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不同密度、不同共生期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黄顶菊密度达0.5株·m-1行长以上时,棉花现蕾期明显推迟,茎秆变细、果枝数、蕾铃数等产量因子显著降低,但株高、4 m行长棉株数和纤维品质未受明显影响;黄顶菊与棉花共生期达4周以上,棉花主茎直径明显下降,共生期达8周以上棉花产量显著降低。由此得出,黄顶菊对棉花具有较强的入侵性和竞争性,应在密度低于0.5株·m-1行长、共生期达8周前进行防除,初步确定其棉田防除经济阈值为0.25株·m-1行长。  相似文献   

2.
鳢肠水提液对棉花和棉田常见杂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鳢肠水提液对棉花和棉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当鳢肠水提液质量浓度为0.01~0.08 g·m L-1时,对中棉所49和中棉所79种子萌发影响不大,而对杂草种子的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对禾本科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度表现为牛筋草马唐稗草,对阔叶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度表现为反枝苋马齿苋苘麻。鳢肠水提液对棉花和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并随着质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提高,其中0.04~0.08 g·m L-1的鳢肠水提液对反枝苋胚根和胚芽长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田杂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概述了目前我国在棉田杂草发生种类、分布规律、种群动态、危害情况以及防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对我国棉田杂草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我国棉田杂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杂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棉田除草剂创制,增强杂草抗药性监测和治理,推动生物除草剂和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海荣  吕新  韩春丽 《棉花学报》2010,22(5):505-508
研究了北疆棉花不同品种花铃期、吐絮期叶片N、P、K、B、Cu、Zn元素含量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铃期养分含量除P以外均存在显著差异:石杂2号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最高,万氏217最低;石杂2号和新陆早26号棉株叶片的N、K、Cu、Zn和B的含量显著高于标杂A1和新陆早33(P0.05),而标杂A1和新陆早33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吐絮期不同品种叶片N、P、K和B含量无显著差异,但Cu、Zn含量差异显著。花铃期棉花叶片N、K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显著相关,花铃期和吐絮期B元素的含量与子棉、皮棉产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6.
红叶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3个红叶材料作父本,与15个绿叶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组配19个红叶杂交组合,研究了具有红叶标记性状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9个红叶杂交组合子棉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皮棉产量的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竞争优势,衣分和单铃重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单株铃数表现正向中亲、超亲和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在5%以上、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势组合4个。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土棉田棉花水、盐遥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监测滨海盐土棉田棉花的水、盐状况,对盐碱地植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软件工程的思维,耦合了基于地面遥感手段构建的棉花功能叶水、盐状况监测模型和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开发了具有监测滨海盐土棉田棉花和土壤水、盐状况功能的遥感监测系统。系统以光谱反射率和土壤介电常数数据为基本输入,对棉花功能叶和棉田土壤水、盐状况进行了预测计算,运行结果以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输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监测结果准确,可为农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棉作数字化和科学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棉花盐害的控制技术及其机理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棉花是耐盐作物,但土壤耕层中积累过多的盐离子会通过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引起营养失衡等机制导致盐害。控制棉花盐害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提高棉花自身的耐盐性,另一方面是躲避或减轻盐胁迫。本文评述了提高棉花耐盐性和躲避或减轻盐胁迫的途径、原理和方法,提出在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宜品种、水肥运筹、种子处理及地膜覆盖和诱导根区盐分差异分布等农艺措施是现阶段控制盐碱地棉花盐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万~27万株.hm-2)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万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空气温度花期20 cm处冠层以A3处理空气温度最高,吐絮后规律性不明显。花期相对湿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以A3处理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吐絮期,不同冠层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晚的相对湿度较高,处理间规律性不明显。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LAI高峰出现在盛铃期,吐絮时仍保持在2.5~2.6。8月14日左右棉花第10果枝叶开始衰老,5 d后第8果枝叶开始衰老,其A3处理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生理状态。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密度增加能增进纤维品质,但密度大于A4(22.5万株.hm-2)后,又对纤维品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常规棉新陆早13号、杂交棉标杂A1)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 kg以上的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剪叶、疏蕾处理,研究了源库关系改变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1/4叶后,新陆早13号剩余叶片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14C同化物输出率及在棉铃中的分配率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与对照(CK)无明显差异;疏1/4蕾铃后,标杂A1叶片Pn和棉株光合物质累积未受到影响,但加速了同化物向棉铃的运转速率,增强了棉铃对茎叶和根系中同化物的再调运能力,产量高于CK。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源库关系改变的响应,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源库关系,进而调节光合产物运转及分配的方向和速率,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杂草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概述了国内外杂草与棉花竞争作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归纳总结了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及杂草与作物的不同共生期对棉花产量、生长发育、品质、农事操作等影响。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棉花最终产量和最终生长指标的分析上,而对棉花生长发育动态影响,尤其是内在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进一步细化研究棉花生长发育动态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分析杂草与棉花的竞争作用,探明棉花响应杂草竞争胁迫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豫北地区高羊茅草坪昆虫种类调查及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豫北地区主要城市高羊茅草坪昆虫群落的调查,经鉴定属10个目42个科98个种,其中害虫种类为62种,天敌30种,其他昆虫6种。在害虫中,不同季节优势种不一样,春季的优势种是麦长管蚜和缢管蚜,夏季的优势种是灰飞虱和甜菜夜蛾,秋季的优势种是黑跳盲蝽和土蝗。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及分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数据,分析棉花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指标。将河南省的植棉区分为豫东、豫东南、豫西南、豫北4个分区。这些分区间的纤维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国家区试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中心抽样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区试数据结果: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3项指标豫东最优,豫东南优于豫北。豫东的纤维长度为30.30mm,较豫北的28.96mm长1.34mm;麦克隆值较豫北小1.23,较豫东南小0.51。河南省抽样数结果为豫东较优,豫北区欠佳,豫西南的纤维偏粗。总体上看河南省的棉花纤维品质集中在中档棉这一档次,要提高棉花纤维品质,需要在比强度和纤维长度上加强。  相似文献   

14.
2 0 0 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 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 ( Bt+ Cp 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 5天左右 ,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 1 .6倍 ,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 ,异色瓢虫对用 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 2 2 .0 % ,棉蚜茧蜂对用 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生率降低 2 3.5 %。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区实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以前显著增加,盛铃期及以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盛铃期。在盛铃期植株氮、磷、钾的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平均叶簇倾角变大,株型变的紧凑,但施肥量过多会导致棉花群体叶面积增加过多,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冠层结构不良,削弱了棉花个体发育,造成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随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施肥过量或过低棉花均难以获得高产,对于北疆地区棉花高产栽培建议棉花滴灌施肥量为尿素639.60 kg/hm2、磷酸一铵177.67 kg/hm2、硫酸钾施148.06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主要棉区土壤供钾能力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在山东平原县、河北威县、新疆昌吉市代表性棉田上采集土壤(0~20 cm)和棉花样品,分析北方棉区土壤钾素状况、供钾能力及其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原、威县、昌吉棉田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217、128、232 mg·kg-1,供钾能力平均分别为128.2、105.1、213.6 kg·hm-2,每生产100 kg皮棉棉花地上部分别吸收K 9.77、7.82、12.25 kg。不同棉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皮棉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相关性不同,在平原和昌吉,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小于123 mg·kg-1和220 mg·kg-1时,与皮棉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具有显著正相关。3个植棉区棉花的吸钾量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棉花地上部吸钾量、纤维吸钾量和纤维含钾量与纤维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同地点差异大。  相似文献   

18.
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和农业生产状况,旨在摸清河南省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有所差异。豫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05 mg/kg、1.28 mg/kg、64.79 mg/kg、18.68 mg/kg和109.18 mg/kg,豫中分别为 13.98 mg/kg、1.54 mg/kg、59.59 mg/kg、18.96 mg/kg和90.71 mg/kg,豫南分别为13.25 mg/kg、1.56 mg/kg、50.56 mg/kg、12.93 mg/kg和100.39 mg/kg,养分平衡性较差。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容重分别为1.34、1.39、1.50、1.52 g/cm3,土壤比较紧实,影响根系生长。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有机肥,控氮减磷补钾,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播前重视耕层深松,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现有的玉米地方品种,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优异地方品种,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复鉴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7734),其次为穗长和穗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具有最大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P=0.6518),而穗行数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千粒重,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是提高河南地方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结合田间株型等性状,从众多的地方品种中培育产量突出的自交系,为玉米育种积累材料,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地区棉花叶片SPAD光谱特征有待探明,其最适宜建模方法亦有待研究.笔者针对华北平原棉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探索其叶片SPAD光谱特征和最佳建模方法.以德州市夏津县大李庄棉区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获取棉花花铃期的多光谱图像,同步测定棉花叶片SPAD值;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组合构建光谱指数,进而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出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