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几个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几个因素探讨姜连峰,高峻峰,李春山(吉林省通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化134100)我县地处长白山西南坡,是一代玉米螟发生区,每年成虫多在6月30日到7月15日间羽化.我县从1971年开始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  相似文献   

3.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放蜂防治玉米螟的世代;放蜂时间,放蜂方法和田间放蜂效果调查方法,向广大农民提供放蜂治螟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高粱田玉米螟的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玉米螟在高粱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使用不同放蜂量进行玉米螟防治,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放蜂时间与放蜂量.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能有效防治高粱田玉米螟.当玉米螟田间卵块1~2块·100株-1时开始释放松毛虫...  相似文献   

6.
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分析试验,对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及卵粒情况、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率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玉米螟卵块寄生率平均为50.6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56.33%;玉米被害株减退率为58.61%,虫口减退率为59.53%,虫孔减退率为54.31%,平均防效为57.48%,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00%...  相似文献   

7.
长期坚持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是玉米螟二化区,可以发育成两个完整的世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为一化区,玉米螟一年只发生一代,所以只要把越冬的玉米螟寄主———秸秆处理好,就可以消灭大量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大大压低田间一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再在田间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便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而辽宁省由于玉米螟有两个世代,防治起来就麻烦许多,一般而言,对害虫的防治,如果对上一个世代防治较好,必将大大压低下一代的虫口基数,也就必然导致下一代害虫的发生程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在辽宁省也有人试图对玉米螟的防治采取“防一代、压二代”的作法,但由于辽…  相似文献   

8.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在二代玉米螟卵始见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放蜂量、放蜂次数、放蜂点以及长效蜂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个防治处理的玉米螟卵寄生率和玉米植株各剖秆指标与对照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3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效果最好;其次为3万头/667 m2分2次释放、每次分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第三为长效蜂卡,3万头/667 m2只释放1次、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2点/667 m2。以上5种放蜂方法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评价了携带昆虫致病细菌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寄生能力与未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释放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的防治效果比单纯释放赤眼蜂的高,最高达15.21%,平均为13.95%;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在田间的寄主搜索和寄生活动有助于病原细菌在田间的扩散,从而提高残留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3.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螟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蜂种、育蜂质量、田间释放技术、田间环境条件、天敌、化学农药、玉米螟种群基数等因素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出提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蜂种、育蜂质量;尽量减少田间的环境条件、天敌、化学农药因素对赤眼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是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个赤眼蜂小种,结果表明,它在营养需求方面与苹果食心虫卵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对寄主卵的密度、寄生虫和寄主卵密度比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数学模型,以评价使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分别为17,22,27,32℃条件下,载菌蜂与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载菌(Bt)不影响赤眼蜂寿命。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23.38%。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载菌方式筛选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有效的玉米螟致病菌及赤眼蜂载菌的最佳方式,并对栽菌赤眼蜂进行了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通过对卵寄生率及百株遗留虫量的调查,赤眼蜂携带病原菌对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没有影响,释放载菌赤眼蜂比单独释放赤眼蜂提高防效11.59%~15.21%。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作物施肥综合调控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系统建立的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子系统组合关系及系统运行机制;分析了该系统的特色和应用前景,并以曲周县为例,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