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疼"     
农闲时,我接二叔进城歇些日子,可不到二十天时间,二叔就说想家想他的那块土地了.二叔的性格倔犟得像头牛,什么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送他回乡下.车子开过二龙眼河,二叔扬手指指龙头山,我知道他是要先去看看他的那块土地然后再回家.……  相似文献   

2.
一身的财富     
高考落榜那年,我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再感兴趣。哀莫大于心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具行走的尸体。有一天,我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一个朋友。一见面,我就对他大倒苦水:"我完了,什么都没有了——女朋友嫁给一个富翁了,父亲生病住院了,生活费都成问题……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3.
赵春江是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他领导并参与研发的两个项目被专家们称为是"顶天立地"的项目.所谓"顶天",指的是精准农业示范研究,目标是要把一块大田里每一小块土地最大的生产潜力挖掘出来,这是目前国际农业研究的前沿项目:而"立地",说的是农业专家系统,也就是农民常说的"电脑农业",就是用电脑来指导农民种地,选什么品种、什么时候播种、施多少肥、浇多少水,电脑全能告诉你.这"顶天""立地"的两项研究,分别获得了2007和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位能够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的科学家究竟具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51岁的许红卫,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他有五百多亩地,种有玉米、小麦、红薯、烟叶,管理的井井有条。有人问他:"老许,你可真能干啊。"他就说:"老了,能干啥!有问题,找天脊就行了!"一次邂逅,十年相伴虽说老许种地有些年头了,但他的人生也挺折腾。当过民警,做过生意,当时年景不好,做什么都不挣钱,折腾了半辈子的老许,最终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因为有以前在生产队种植工作的经验,管理起来也没有太多问题,但种地讲究天时、地利、人勤快。第一年,老许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烟叶。烟叶种植在当地已经有些历史,种植技术十  相似文献   

5.
<正>提起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村民程坤,附近十里八村没有不知晓的。程坤是名种地能手,他耕种的地膜玉米垧产在当地是最高的,他拉米绳播种的独特耕种方法堪称一绝。程坤今年52岁,种地出名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早在1999年,程坤就曾被县里评为科学种田"土专家",他种地的经验在全县推广。程坤家有3垧地,二轮土地承包时在村里的帮助下,他把这几垧地集中到了一起。为了种好这些地,他没少动脑筋,总琢磨多打点粮食,增加收入。2002  相似文献   

6.
<正>在吉林松原,花生的种植面积多达15万公顷,密集的种植区成为众多肥料厂家的必争之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吕占发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的一名花生种植户,他告诉记者,天脊肥料帮助他种植的花生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靠种花生致富品质是关键"我种地20多年了,现在靠种植花生致富了!"回忆起自己的种地生涯,吕占发兴致勃勃地说,他自己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就开始种地了,从一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的庄稼地,和父亲的皮肤一样,黝黑黝黑的!犹记得孩童时候,在那人工种地的岁月,父亲像一台不会疲倦的永动机,用镰刀收割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小麦,用架子车拉着小山一样的庄稼,汗水滴在和他的皮肤一样黝黑的庄稼地上,我则在后边跟着拾那些掉落的麦穗,那时父亲在我眼里是一座  相似文献   

8.
二叔     
二叔个儿矮,话少,人又长得黑,婚事一直不顺当。二叔心肠好,干起活来特别卖劲,干完农活总是帮着左邻右合的干个力气活。村里的婆姨就夸他:“哟、哟、哟,瞧二仓力气多大,干起活来一个顶仨,敢明儿嫂子一定给你找个媳妇。” 也就是说说,二叔仍然光棍一条。 那年夏天,二叔远走他乡,说要出去赚大钱。 二叔回来时比以前更黑了,身体也胖多了,一身笔挺的西装,那墩粗墩粗的神态活像个从城里来的大老板。 那晚,二叔在我家吃完饭后一直闷闷不语地抽着烟发呆。爹就问了:“二仓,有啥心事?” 二叔憋得脸通红:“哥,我想讨老婆……” 爹不语,娘就开口了:“二仓啊,像你这年纪,恐怕得找二婚的人了,往后啊,嫂子给你张罗着。” 快近四十的二叔果然娶了媳妇,比他整整小十五岁,姑娘叫妮子,还是她娘亲自送上门的,二叔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她娘家人。可不知为啥,妮子打进门那天起就没有笑过,也不爱拾掇屋子,整天哭丧着个脸,也难怪,花儿似的小人儿嫁了二叔,也够可惜的。二叔也不放在心  相似文献   

9.
春节刚过,巨野县薛扶集乡一位叫李玉德的农民就叩开了记者的门,执著地请记者为他指点迷津:今年种什么好? 玉米、大豆、棉花、西瓜……种什么好呢?这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得太快,今年挣了,明年赔了,挣挣赔赔,反反复复,实在让人扑朔迷离。 一个农民,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土地上,种什么或不种什么,直接决定着秋后的命运,记者怎敢轻易表态。 在巨野县新城乡,几位农民围着省农业厅的同志,也是就种什么,今年秋天粮棉价格问个没完没了。 “今年种什么,谁能告诉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兄弟第一次感觉到了种地问题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以后我年年都用富岛!"张宏华宏亮的嗓音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欣喜,这是他用过富岛后的到真实感受,也是他用富完岛的心声。用富岛,省钱张宏华告诉记者,他已经种地20年了,对农活儿熟悉且热爱,所以这几年他也赶着国家鼓励土地集约化的大好政策,流转了500亩土地。"我流转了500亩地,都种了玉米,种植规模大收益就高,但相应的风险也大。所以对农资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一点都马虎不得。于是我就去我们当地的农资店了解调查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24)
正在山东滕州,近年推出了"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股份式土地托管模式,为耕地找到了专职的"田管家",既提高了产出效益,又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土地托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滕州土地托管新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农户把  相似文献   

12.
正"种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得靠知识、靠技术。"7月30日,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张家庄村村民张学顺对笔者说。52岁的张学顺当过厨师,带过建筑队,但最终还是回归土地。张学顺说,他就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刚开始,他承包了9亩果园。对果树种植一窍不通,他就看书自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家有几亩地,农田在哪里我都不清楚,更别说干农活了。"80后小伙郝忠诚目前在北京从事装修工作,月收入6 000多元,他告诉笔者,自己基本不会干农活,也没想过回老家种地。"我现在一个月赚的钱都比家里半年的收成还多,其实现在种地根本不赚钱,扣除种子、化肥、农药,一年等于白忙活。"但当笔者问他是否打算留在北京时,他则有些无奈地说,"谁都想留在这里,但靠什么留下呢?"  相似文献   

14.
正"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帮扶什么。农民大多种地为主就需要肥料,我们刚好对口。"谈到扶贫工作李治疆如是告诉《中国农资》记者。李治疆是新疆阿克苏和合农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近几年他一直负责着帮扶当地贫困户的工作。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他已陆续向贫困户捐赠了30吨化肥。"他们的生活改善了"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阿  相似文献   

15.
正六叔是我的一个本家叔叔,排行老六,小名叫"六儿"。六叔人勤快能干,长得也帅,而且歌唱得很不错,曾经在我们小村里拥有众多"粉丝"。六叔一般都是在干农活的时候唱歌。那时候大家在一起干活,干累了,就有年长的伯伯招呼六叔:"六儿,唱个歌吧!"大家纷纷坐到地头,叔叔伯伯们点上一袋旱烟,准备听六叔唱歌。妇女们也放下锄头,围了过来。孩子们更是撒了欢,终于要歇会儿了,还有"精彩大戏"可以欣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22,(3):26-29
年近六十的钟农富表示从没想过种地可以如此简便. "过去这片农场要几十个农民进行耕地、施肥、收获,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人,更不能马虎.如今,我们农场登上了农业机械化全程云服务平台,我就坐在田边,戳下手机屏幕,几个农业装备就开进了农田,就像打"滴滴",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大司村村民史金玉来到镇上的天河面粉加工厂提走了一袋面粉,而面粉厂从他的粮食"存折"上扣除了折算出的35千克小麦.目前他"账上"的小麦还有2500多千克,他说"很方便,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换面粉也行."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整个2013年,"僵持"、"低迷"等字眼充斥着整个农资行业。事实也正是如此,尿素、二铵、复合肥价格一降再降,而造成这个局面的产能过剩问题似乎在3-5年间看不到解决的曙光,行业信心也因此受到极大的打击。湖南安邦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安辉说:"通过我们在基层的观察,可以得知行业确实已经很艰难了。"他分析说,根据相关调查,湖南种地人群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1岁,年轻人因种地不赚钱而离开了土地。既然  相似文献   

19.
<正>"‘富岛’化肥真是好,粮食作物少不了。"56岁的陈天伟编了一句顺口溜,这正是他这几年来使用富岛化肥的真切感受。家住河南省周口扶沟县百潭镇陈集村的陈天伟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种地,现在的他在自己的40多亩地上,夏天种植花生,冬天种植小麦,一整年都在忙碌着。用"富岛"成果丰硕12月初,中原大地正值寒冬。陈天伟介绍,他80年代开始种植棉花,效益不太好,之后改种大豆收入并没有改观,最后  相似文献   

20.
<正>在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当地农民以种植种植玉米、珠葱、大蒜为主。56岁的张军就是其中一位,他有65亩地,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玉米,亩产约2500斤。张军的种植过程中,质优产高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天脊肥料一用十几年"就会种地,别的没干过,我算一个种地专业户了。"从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