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不断扩张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现行的土地政策和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已隐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无地可种;说是市民,他们还不能和市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城市生活的待遇。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失地农民都面临着困境,而且突出地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4.
对嘉兴市失地农民展开问卷调查,从日常生活、经济适应、社会交往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制度通道、帮助失地农民提升就业竞争力、利用社区平台等促进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现状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根源上加快改变现行征地制度的步伐,就现阶段来说,应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体系,建立养老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6.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4):16-18
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意义。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其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在征地安置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征地程序以及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7.
8.
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并就如何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词汇,一般由社会、自然、个人3种原因造成,但对比后两者,社会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为例,以社会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新桥镇失地农民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就业、安置、社会保障项目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圈不断向农村延伸。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土地征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失地农民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采用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目的是为了多途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从而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失地问题已成为京郊农民上访的主流.据调查,京郊失地农民获得占地补偿低且不及时到位是造成上访量大的主要原因.京郊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额无法满足他们的长期稳定生活.所以,京郊失地农民既应获得农地使用权的补偿又应获得保障补偿.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上几个典型时期的土地集中进行了再评价,重点探讨了土地集中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结合当前的农村改革进行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目前合作社正在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大量的不规范问题。该研究基于对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如成立及发展过程不够规范、组织管理制度不规范、分配机制不够合理、财务管理系统不够规范、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政府对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支持不足等。结合案例分析及实际情况提出了7点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宅基地置换”对农业与农民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宅基地置换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影响因素,指出宅基地置换是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新举措,但并不是解决农村现代化问题的完美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农民和土地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主观上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客观上土地对农民的供养能力降低的结论。进而提出解决农民未来发展面临的土地问题的对策,为今后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近几年在土地整理中的实践和认识,通过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土地整理态度及起因的分析,得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态度不一致的结论,并就安徽省全面推进土地整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农民与土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农民问题的不同特点,为现实中正视农民问题提供参照作用。以土地为固有特征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土地的联系程度决定了农民的分类及其政策;土地的私有形式决定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土地私有联系的固有化决定了农民的前途。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以土地为核心价值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以土地为保障基础的农民问题的特点是:农民利益载体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农民由身份认定向职业认定转化;农民的经济影响由局部向全面渗透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