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蜜蜂杂志》83年第2期发表刘漫同志的《多箱体蜂箱养蜂的体会》一文,认为卧式蜂箱是落后的,多箱体蜂箱是先进的。我对此有不同看法。首先,我认为提高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作因的因素不在于采用什么形式的蜂箱,而应当着重从蜜蜂生物学特性方面去考虑。例如采蜜时群势要强,蜂要适龄,蜂要兴奋等等。一场蜂总有一些特别高产就是这个道理。我曾对各种蜂箱作过比较,结果都出入不大。在卧式箱采用分半轮取的方法取蜜,既可达到所需的浓度,又有足够空脾,不会影响工蜂出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正>到南湖农场放蜂至今已有好多年了,笔者每当想起那里美丽的湖景,纯朴的民风,仍然记忆犹新。2008年秋,一位蜂友到笔者那里交流蜜蜂养殖情况,闲谈中蜂友说起南湖农场种植了大面积的荞麦,已经开花,能否将蜜蜂运过去采集,笔者听后很赞同。于是我们相约在8月底的一天傍晚,分别租了一条货船,将自己的40群蜜蜂(继箱平均15框/群)以及他的60群蜜蜂(继箱平均12框/群),搬上船,通过水路运输去南湖农场采荞麦花蜜。由于是水运,事前未对蜂箱进行任何包装,  相似文献   

3.
泡沫塑料蜂箱就是以当代高效节能保温材料——泡沫塑料,采用符合蜜蜂筑巢生物学特性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设计制造的一类新型蜂箱。笔者前几年用泡沫塑料蜂箱养殖中蜂,冬季5℃蜜蜂出巢正常采集蜜粉,克服了蜂群“夏衰”“冬伤”等。去冬今春,较为寒冷,1群“碗碗蜂”在泡沫塑料蜂箱中顺利越冬。现将笔者用泡沫塑料蜂箱养殖“碗碗蜂”顺利越冬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敬明树 《蜜蜂杂志》2014,34(11):23-23
<正>四川省遂宁市桂花镇有一位名叫于永文的养蜂人,70岁左右,中等身材,夫妻俩靠养蜂为生。常年定地饲养80群西蜂。蜂场设置在镇上一偏辟处的房檐下。蜂箱坐北朝南摆放成60多米长的一排。2013年12月19日正值蜜蜂包装前夕,笔者驱车前去拜访他。正巧有人到他那里购买越冬蜂,于老师指着一箱5张脾的蜂群对我说:"你看这群值不值500元?"几年前就听说于老师的蜂养得好,在我地一般人只能收到2~3张脾,收到3张脾的足蜂都很不容易,而我在他的蜂场连看几箱都是5~6张脾,如果是平时繁殖期再加5张脾蜂数都不算稀。我当时佩服  相似文献   

5.
蜜蜂的记忆力很强 ,如蜜蜂对蜂巢的位置记得非常清楚 ,即使原蜂箱有较大距离的变动 ,外勤蜂仍能在原位上寻找 ;可是一经自然分蜂组织成新群后 ,蜜蜂就会把老巢彻底忘掉。据此特性 ,笔者曾多次利用自然分蜂群组织交尾群 ,收到了满意效果。当蜂群因自然分蜂飞逃聚团时 ,选几张有蜜的巢脾 ,放置在一空巢箱内 ,将此蜂箱放在分蜂团的附近 ,把分蜂团收捕入箱 ,找到蜂王 ,用王笼暂时关闭在蜂路中 ,盖上箱盖 ,打开巢门 ,招引工蜂聚集。待分蜂群稳定后 ,选择 2张蜜粉脾放入由巢箱组成的交尾箱中 ( 1家或多家 ) ,把收集到的分蜂群蜜蜂分配到交尾箱内 ,…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蜂友,1987年春季,新做了16套蜂箱。用农药瓶盛放油漆,并将此油漆刷蜂箱,结果造成十六群蜜蜂一夜之间严重中毒  相似文献   

7.
逃蜂的预防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危害,影响蜜蜂生存;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的刺激;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高压线上电磁场影响;六是受到盗蜂骚扰,被逼逃离;七是蜜蜂群势太弱,未能形成强群;八是场地周围有振动,蜂箱受烈日曝晒或寒风侵袭。为避免发生逃蜂,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慈溪市蜂农孙清宝于2003年5月上旬到江苏省徐州市乌桥乡放蜂采刺槐,蜜蜂被毒死70群,只剩空蜂箱,损失2万余元,估计是当地蜂农为了赶走外地放蜂人而下毒手,在此提醒转地养蜂人要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9.
实用多功能蜂箱的特点在《中国蜂业》发表以来,有越来越多的蜂友选用这种蜂箱,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蜜蜂饲养管理方法,使养蜂与农活两不误,可是有些蜂友准备选购蜂箱,在了解蜂箱的特点和如何使用时就给笔者来函来电提出一些问题,在此与蜂友共同探讨。一、实用多功能蜂箱与标准箱并无大差别,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原因在哪?实用多功能蜂箱是采用现代蜜蜂养殖模式,对标准箱和蜜蜂饲养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标准箱巢温升高时,西蜂在巢箱巢门向外扇风,外部空气进入底窗通过巢箱较宽的、阻力小的下蜂  相似文献   

10.
警惕小蚂蚁对蜜蜂的危害养蜂者都知道蚂蚁是蜜蜂的敌害之一。蚂蚁多在蜂箱底下和周围的地上挖洞筑巢,以取食死蜂和被割掉的雄蜂蛹。蚂蚁对甜食很感兴趣,如果掉一滴蜂蜜在地上就会围上一圈蚂蚁争相吸食。它们还经常通过蜂箱缝隙和巢门钻到巢箱内吸食蜂蜜和死蜂,有些弱群...  相似文献   

11.
正1.消灭产卵工蜂将工蜂产卵群的蜜蜂抖落在有王群的巢门前,撤掉工产群蜂箱,让蜜蜂爬进有王群巢箱。在这个过程中,产卵工蜂会被杀死并拖出巢。注意一定不能人为将工蜂产卵群的蜜蜂放进有王群,在有王群巢门抖落的工产群的蜂量不能多于有王群。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会杀不尽产卵工蜂。  相似文献   

12.
成春到 《中国蜂业》2001,52(5):17-17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 ,有时会发生逃蜂 ,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必须防止逃蜂 ,做好逃蜂的收捕工作。为什么会发生逃蜂呢 ?主要原因有 :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 ,投奔新居 ;二是缺粉断蜜 ,蜜蜂受到饥饿威胁 ;三是巢虫、胡蜂等危害 ,影响蜜蜂生存 ;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的刺激 ;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 ,蜜蜂受到高压线上的磁场影响 ;六是受到盗蜂骚扰 ,被逼逃离 ;七是蜜蜂群势太弱 ,未能形成强群 ;八是场地周围有振动 ,蜂箱受烈日曝晒等等。为避免发生逃蜂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 改善饲养条件 ,消除逃蜂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正>蜜蜂转地长途运输,对蜜蜂伤害很大。20世纪70年代,蜂群运输多采用关门运输,蜂箱上盖纱盖,蜂箱底有纱窗,强群采集蜂多,蜂车在停车期间温度升高,蜜蜂堵住纱盖和底窗,停车时间长造成整群闷死,后来发现越是好蜂箱、新蜂箱,闷死蜜蜂严重,反而破旧蜂箱蜜蜂能跑出反而没有闷死。通过这个启示,人们采用开巢门运蜂,虽然跑掉部分老蜂,幼蜂保  相似文献   

14.
逃蜂的预防     
发生逃蜂的主动原因有: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巢虫、胡蜂等影响蜜蜂生存;蜂场有烟、臭、药气的刺激;蜂箱放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磁场影响;蜜蜂群势太弱,未能形成强群;场地周围有振动;蜂箱受烈日曝晒或寒风侵袭等.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不少养蜂户饲养的蜂群数量在二三十群,少的也有十几箱的,有些在自家房前屋后或院落定地饲养,也有不少养蜂人每年随养蜂大户到长白山采椴树蜜。这样一来,在转地落场时,如果忽略了蜂箱的摆放位置,加之蜂箱颜色差异,很容易造成蜜蜂偏集到养蜂同行的大群里。轻者蜂数明显减少,偏集严重的撤场时只剩平箱群,甚至有的蜂群所剩无几。笔者多年跟随养蜂大户转地采蜜摸索出一些预防措施。一、蜂箱的颜色很多养蜂者将自制的蜂箱或旧蜂箱刷成白色,看  相似文献   

16.
毛志贵 《蜜蜂杂志》2007,27(11):42-42
《蜜蜂杂志》在早几年就有文章介绍用石蜡处理蜂箱的方法,我也从蜂友那里见过用石蜡煮过的蜂箱.使用多年,经过了风吹、日晒、雨淋,蜂箱看起来仍然是黄灿灿的,和新的差不多.可见,用石蜡处理蜂箱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随着桐油价格的上涨,本地越来越多的蜂友选择用石蜡来处理自己的新蜂箱了,笔者有一批新蜂箱也打算用石蜡处理.但最近通过了解石蜡市场和走访蜂友,发现用石蜡处理蜂箱有可能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养蜂生产中使用的蜂箱有多种多样,普遍使用的标准蜂箱为郎式蜂箱。此种蜂箱的巢门是一种木舌式巢门,主要作用是控制巢门的开关,当因生产情况需要扩大或缩小巢门时,因木舌的阻挡,使归巢蜂容易迷巢,出现蜜蜂在巢门前乱转或重新起飞认巢的情况。此前,也有蜂友尝试改进巢门,但效果都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一、翻巢过箱所谓翻巢过箱,就是将要过箱的蜂巢翻转180°,使巢脾的下端向上,利用蜜蜂向上的特性,驱赶蜜蜂离脾,使蜜蜂进入收蜂笼或空蜂箱中,然后进行割脾过箱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巢脾断折,操作较为方便.对凡可翻转或底板和侧板可打开的蜂箱或蜂桶等,都可用这个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发生逃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危害,影响到蜜蜂的生存;四是盗蜂骚扰,被逼逃离;五是未能形成强群,群势过分弱小;六是场地周围有振动,蜂箱夏季曝晒,冬不避风等。防止逃蜂首先要改善蜜蜂的饲养条件,分蜂季节要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要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  相似文献   

20.
胡福良  黄坚 《蜜蜂杂志》2009,29(12):26-26
蜜蜂农药中毒损失很大。蜜蜂中毒后大多情况下死蜂很多,死于田间、蜂箱门口及箱内。死于田间的大多为外勤蜂,采集蜂带回毒物于箱内后,可毒死幼虫及青年工蜂,出现一片悲惨状况。中毒蜜蜂在巢门口作垂死挣扎,在地上打滚翻跟斗,有的抽搐,有的颤抖,有的舌已吐出,有的卷着身体死去,十分可怜和痛心。中毒的蜂群群势,大多快速下降,甚至有全群覆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