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A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3.
针对喀左县柳毒蛾近年连续发生,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平均340头,已酿成灾害的现状。2011年以杨树人工纯林为对象,比较研究了涂毒环法、树干喷雾法、绑扎毒绳法三种防治柳毒蛾的效果。结果表明,绑扎毒绳法行之有效,成本低,控制害虫效果好,便于操作,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受水源和地形限制,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根据雪毒蛾Silpnotia salicis Linnaeus幼虫下树越冬,出蛰后经树干上树为在的活动特点,采用树干束草诱杀或选择强触杀性农药喷干的方法,进行早期防治,同时研究出杨树不同径级条件下的越冬代幼虫防治指标为116X-358。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灭幼脲超低量防治柳毒蛾试验 ,得出灭幼脲防治柳毒蛾的防治效果可达 98% ,并有明显的延续效应。同时提出防治适期、最佳用药量的喷雾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7.
8.
9.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了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10.
用追踪观察法,研究了柳毒蛾在白城地区的生命表,编制了六个世代的生命表和第一代、第二代两个平均生命表,划出存活曲线,从生命表中,得出关键虫期,在4-6龄幼虫期,关键因子是病毒寄生,得出4-6龄幼虫的数量预测式为logN_(n+1)=0.7467+0.8783logN_n(1-P) 相似文献
11.
利用无公害药剂防治柳毒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制剂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树冠喷雾防治柳毒蛾幼虫,不污染环境,效果较明显.喷药后72小时,2000倍液、3000倍液、4000倍液三种不同浓度处理死亡率分别达98.3%、95%、92%.从经济有效角度考虑,生产中可应用推广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12.
茸毒蛾主要危害泡桐,在河南1年发生3代。幼虫1 ̄2龄喷洒灭幼脲4000倍液,虫口减退率91%;幼虫2 ̄3龄喷洒2.5%敌杀死8000倍液,虫口减退率98.4%;幼虫1 ̄2龄树干基部钻孔注50%甲胺磷原液,虫口减退率95%以上。如果采用人工捕杀、化学农药、营林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柳毒蛾NPV对柳毒蛾蛹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 ̄62.34%。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柳毒蛾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的生物学特征和各虫态特征。柳毒蛾在坝上地区由于气候原因1a只发生1代,在检测柳毒蛾为害时,可从树皮、树叶、树木、树状整体等进行观察判断。目前防治措施主要有加强检疫、化学防治、灯光诱杀等。 相似文献
16.
17.
杨毒蛾在我国分布较广,也是锦 铁路分这内杨柳树绿花带的重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幼虫可将全树叶子食光,在辽西发生为害地区每年7月末经常看到铁路两侧树冠叶量稀少,树木生长衰弱的景况,严重影响铁路沿线的绿化效果和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本文了利用该蛾昼伏夜出、上下树干的习性,采用溴氰菊酯制的毒绳围干进行防治,并与药剂冠的防治方法相比较,收到了较为显著的防效,可进一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松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系统观察研究表明:(1)松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老熟幼虫于枯枝落叶层、杂草灌木基部、石板下、裂缝等干燥隐蔽的场所结茧越冬。在季节延迟,冬季暖和的年份,可见到少量第二代老熟幼虫在针叶丛中吐丝作茧的现象,但随着天气变冷,树上的幼虫最终迁移到地面化蛹越冬。(2)各虫态的历期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幼虫期为55~70天,第一代蛹为20~30天,第二代蛹为190~210天。(3)幼虫对寄主的为害程度,一般华山松大于马尾松,猖獗之年,可导致成片松林的死亡。(4)松毒蛾各虫态的天敌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据初步统计有黑卵蜂、跳小蜂、茧蜂、姬蜂、寄蝇、螳螂、真菌、细菌、病毒等30余种。(5)人工清除越冬蛹宜于12月至次年3月进行;摘除夏蛹(第一代)于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幼虫的时间为6月份,防治第二代幼虫的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旬。(6)防治工作中,可采取治点保面,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确保第二代有虫不成灾的策略,采取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协调除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大面积化学防治中可采取喷洒菊酯类化学农药、灭幼脲仿生农药以及菊酯农药与灭幼脲混合施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侧柏毒蛾防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 Leech)是侧柏林的重要食叶害虫.徐州地区侧柏林面积30余万亩,自1963年侧柏毒蛾出现大发生以来,为防治此虫投入了大量的费用.笔者在70年代初曾开展了侧柏毒蛾防治研究工作;从1978~1981年曾与江苏省林科所汪永俊等有关同志合作,对侧柏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近几年来江苏省林技站、徐州市森防站、铜山县赵疃林场等单位对侧柏毒蛾的地面超低量喷雾和防治指标作了研究.本文着重论述侧柏毒峨防治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1 生物学特性1.1 越冬虫态杨有干在1956年对北京地区侧柏毒峨进行研究时认为此虫以幼虫越冬,实际上他当时仅仅是根据室内饲养作出的推断,而忽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