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957年和1958年,我同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的土壤工作组在云南省西南部进行了土壤调查。这次调查的任务是:第一,研究主要的亚热带和热带土壤;第二,对研究热带雨林下土壤过程动态的基点工作予以组织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晚更新世红土母质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其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林 《土壤学报》1995,32(3):271-277
晚更新世红土,由于它与Q2红土的某些特征:如分布规律,构成地貌形态,母质成因等方面都有类同之处,故长期来人们习惯将它与Q2红土上发育的土壤归并在同一个土类,只是在土属中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山地土壤发生学性状随海拔的垂直变化特点,选择位于亚热带常湿润气候区的贵州省雷公山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采样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的17个土壤剖面的理化性状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公山土壤的众多发生学性状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的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土壤矿物质风化减弱而有机质和养分积累增强的变化趋势。表土层厚度、砾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腐殖质的H/F比,土壤粉砂含量、粉黏比、CEC、ba值、氧化铁活化度、黏粒Sa值、黏粒矿物中蛭石和云母相对比例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土体厚度、表土胡敏酸E4/E6比值、土壤黏粒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氧化铁游离度和黏粒矿物中高岭石相对比例则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研究土壤酸化明显,pH和盐基饱和度普遍较低,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认为,雷公山地区土壤发生学性状主要受现代成土环境影响,随海拔变化的温度可能是控制这一地区土壤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区内土壤主要发生学性状随海拔升高呈波动状变化,多数发生学性状具有协同变化的特征;不同地理发生学分类土壤带间发生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土和雏形土,二者也不存在海拔上的明显分界,而呈现复合分布。  相似文献   

4.
土壤发生学与第四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玄武岩台地滑坡与土壤发生学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玄武岩台地 ,是地幔中基性或超基性熔浆沿深 (大 )断裂上升、喷溢到地表 ,在低洼区冷却、固化成岩 ,再经新构造运动区域性差异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 ,出现地形倒置 ,形成不同海拔高程上的面平、边陡的台桌状地貌[1,2 ] 。玄武岩台地因其平坦的台面、肥沃的土壤而成为我国南方山地  相似文献   

6.
元谋盆地古红土的土壤发生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元谋盆地不同发育年代形成的古红土,探讨了古红土的发生学特性。研究表明,在气候上更有利于早期形成的古红土发生强烈的风化淋溶作用,同时,晚期形成古红土气候湿热程度下降,成土时间也短,故土壤中硅淋溶较弱,铁铝富集程度不强。利用古红土发生学特性,可以推断出元谋盆地从晚新生代的湿热气候经暖干气候演化至现代的干热气候。  相似文献   

7.
云南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静  邓玉龙  张乃明  苏友波 《土壤》2009,41(6):921-925
研究了云南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设施土壤的盐分累秘特征.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盐分含量为0.50~4.22 g/kg,平均为1.76 g/kg;大棚种植年限长的地区,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累积明显;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盐分含量、EC值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盐分含量、EC值逐渐降低;Na离子(交换性Na和可溶性Na)不是导致设施土壤盐害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柽柳沙包土壤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柽柳(Tamarix chinensis)沙包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特殊的生物地貌景观,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柽柳沙包0—500 cm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粒物质为主,其中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极细沙...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系统的某些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效举  陈鸿昭 《土壤》1993,25(4):196-200
本文根据成土母质的不同,在三峡地区选择了6个茶园,对茶园-土壤系统中元素丰度特征、元素循环特点和元素收支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江山-绍兴大断裂线东侧的丘陵山地广泛分布着变质岩发育的红色土壤,有关这类土壤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为深入了解这类土壤的成土特点,在浙西南衢州市和丽水市观察了2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按海拔分为3个高度区(即200~500 m、500~900 m和900~1100 m),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分析了其发生学特征及随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该类土壤具有土体深厚、疏松,富铁化、赤铁矿化和高岭化明显,土壤透水性良好、粉黏比和盐基饱和度较低等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其土体厚度、红色率、高岭石含量、黏粒硅铝率逐渐下降,而黏粒CEC逐渐增加。分析认为,变质岩易风化、其风化物疏松、高铁是形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其风化物疏松、低有机质、通气良好,有利于赤铁矿形成和盐基的淋失。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划分的土壤类型可很好地体现研究区土壤的变化规律,低海拔主要为富铁土,高海拔主要为雏形土。  相似文献   

11.
云南腾冲火山灰土发生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朝端 《土壤学报》1985,22(4):377-389
腾冲火山灰土形成于第四纪火山碎屑喷出物,通常土壤为酸性,土层中含有多少不等的浮岩和其他形式的熔岩块.A层色暗、有机质含量和持水量都很高、容重特低.粘粒矿物中有显著量的水铝英石.基质含有大量细粒腐殖质和玻璃碎屑.肥力高,能高产.成土作用主要是岩成草甸过程的有机质大量积累和富铁铝伴有表土层的生物富硅作用.该土的许多发生特性与国外的火山灰土相似.鉴于该土受母质的影响深刻和与附近地带性土壤的差异,在分类上可定为岩成土纲中的一个特殊土类,名为火山灰土.  相似文献   

12.
13.
欧阳洮  钱承梁 《土壤》1982,14(4):127-133
土壤和天然水中某些元素不足或过剩,必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并通过植物和饮水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陕西汉中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区水平地带5个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下蜀黄土母质上的土壤全铁丰富,游离铁和活性铁较低,络合铁极少,铁在B层和上体中的聚积明显,土壤形成处于富铁化阶段;基岩母质上土壤全铁极少,游离铁很高,活性铁极低,铁的聚积较弱,低于铝的富集,土壤形成处于富铝化阶段;中山区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很低,活性铁和络合铁极高,铁主要在A层和AB层聚积,土壤形成处于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部区域雨季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13年中国西南部区域7省市47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选取11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倾向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西南部地区雨季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并探究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平均以及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43a来,西南部地区雨季PRCPTOT、CWD、R1mm、R10mm以及SDII分别以12.6mm·10a?1、0.23d·10a-1、1.57d·10a-1、0.49d·10a-1和0.31mm·d-1·10a-1的速率下降(P<0.05),CDD上升速率为0.37d·10a-1(P<0.05),而Rx1day、Rx5day、R95、R99以及R20mm的变化不显著。(2)雨季CDD、R1mm、Rx1day的突变集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而PRCPTOT、R10mm、Rx5day和SDII的突变主要发生在2003年前后;PRCPTOT、CDD、R1mm、R10mm、Rx1day和SDII在突变年份以前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而在突变年份以后则会发生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3)从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的角度看并非所有地区均表现出干旱化趋势,云南、贵州及广西三省交界处雨季干旱化程度较严重,广西东南部地区雨季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而横断山脉地区雨季更加湿润。(4)从贡献率变化的角度,西南部地区雨季降水占比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四川北部和西藏地区雨季指数对全年贡献率逐年下降,而广西东南部地区雨季指数对全年贡献率逐渐上升。(5)综合11个指数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西南高海拔地区R1mm较高,降水以中小雨为主,并且PRCPTOT、R1mm、R10mm以及R20mm的多年平均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因此,43a来西南高海拔地区变得更加湿润。另一方面,低海拔地区R1mm较低,而R95、R99、Rx1day、Rx5day以及SDII均较高,并且在低海拔地区CWD和CDD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雨季低海拔地区面临洪涝及干旱的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贵州东北部山地土壤的发生学特性及土壤分布,选择梵净山地区采集了不同海拔高度的13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分析了其成土环境、土壤风化强度的垂直变化,鉴定了区内土壤的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研究区土壤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区内土壤温度状况由热性转变为温性,水分状况逐渐由湿润向常湿润转变。梵净山地区土壤风化较弱,土壤中存在较多的2∶1型矿物,土壤脱硅富铁铝化处于中下水平。土体厚度、土壤黏粒、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铁游离度随海拔增加而下降,砾石含量、黏粒CEC、土壤ba值、黏粒Sa值随海拔增加而上升,部分土壤出现明显的黏化。区内土壤酸化明显,多数土壤的pH在5.5以下,部分土壤的铝饱和度超过了60%,土壤的平均铝饱和度随海拔增加而下降。研究区土壤黄化非常明显,土壤色调主要为10YR。共检出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3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和12个亚类,土壤类型主要由淋溶土和雏形土组成。亚纲在海拔高度变化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的上升,由湿润淋溶土、湿润雏形土向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南盘江低热河谷区、华宁山地丘陵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丘陵区4个柑桔主产区,选取一个月内未施肥的101个代表性柑桔园采集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柑桔园土壤pH值变幅在3.98~8.07之间,52.48%土壤pH基本适宜柑桔生长,14.85%土壤pH适宜柑桔生长;土壤有机质匮乏,59.40%土壤低于15g/kg;土壤碱解N,有效P、K、Ca、Mg、Fe、Mn、Zn、Cu、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64 mg/kg、53.95mg/kg、273.15 mg/kg、3240.37mg/kg、233.39 mg/kg、23.21 mg/kg、43.82 mg/kg、5.67mg/kg、2.89mg/kg、0.50mg/kg。总体上,土壤碱解N和有效B含量不足(低量或缺乏),不足比例分别为78.22%和66.34%;有效K、Ca、Mn和Cu含量超标(高量或过量)居多,超标比例分别为64.36%、51.48%、56.44%和83.17%;有效P、Fe、Zn含量丰富(适宜、高量或过量)为主,丰富比例分别为67.31%、75.24%和88.12%;有效Mg不足、适宜和超标果园则各占约1/3。桔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区域特征方面,华宁优于新平,新平优于元江。土壤pH与土壤有效Ca、Mg的正相关性极显著,与有效Mn、Cu的负相关性极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大部分养分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玉溪柑桔生产上应注意调节土壤pH值,增施有机肥和N、B肥,适度少施K、P肥,注意Ca、Mn和Cu肥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云南玉溪柑橘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南盘江低热河谷区、华宁山地丘陵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丘陵区4个柑橘生态区,选取一个月内未施肥的101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柑橘园土壤pH变幅在3.98~8.07,52.48%的土壤p H基本适宜柑橘生长,14.85%的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匮乏,59.40%的土壤低于15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64、53.95、273.15、3240.37、233.39、23.21、43.82、5.67、2.89、0.50mg/kg。总体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硼含量不足(低量和缺乏),比例分别为78.22%和66.34%;有效钾、钙、锰和铜含量以超标(高量和过量)居多,比例分别为64.36%、51.48%、56.44%和83.17%;有效磷、铁、锌含量以丰富(适宜、高量和过量)为主,比例分别为67.31%、75.24%和88.12%;有效镁不足、适宜和超标的果园各占约1/3。在土壤养分状况的区域特征方面,华宁优于新平,新平优于元江。土壤pH与有效钙、镁含量的正相关性极显著,与有效锰、铜含...  相似文献   

19.
《土壤通报》2014,(4):777-782
从浙江省临安市采集了水田及其改雷竹林的4个系列土壤(包括长期种植水稻的农田、水田改种雷竹6年、12和15年的农地)的代表性剖面的分层样品(种雷竹前土壤为发生学分类中的黄泥田,属系统分类的铁聚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形态观察与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泥田种植雷竹后土壤人为滞水水分状况消失,逐渐向湿润水分状况转变;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表层因深耕被破坏而逐渐消失,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可残留在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和磷素明显积累,土壤中络合态铁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土壤类型也逐渐由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向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最后向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演化。结果表明,人为的强烈影响可使土壤类型在短时间尺度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区土壤的磁学性质及其发生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大刚  张甘霖 《土壤学报》2008,45(2):216-221
土壤磁学性质测定简便快捷,且具有特定的土壤发生学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11个道路土壤剖面共63个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2个常用磁学性质以及土壤游离铁、活性铁、颗粒组成、有机碳、pH、碳酸钙相当物等土壤发生学特性的测定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道路土壤磁性矿物来源和成土过程具有多样性;磁性矿物主要来源于燃煤飞灰、汽车尾气中的粗粒磁性矿物,其中可能伴生污染物质的输入;较高的pH和碳酸盐不利于细粒磁性矿物的形成。城市土壤磁学性质与其他发生学特性的系统研究,有利于阐明城市土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