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茶之始为饮,就结下了茶人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文人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的节操,无疑给茶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从此,饮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饮茶,“茶中诗意,诗中茶味”,茶从其实用功能不断走向艺术层面,最终成为中国人烙刻在精神深处的文化符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文人与茶人因那一片小小的叶子而交往情深的佳话。本文透过清初文人冒襄与茶人交...  相似文献   

2.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4,(2):272-281
古往今来,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他们往往通过饮茶来品味生活,借茶遣兴;又往往通过饮茶来到达一种生命的境界,以茶抒怀。在悠然玄远的意绪之中,茶的清香和淡泊与他们的心神融会一体,茶与文人有着难解难分的姻缘。尤其在现代和当代文人中,由于在生活中的种种反差和顺逆,生活环境变化多端,因而茶事、茶趣更多。  相似文献   

3.
李娟 《农业考古》2006,(5):49-53
茶从日常生活的饮品,到成为“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精神享受,与古代文人直接参与茶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对茶和饮茶过程进行艺术化打磨,使茶和饮茶习惯,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层面,提升到茶德,茶道  相似文献   

4.
刘源源 《农业考古》2015,(2):123-126
晚明文人较为普遍地嗜好饮茶,冯梦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以冯梦祯文集、日记中对茶事生活的多处记载为中心,研究了晚明文人冯梦祯的饮茶生活,具体从其对不同茶品的评价、水的择选、炒茶与藏茶、茶事之道、饮茶之境等多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人持茶具饮茶,十分注重饮茶环境,以营造清雅脱俗的氛围,达到洒脱、率性、怡然的精神追求。文人欣赏的饮茶环境有茶寮、山斋亭馆、僧寮道院以及山水自然等。本文通过明代文人著作(特别是茶书)、诗歌以及绘画,对明代文人追求的饮茶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军丽 《农业考古》2012,(5):170-174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饮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茶作为历代文人寄托精神、涵咏性灵的载体,表现其风骨人格和文心雅趣,品茗与文人精神紧密联系,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人文化精神的符号。自古以来,诗书画为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茶与文人书画则有了一种天然的默契,正如苏轼对茶与书画的精辟之论,"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文人作为古代唯一的一个掌握了诗书礼乐的特殊文化群体,以其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参与并主导了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活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日常饮品,开始吸引文人关注的目光。自唐代以后,文人开始历史地担当起饮茶的主角,著名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几乎没有不嗜茶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与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久远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先民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叶这种植物有利于人健康的特性,人们在经历了茶的药用、生煮羹饮、粗放煮饮、细煎慢品的饮茶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之后,直至盛唐时期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历史表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人雅士,无论是僧侣道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饮茶这一生活艺术活动中来。然而,正是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才使得饮茶能够超越生活必须品的范畴而进入一种高尚的文化境界,从而实现了从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到精神愉悦的飞跃,从此,茶文化这样一枝深深植根于民族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中晚唐时代,之所以形成于中晚唐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到中晚唐时代,饮茶习尚才逐渐由南到北在全国展开,而正是到中晚唐时代,中国文人才变得世俗、变得沉湎于享受生活,再也没有了盛唐时代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浪漫,茶成为了中晚唐时代文人们享受生活的媒介之一,文人们在面对人生无奈时,在茶中寻得些快乐、寻得些快慰、寻得些放下;文人们在人生快意时同样要以茶娱情,在茶中享受高雅的美.因为文人们将思想情感灌注于茶,喝茶才成为一种有较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黄建华 《农业考古》2008,(6):167-170
茶因其习性品格和"天人合一"、"君子人格"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想内涵相谐相通,与文人的精神活动密切沟通起来.唐宋文人以荼修身怡情,明道励志,体悟人生,表现清高脱俗等品格.品茶成为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张永仟 《农业考古》2007,(6):182-185
明代江南的待客茶俗因人、因地而不同。官场待客茶俗注重等级,讲究行礼作揖。文人喝茶只是引子,重点在行酒、吃饭和趣谈。而江南寺院茶,亦颇具文士之风。至于日本禅林的饮茶习俗,通过分析研究日本使节策彦周良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江南茶俗之处:一是茶水与海鲜的并用;二是基本墨守由荣西和尚传至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  相似文献   

12.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3.
车云山的制茶人盛情邀我们作家协会的九位文人上山品茶。我认为他们是真正明白了茶之真谛。因为发现茶、饮用茶,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只有把饮茶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在饮茶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文化现象,才是茶文化。茶文化不是简单地研究茶的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这是自然科学家的事。只有把饮茶当作艺、当作道,在饮茶中体现东方文化的柔韧幽深,贯彻深刻哲理和深邃思想,从那茶的滚涌波浪、升华蒸腾之中体味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神奇的造化之功,以求得内心的沉静,这才是真正的茶文化。隋州乃神农故里。神农是茶之始祖。《神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宋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相对而言,明清之际则有所忽视。实际上,明末清初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明代中后期以降,茶馆在城市中大量涌现,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广大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艺术;另一方面,文人茶事这一脉在明清之际也同样得到提升,日益走向精美与精致,这一点在明末清初名士张岱身上可以得到绝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茶道是人们通过感官来品赏茶的形、色、香、味,并由品饮茶进入到品悟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之道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茶是文人士大夫们通往"道"的方式之一,崇尚儒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崇尚道家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自然与逍遥,崇尚禅宗的人通过品茶看到了空寂无住的般若智慧。而茶本身所蕴含的俭、静、真的特质,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品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从香与茶进入中国古人生活,茶事、香事开始成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人们嗜好茶与香的基础,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则使茶事、香事有了形而上的意义。茶与香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茶浸润口舌与鼻观,香则付诸鼻观。这也使得茶事、香事既可各自造化,又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会时相得益彰。明代之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茶事、香事都是文人生活雅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有日常茶事香事与茶会香事,仪式中香、茶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更是助其禅思。茶事与香事的交会在古代文学经典和日本茶道、香道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昱 《农业考古》2006,(6):198-202
躬身茶事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赏心乐事,他们精于此道,不厌其烦,在茶事活动中折射出了他们的艺术化人生.本文认为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艺术化人生其内涵可概括为:清幽静雅、淳朴高洁、适度和谐、自由闲适.他们渴望脱尽世俗尘嚣,静心思索,体味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智慧;追求忠贞高洁,肯定质朴自然带来的亲切塌实,践行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处世原则;追求适度和谐,心胸坦荡,和顺而不苟同;忘俗思归,闲适恬淡,实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自适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9.
"同敬茶圣,同修茶学,同学茶事,同游茶地,同考茶迹,同研茶史,同读茶文,同吟茶诗,同说茶人,同享茶福……"这是笔名"湖州老茶"的湖州茶人,留在网上的精妙茶语。诚如斯言,笔者深有同感。意犹未尽,加上两句:唯茶是饮,唯茶是爱。笔者不饮酒,而缘于爱茶和养身,已十多年不喝其它饮料。  相似文献   

20.
万物都是某种方式的符号。茶符号作为符号的一种,是携带着茶文化而被接收的感知。茶符号是茶文化的典型体现,是茶文化的焦点。同时,茶符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促进茶人理性活动的发展和情感寄托的实现,使茶人的文化生活得以连续积淀,有助于茶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茶文化精髓在于“和”,它是建立在个体感性生命的土壤上,在儒释道文化灌溉下形成的。另外,符号具有时空性,可以“透射”一种超越体验,茶事参与者借助超越的时空体验,可以进入茶汤背后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