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部 2 0 0 3年公布的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 2 0 0 3~ 2 0 0 7年 )中确定了我国苹果生产的两大优势产业带 ,即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和渤海湾苹果优势带。其中 ,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 ,已成为我国苹果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该区域气候温凉、海拔高 ( 60 0~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江苏小麦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区域优势,为进一步促进江苏小麦发展,提出了江苏小麦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江苏奶业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奶业的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江苏奶业的生态适宜性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江苏奶业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为了积极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确定了“优势区域优势农产品发展”战略,苹果是国家确定的11种优势农产品之一,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潜力。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对于提高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外苹果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探讨了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提出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苹果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苹果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提升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农业部制定<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确定了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二大优势产区.规划实施5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苹果和苹果浓缩汁的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为适应新时期对苹果优势产业带建设的新要求,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基本经验,分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利用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资源禀赋系数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全国主产省份(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山东省苹果主产市的资源禀赋优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山东省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外生性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6年相比,至2015年山东省苹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上升了8.24%,呈逐年微增趋势;(2)与河南、河北和辽宁相比,山东省苹果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7个苹果主产区效率比较优势均有待提升;(4)山东省苹果生产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烟台市和威海市;(5)山东省苹果区域比较优势受其内生性因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生性因素——技术和管理、市场环境和产业化经营等影响。  相似文献   

8.
苹果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山东省是全国苹果的重点产区,也是环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域的主产省。推广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综合技术可显著改善苹果的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对于提高山东省苹果的市场竞争力,扩大苹果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东省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江苏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茶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企业规模小,市场混乱,发展速度缓慢等。认为江苏具有生产茶叶的生态适宜性和强大的区域竞争力,适宜发展茶叶产业,对中国的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江苏茶叶发展,提出了江苏茶叶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16日~18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苹果产业发展座谈会。这次会议基本确立了苹果产业四大发展战略,即优势区域发展战略、优质化发展战略、产业化发展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决定实施“苹果出口促进行动”。辽宁省是发展苹果生产的最佳地区之一,2002年被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韩喜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34-5136
分析了影响江苏省油菜籽生产成本的驱动因素,对目前江苏省油菜籽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与单位产量的偏相关关系;运用CD生产函数对油菜籽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江苏省油菜籽生产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卫佳  武戈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96-299,321
在对江苏省食品行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江苏省食品行业生产的影响,探索了国内资本和FDI在江苏省食品行业发展中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食品行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FDI对食品行业发展的作用高于国内资本。  相似文献   

14.
吴万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58-4759,4762
探讨了江苏沿海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以期促进江苏沿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河南苹果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河南苹果产业成就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思路。作者认为,河南苹果产业发展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条件,在发展策略上应扬长避短,重点发展早中熟品种及晚熟的华冠和优系红富士,并采用适度的配套栽培技术,促进果品质量的提高,最后对河南苹果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丰县果树施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县是江苏水果生产基地县,是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有"果海"、"果都"之美称。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和科技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使丰县苹果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通过调查丰县大沙河和宋楼镇5个片区果园的管理模式,围绕丰县苹果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对施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性提出了施肥措施和建议,建立了丰县果园"基肥+叶面追肥"的科学施肥模式,为实现丰县果树的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江苏省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均在地理上呈现出空间相关性;2)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周边地区粮食产量增加;3)对比混合线性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若不考虑空间因素则会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系统性估计偏误;4)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具有异质性,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空间溢出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杜华章 《农学学报》2012,2(1):58-63
为探索江苏省及各区域对粮食生产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根据江苏经济区划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江苏省及其三大区域粮食总产量与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度,对3个区域单位粮食产量投入要素均值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及三大区域粮食总产量与各投入要素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均有较大差别,单位粮食产量投入要素均值的差异性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要通过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规模经营、落实惠农政策和提高单产水平等,以进一步促进江苏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粳稻国内竞争力研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粳稻国内竞争力指标体系,选择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等粳稻主产省作为参照,从粳稻的生产、加工和流通3方面入手,对江苏粳稻的国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定。发现江苏粳稻在生产技术、运输与贮藏、加工规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而在品质、加工技术、生产成本、营销能力、流通规模和流通地域等方面竞争力还不强。要提高江苏粳稻国内竞争力,不仅要提高粳稻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精加工技术,而且还需要加强市场组织、树立品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功能性的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原来的生产性功能和生活保障性功能在得到强化的同时,文化传承与休闲性功能和生态性功能越来越得到彰显.本研究剖析了江苏农业的四大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