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文人持茶具饮茶,十分注重饮茶环境,以营造清雅脱俗的氛围,达到洒脱、率性、怡然的精神追求。文人欣赏的饮茶环境有茶寮、山斋亭馆、僧寮道院以及山水自然等。本文通过明代文人著作(特别是茶书)、诗歌以及绘画,对明代文人追求的饮茶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征明(1470—1559),明代中叶江南的著名文人,文学家,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明史》卷287《文苑三.文征明》记载:"文征明,长洲(今苏州)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靡刂,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 相似文献
3.
一、杭州跨湖桥出土距今八千年的“中药罐”应是茶釜《中国文物报》2 0 0 2年 2月 1日头版头条发表了《浙江发现早于河姆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八千年的“中药罐”令人称奇》一文 ,文章有一段是专对距今约有八千年的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中药罐”展开的论证 ,其文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 ,T4 1 1⑧层有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 ,该小陶釜口径 1 1 .3、高 8.8厘米 ,外底有烟火熏焦痕 ,器内盛有一捆植物茎枝 ,长度约 5- 8厘米 ,单根直径一般在 0 .3- 0 .8厘米间 ,共约 2 0余根 ,纹理结节均很清晰 ,出土时头尾整齐地曲缩在釜底。从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发端之所,中国的饮茶习惯由来已久,最远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时期的饮茶生活、饮茶之风均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唐代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茶文化史上的关键时期,在唐代,以药用功能进入人们视野的茶上升至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宋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相对而言,明清之际则有所忽视。实际上,明末清初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明代中后期以降,茶馆在城市中大量涌现,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广大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艺术;另一方面,文人茶事这一脉在明清之际也同样得到提升,日益走向精美与精致,这一点在明末清初名士张岱身上可以得到绝佳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我这一生,既不抽烟爱饮茶,无心恋酒捕鱼虾,嗜书得食充饥肚,爱笔耕耘种苦瓜,与茶结下了长久之缘。少年时期,我在家中喝过普洱茶,但只知道止渴解腻;1951年秋参加工作时,我由墨江家乡沿普洱茶马古道步行五天到普洱,次年调到思茅,半年后又沿茶马古道步行从思茅到普洱到墨江,乘坐煤炭汽车、马车、尖头客车到昆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返到墨江, 相似文献
7.
目前,区域经济社会史研究正逐渐走向深入。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对中国各地区农业问题的研究,在区域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于明代豫北地区农业方面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阔。豫北地区,位于现今河南省的西北部,大致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包括明清时期的彰德、卫辉、怀庆三 相似文献
8.
茶托作为饮茶时的辅助物,虽不起眼,但一直伴随着饮茶历史延续至今。学界目前对茶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区分其作为茶具和酒具的使用,而对其本身随着饮茶法流变、使用功能的增加,导致自身形制变化的论述着墨较少。本文重点论述唐至清饮茶法流变对茶托形制的影响和茶托功能性的变化,通过地上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梳理,经研究发现:茶托至今留存于茶具中的原因与其贴合饮茶所需、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平衡密不可分,并由此总结出一些对当代茶具设计的启示、探索。 相似文献
9.
明代江南的待客茶俗因人、因地而不同。官场待客茶俗注重等级,讲究行礼作揖。文人喝茶只是引子,重点在行酒、吃饭和趣谈。而江南寺院茶,亦颇具文士之风。至于日本禅林的饮茶习俗,通过分析研究日本使节策彦周良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江南茶俗之处:一是茶水与海鲜的并用;二是基本墨守由荣西和尚传至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 相似文献
10.
11.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比拟、无法超越的领跑者、但这只是概括了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而作为一个有血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开始施行的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它从创始到推行于全国,经过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地区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一条鞭法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山东地区一条鞭法的实施、推广反映出其在北方地区的一般状况。它的实行虽然暂时缓解了封建赋役中的矛盾,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弊端。 相似文献
13.
正视农村文化治理基础的区情差异,是提升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能力的基本前提。以经济发展水平、村庄结构差异与农村文化市场双重属性相互交织为背景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应在现有理论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更要充分考虑其阶段特征,因地制宜,重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内在关联,确立村民主体意识的发挥要以政府的有效引导为前提的施策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建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1,17(2):1-6
以分析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基础,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明晰了发挥沿江地区的区城优势,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的四个途径,即以优质油菜、专用小麦和优质稻为主的优质原粮型农作制度开发;以饲用春玉米为主的粮饲经菜相结合的多元多熟农作制度的开发;以棉花高效、优质、轻型为目标的棉田立体种植农作制度的开发;以冬春季塑料大棚覆盖优质“菜篮子”型超高效农作制度的开发.提出了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农作制度的主要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摘录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一书,对宗教发展表达为七个阶段:(1)无神论;(2)拜物教;(3)自然崇拜;(4)萨满教;(5)偶像崇拜或拟人观;(6)神成了造物主;(7)道德和宗教联系了起来。(1)较高等级的宗教及祭祀文化是文明要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