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膜辣椒套种鲜食(糯)玉米是怀来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后.经过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气候资源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采用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光照、温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高温暑期利用玉米对辣椒的遮荫作用.降低了高温暑期阳光对辣椒的直射强度.比单独种植辣椒的田间温度低5~7℃.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鲜食玉米套种春小麦下茬复种大白菜生产,是城市郊区农民增收的好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肥、水、气、热生长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一般鲜食玉米亩收入3500元,小麦收人600元,复种大白菜收入1500元,合计亩收入达到56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阜城县色素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椒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地膜覆盖直播种植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鲜椒1500-1750公斤,亩纯收入1000-1500元,由于管理简单,易收获,省工省力,一般可比普通育苗栽秧种植提前收获30-35天,亩增产20-30%,所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4.
玉米地间作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坝海拔1600米,年均温16.2℃,光、热、水资源丰富,但人多地少.2000年,永胜县玉米地间作辣椒地膜覆盖示范栽培500亩,分类型田测产验收,亩产鲜椒973千克,以每千克1.2元计算,亩产值为1167.6元,收获玉米干籽粒416.7千克,按每千克0.9元计算,亩产值为375.8元,总计亩产值达1543.4元,较单纯种植玉米单产530千克、产值477元每亩净增产值1066.4元,扣除新增成本58.6元,每亩增纯利1007.8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鲜食玉米的认可,鲜食玉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章阐述鲜食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相关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己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鲜食玉米的消费是也在急剧增加,因此,“地膜覆盖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主要简介了鲜食玉米从整地、选种到采收的关键对技术,以对农业生产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9.
西瓜间作辣椒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起垄、施肥灌水、采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春夏季地膜辣椒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册亨县水稻覆膜直播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栽培能耐干旱、没有杂草、病虫害少,只是开始时用工较多,但整体上分析,覆膜直播比旱育稀植移栽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与辣椒间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选择玉米密度、辣椒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方法,开展了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和辣椒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建立并解析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优化的栽培方案,即A1B3C2D2[玉米密度1 600(60 cm×35 cm...  相似文献   

13.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物质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灌水量及覆膜对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地膜覆盖方式(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未覆膜)与灌水量[7 050(高)、6 050(中)、5 050 m3/hm2(低)]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制种玉米节水增效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膜方式、灌水量均对制种玉米产量、双穗率、穗粒数、粒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二者的互作效应对玉米产量、双穗率、穗粒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对粒质量无显著影响。全膜覆盖条件下,高灌水量和中灌水量处理的制种玉米田,产量分别为8 052.5、7 821.4 kg/hm~2,分别显著高于半膜覆盖和未覆膜条件下同等灌水量处理,且全膜覆盖中灌水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9.50 kg/(mm·hm~2)。全膜覆盖下高、中灌水量和半膜覆盖下高灌水量的双穗率和粒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地膜覆盖显著改善了制种玉米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水热状况。通径分析显示,在河西地区,对制种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双穗率(直接通径系数1.26)穗粒数(0.93)粒质量(0.68)0~25 cm土壤温度(0.41)0~30 cm土壤含水量(0.35)。由此说明,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与灌水量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提高制种玉米的双穗率和粒质量,最终形成较高的制种产量。综合分析认为,全膜覆盖并采用中等灌水量,可作为河西地区制种玉米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贵州省荔波县秋延后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不同覆膜方式及种植规格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及种植规格对鲜食玉米农科糯336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果穗产量及经济效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全膜覆盖,且种植规格为(40+80)×33 cm(51 000株/hm2)和(60+80)×28 cm(51 000株/hm2),鲜食玉米农科糯336的综合性状均较优、果穗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适宜在当地同类型气候种植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韦国光 《北京农业》2012,(12):15-17
介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优点及具体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了几点地膜玉米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保持鲜食型玉米优良品质性状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文东  陈苏维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62-6163
介绍了鲜食型玉米的生理特性,并提出保持不同鲜食型玉米优良品质性状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培育毛白杨壮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白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苗1a出圃率比CK提高141%,生根、发芽期分别提前15d,6d,成活率、平均苗高、地径分别提高22%,22%,258%地膜覆盖苗根系发达,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分别比CK长824m,直径大048cm;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比CK提高625%,600%,228%  相似文献   

20.
韩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40-4343
以循化线辣椒为试材,在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东街村以不同垄高为主区因素、不同地膜覆盖类型为副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覆膜的循化线辣椒全生育期最长,黑色膜次之、银色膜第三、透明膜最短.高垄栽培的全生育期较相应的低垄短.透明膜、银色膜和黑色膜均可提高循化线辣椒的单株果数、果长、果宽和单果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透明膜>银色膜>黑色膜.高垄栽培比低垄栽培能提高循化线辣椒单株果数、果长和单果重.银色膜、透明膜、黑色膜可以提高循环线辣椒的红果率和鲜果产量,而对鲜果辣椒素含量和鲜果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高垄栽培与低垄栽培对红果率、鲜果辣椒素含量和鲜果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高垄透明膜的纯收入最高,其次是高垄黑色膜,再次是银色膜;高垄的产量高于相应的低垄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