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64-64,102
提出了金丝小枣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合理修剪、花果期管理、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掌握主要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金丝小枣的产量和品种及增强了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早稻生育期间各月及各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根据影响早稻产量形成的气象因素提出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晒田防病虫害和后期灌水降温等生产措施,以提高桂平市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从气象学角度分析2010年影响临邑县冬小麦播种至收获各生育期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生育期内前期温度适宜,灌浆期温度偏低,延长灌浆时间,利于产量形成;全生育期内降水偏少,秋、冬、春连旱百年一遇;期间无明显低温冻害、冰雹及干热风天气。  相似文献   

4.
5.
2009年曹县小麦丰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2008—2009年曹县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指出有利的气象条件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是小麦丰产的主要因素,以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金丝小枣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的问题,采用高接鲁北冬枣以缩短生长年限,早结果,试验表明,该方法产量恢复快,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汉寿县1981—2013年气候资料,分析洞庭湖区气象条件对中秋酥脆枣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针对中秋酥脆枣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气象灾害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情况,提出了相应避灾对策及防治措施,以引导湖区中秋酥脆枣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志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02-103
分析了杜仲生长发育适应的气象条件,介绍了杜仲的特征特性,并从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杜仲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旱地荞麦丰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市引种沾化冬枣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配合景德镇市政府做好冬枣引种工作,解决冬枣引种过程中出现的气象问题,明确景德镇市气象条件的利弊,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作者根据气候资料的统计原理,对景德镇市与沾化县1981~2010年30 a的气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景德镇市可以种植冬枣。但从气候条件来看,景德镇市较沾化县具有降水多、气温高、日照少的特点;根据景德镇试种冬枣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景德镇与沾化冬枣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景德镇市冬枣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不如沾化县,主要表现在4~6月多暴雨、少日照,7~9月高温和干旱,景德镇冬枣病虫害较沾化严重。因此,景德镇市在引种冬枣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段建园,并注意做好干旱预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枣组培苗叶片、叶柄、茎段为试材.进行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叶柄和茎段在MS+6-BA0.5mg/L+2,4-D0.5mg/L上的愈伤效果较好;MS+6~BA0.5mg/L+2,4-D0.2mg/L+NAA0.5mg/L比较适合叶柄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MS+6-BA1.5mg/L+IBA0.2mg/L+GA2.0mg/L,附加蔗糖20g/L.AgNO2.0g/L的培养基上,灰枣体细胞胚胎的发生率最高;MS+6-BA0.5mg/L+NAA0.01mg/L培养基上的体胚萌发率较高,并且得到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法,对自熟期、半红熟期及全红熟期的金丝4号枣果实提取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丝4号枣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共53种,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酮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金丝4号白熟期枣样品共检测出13种香气成分,半红熟期38种,全红熟期27种,酯类物质在3个成熟期的含量分别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92%、25.21%和16.32%,酸类物质分别占香气成分的6.45%、21.16%和21.88%,酮类物质种类较少,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经多年多地试验,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病在枣果进入白熟期(8月20日左右)开始发病,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近圆形软腐病斑。1998—2000年3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6.7%和26.9。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有性阶段鉴定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Schw.)),无性世代鉴定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经黑光灯诱导后,囊孢壳菌在室内PDA培养基上可形成子座与分生孢子器。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与子囊孢子只发现于越冬后的病枣果中。  相似文献   

16.
以灰枣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塞苯隆(TDZ)·6一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进行了不同蔗糖浓度对胚状体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TDZ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6一BA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TDZO.4mg/l+6--BA0.2mg/Is+NAA0.2mg/1。蔗糖20--30g/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灰枣叶片诱导胚状体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TDZ0.4mg/l+6一BA0.2mg/l+NAA0.2mg/1+蔗糖20—30g/l。其胚状体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  相似文献   

17.
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对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金丝小枣浆烂病化学防治喷药时期和最有效的杀菌剂.在6月30日首次用药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89.7%.说明尽量早用药是防治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不同杀菌剂对金丝小枣浆烂病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50%多霉清1 000倍液防效最高,平均防效为74.4%.  相似文献   

18.
西瓜新品种8424为一次定植全年多次采摘的小型西瓜,具有高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总结其大棚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营养钵育苗,大棚膜、地膜全季覆盖延长生长期,营养管滴灌、定量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方法】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8年生梨枣人工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分布呈典型的负指数型,根质量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吸收根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60 cm水平距离内,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3.5%和75%,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在0~30 cm水平距离,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56.77%和50.26%;在垂直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分布均呈幂函数型,吸收根系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9.1%和78.88%,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分布在0~2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61.62%和59.47%。【结论】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bX+cZ的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梨枣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梨枣根系空间分布状况的估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滴灌条件下梨枣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国良  汪有科  杨涛  蔺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6-6137,6139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滴灌和自然条件下梨枣根系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梨枣的吸收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种条件下梨枣的输导根在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30cm范围内,而在垂直方向,自然条件下的输导根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滴灌条件下的输导根主要分布在0~80cm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