和十二指肠对饲料蛋白质需要两个部分。微生物蛋白质可满足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需要的 30 %~ 40 % ,其余则由非降解蛋白质 (UDP) (又称过瘤胃蛋白质 )来满足。众所周知 ,蛋白质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关于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研究 ,最初只是从瘤胃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来考虑 ,但对于高产反刍动物 (如高产奶牛 ) ,仅靠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菌体蛋白质 ,尚不能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要。由于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发酵降解功能 ,如果在饲料中直接添加未经保护的氨基酸 ,则在瘤…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营养理论先后从粗蛋白体系发展到氨基酸营养和肽营养理论。寻找恰当的动物模型、应用正确合理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测定内脏组织(PD V和肝脏)氮代谢,对于系统、深入地探索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准确评价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合理利用蛋白质资源,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优质鸡品种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化利用,有关如何满足优质肉鸡营养需求、充分发挥肉质优势、保障其健康、高效生产等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2015年优质肉鸡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优质肉鸡营养需要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代谢调控技术研究、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三个方面.总体上,关于优质肉鸡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报道较少,国内主要针对不同地方品种优质鸡营养需要参数、植物活性物质、益生菌和酸化剂的应用技术、饲料资源(小麦、棉粕、菜粕和酒精副产物等)的安全高效应用上开展了大量研究,而关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利用方面的报道仍较少.  相似文献   

8.
家兔营养研究起步晚,生产水平落后,自21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加速了对家兔饲料营养方向的研究。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纤维含量是家兔饲粮配制的首选参数,其在家兔饲粮中的需要量逐渐确定,并且明确了部分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家兔饲料中的添加剂量,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包括益生菌、有机酸、多糖类、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本研究总结了2010—2016年间国内外家兔营养—能量、蛋白质、纤维方面的研究,并对2010—2016年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利于指导养兔生产和饲粮的配制。  相似文献   

9.
页数刊期 21非传统的能源22洋油菜油粕在乳牛日粮中的应用24一种有待开发的饲料资源”优质能量饲料—皂脚9饲料营养鱼虾的营养需要(一)25后备犊牛营养中维生素A的适宜 量32动物营养中新的必需微量元素34鱼虾的营养需要(二)17奶牛的氨基酸营养—肝功障碍扔牛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研究21铜、含硫氨基酸及无机硫在家禽 中的相互关系13油料饼粕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5鱼粉作反自动物饲料19添加剂生产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20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29尿素糖浆砖—理想的饲料添加 剂24反自动物新型添加剂—瘤胃素21饲料添加剂—露康定24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新进展揭示:氨基酸并非蛋白质在动物胃肠道消化并被吸收的唯一最终产物,还包括一些寡肽(<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被肠道完整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进而被组织利用(Webb,1989),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蛋白质水解产物-肽在动物肠道的吸收转运,对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蛋白质1.牛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后,由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其中一部分在肠粘膜中被合成为血液中的蛋白质,其余的氨基酸经门静脉到达肝,再从肝运送到全身,组织细胞选择性地吸收,利用血液中的氨基酸。过剩的蛋白质发生直接的脱氨基作用,非氮部分作能量被利用,而另一部分作为蛋白质被贮存。牛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它吸收氨基酸和比氨基酸更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来制造菌体蛋白质。原虫也能利用菌体蛋白作为营养的一部分。这样,非蛋白氮化合物由微生物合成氨基酸或蛋白质,变成为微生物体的营养后,可以被牛利用。由牛的消化器管  相似文献   

12.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蛋白质(Pro)的主要来源,而优化瘤胃发酵调控,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优化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关注,因此,作者主要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概念、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评价方法和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营养调控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将从消化道和组织两个层次就反刍动物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阐述。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的蛋白质代谢,因受瘤胃发酵的影响,其蛋白质消化代谢与单胃动物明显不同。一般认为,当饲料蛋白质被采食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作碳架,并利用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又重新合…  相似文献   

14.
小肽在畜牲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对蛋白质的代谢及利用,一向是营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从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即对必需氨基酸(EAA)和合成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研究(Black和Chapplc,1991),到理想氨基酸模式理论的建立以及应用这一理论指导动物生产,已使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代谢模式认为:蛋白质必须降解为游离氨基酸(FAA)后才能被吸收。然而,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对鲫鱼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鲫鱼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试验鱼血清中总蛋白质、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肤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甘油三脂及丙二醛(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猪血发酵饲料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血是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全血的蛋白质量为17%~20%,其中含有动物体内所必需的8种基酸,尤其以赖氨酸含量高。近年来人们对这项动蛋白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利用研究。日本和欧一些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猪血的利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国从80年代开始此项研,也有较快的发展。在医药方面,分离提纯血红素、氨基酸、凝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作为营养补和治疗药物;在食品工业方面,利用血液蛋白质或降解产物,用于提高膳食中动物性蛋白含量和作功能食品添加剂平衡营养;在饲料工业方面,采用煮法,蒸煮离心脱水法和干燥喷雾法等生产猪血饲料…  相似文献   

17.
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研究与应用已经历了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利用粗蛋白质(ACP)、氨基酸(AA)、氨基酸的化学比分(CS)、必需氨基酸(EAA)等阶段,目前正在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生产的包括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IAAP)、理想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模式(DIAAP)及小肽营养,这一发展过程揭示了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实质,为准确衡量猪禽的氨基酸需要及高效利用饲料氨基酸奠定了基础。1家禽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与日粮配方设计1.1日粮粗蛋白质与能量关系国内(尤其是西北地区)家禽日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水平偏低,而粗蛋白质含量相对…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的发展,为饲料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又进一步促进了饲料工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饲料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部分新技术、新产品加以论述。一、蛋白质营养蛋白质是动物生产中最重要的营养素,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随着研究水平及手段的提高,对氨基酸营养的研究既偏重理论基础,同时又兼顾到了生产应用。l.氨基酸与免疫关于蛋白质影响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对机体抗感染力和淋巴器官发育,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等都在影响。氨基…  相似文献   

19.
<正>蛋白源饲料作为饲料的基础组成,对动物的生长和生产起到关键作用,蛋白的来源及比例是饲料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世界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和人类对动物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动物营养研究者和生产者面临着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降低饲料成本、减粪便中氨氮排放的多重任务。这也是近年来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的热点和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我国的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围绕蛋白质(氨基酸)营养需求与利用、代谢机理、蛋白资源开发、安全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定远 《广东饲料》2000,9(5):23-25
饲料中某些阻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之为饲料的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非纤维性自然物质成分。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的意义有: (1)对深化传统的营养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抗营养机理的探讨,进一步阐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转化利用。 (2)有助于提高饲料加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促进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 (3)可以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多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4)研究抗营养因子的机理,对开展动物营养调控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已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