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喂奶关牛犊出生后1 ̄2小时,要使其吃到初乳,并每天保持喂奶4 ̄6次。如果母牛无乳,可配制人工初乳喂初生牛犊。配方是:常乳750毫升,食盐10克,新鲜鱼肝油15克,加入鸡蛋2 ̄3个,经过充分振荡后加热至38℃喂给。2.饲养关役用和肉用牛犊大多采用自然喂奶法。奶牛犊则最好采用人工喂  相似文献   

2.
仔兔出生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死亡,在生产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保仔兔及时吃上初乳仔兔出生后5~8小时内,应检查哺乳情况,如果母兔乳头为白色,表明仔兔未吃乳;若乳头有红点,表明仔兔已吃乳.对没有吃初乳的仔兔,要及时让母兔喂奶.在母兔分娩前1周要准备好巢箱,箱内放好干燥、柔软、未被污染的稻草,  相似文献   

3.
一、出生后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要用干布擦干全身,清理口腔粘痰和残留胎液,对弱犊要人工扶助尽早站立,最关键的要保证尽早吃到初乳。对产后无乳的母牛,要借其它母牛的初乳,同时对该母牛要进行催乳治疗。对治疗无效的,其所产牛犊应找寄母带养,找不到带养母牛的,应人工喂养。人工初乳的配制:鲜蛋2—3个、多维鱼肝油15克、食盐5—10克、沸后凉至40—50℃的清水1升。按犊牛体重每公斤8—10毫升一次喂服。  相似文献   

4.
1科学饲养 1.1喂足初乳,增强犊牛的抗病力 母牛产后5~7天之内所产的乳叫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它对增强犊牛的抗病力起关键作用,初乳中有较多的镁盐,有利于胎粪的排出,初乳营养丰富有较多的维生素,对犊牛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犊牛出生以后,应尽快吃上初乳.一般认为在母牛产后0.5~1小时以内吃上初乳比较好.第一次初乳的喂量为1千克,以后几天吃的初乳量按犊牛体重的1/5~1/6供给,每天不少于3次.初乳挤出后应及时哺喂,乳的温度为35℃~38℃.  相似文献   

5.
一、抓好初生关,喂好仔猪乳食 1.及时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母猪临产时,要专人值班接产,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应吃上初乳,最好是初生仔猪擦干被毛、断脐带后立即哺乳,仔猪出生1头,接产1头,哺乳1头.  相似文献   

6.
1.早喂初乳,定时喂奶:仔兔出生后6~10小时内,一定要吃到初乳。遇到不愿喂奶的母兔,采用人工强制喂奶:将母兔固定在产仔箱或哺乳箱内,一手抓住母兔颈部,另一手抚摸母兔背部,使其保持安静,将仔兔放到母兔乳头旁,让仔兔吸吮乳头。连  相似文献   

7.
1.抓乳食,过好出生关。首先要人工扶助吃初乳,出生后2小时内要协助幼仔猪吃到初乳,2天后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对个别弱小或强壮的仔猪争夺乳头进行人工调整,让仔猪均衡吃足初乳。其次要注意温度调节.仔猪适宜温度依次为:出生后1~3日龄30~32℃.4~14日龄28~30℃.15~30日龄22—25℃,2月龄22℃。气温低时,应设产房、堵塞风洞、铺垫草、吊灯泡、加火炉、挂门帘等加温保暖。  相似文献   

8.
母乳喂养婴儿的好处很多,它是任何代乳品都无可媲美的。但也要注意喂奶时间过长的问题,过长地延长喂奶期不但无益,反而会使婴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因为母乳的营养成分随产后的不同时期而有所改变。母乳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晚乳。初乳即产后5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犊牛的出生,对农户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如何对新生牛犊进行饲养,保证新生牛犊的健康成长,却不是每一个养牛户都清楚的事,但是对初生牛犊的饲养方法和对初生牛犊的常见病的掌握,对农村养牛户来讲,却事关重大。它关系着犊牛的健康生长,也关系着农户的经济收入。1初生犊牛出生时的饲养方法犊牛生后,它的吸奶量不大,第一次的喂奶的量要考虑犊牛的体重,才能确定喂奶量的大小,一般以为1~2千克为宜,在犊牛的成长中,要坚持每天称犊牛的体重,根据犊  相似文献   

10.
悦锟 《农村科技》2005,(4):21-22
一、犊牛阶段(初生至断奶) 1.犊牛饲养护理 消除粘膜;断脐带(5%碘酒消毒);出生1小时内吃初乳2升,再过2小时吃2升;出生12~24小时内,喂初乳3~4次,每次2升;喂初乳应定时、定量、定温(奶温35~38℃).新生期哺乳方案:1~3天喂初乳6千克(2千克×3次);3~5天喂初乳7.5千克(2.5千克×3次),每天增喂0.5~1.0千克;42~56天断奶.为减少牛体互相受到创伤,犊牛生后7~30日龄应去角.去角时,先剪去犊牛角周围的毛,在角根周围涂一层凡士林,手持苛性钠捧(手拿部分须用布或纸包住,以免烧伤)在角根上轻轻涂磨,直至出血.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犊牛的出生,对农户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如何对新生牛犊进行饲养,保证新生牛犊的健康成长,却不是每一个养牛户都清楚的事,但是对初生牛犊的饲养方法和对初生牛犊的常见病的掌握,对农村养牛户来讲,却事关重大。它关系着犊牛的健康生长,也关系着农户的经济收入。1初生犊牛出生时的饲养方法犊牛生后,它的吸奶量不大,第一次的喂奶的量要考虑犊牛的体重,才能确定喂奶量的大小,一般以为1~2千克为宜,在犊牛的成长中,要坚持每天称犊牛的体重,根据犊牛的体  相似文献   

12.
1牛羊气胀大蒜5头捣成泥状,鲜姜60克(切碎),白酒250毫升,加温水1 000~1 500毫升,混合后1次灌服,羊减量. 2林蛙蝌蚪皮红斑病用20%磺胺咪浸泡蛙2天或用磺胺咪1克,拌虫(黄粉虫),煮熟1 000克喂饲,5天即愈.  相似文献   

13.
一、一喂 即喂初乳.仔猪出生后没有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原,只有通过吃母猪初乳后,依靠初乳中母体提供的抗原来逐渐形成自身抗体,从而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喂初乳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3点. (1)母猪分娩后2小时内,先用温肥皂水液清洗母猪的乳房,再用32℃左右温开水配制成0.04%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擦洗母猪的奶头,洗净后用消毒好的干毛巾擦干准备喂奶.  相似文献   

14.
犊牛舍要严格消毒,铺柔软垫草,注意保温;刚出生的犊牛要及时清除口鼻粘液,理好脐带,留8~10厘米剪断,然后作好消毒工作;作法:中、食指置桶内乳中倾斜让犊牛吮舔饮,3。5天习惯后,犊牛可自行舔饮。犊牛生后第一次喂奶量为1~2千克,以后每天按体重的1/6喂给,日喂四次。奶温为35~38℃,每次喂奶1小时后,  相似文献   

15.
一,早吃初乳.母狗产后1~3日所产的乳为初乳,以后产的乳为常乳.初乳中含有仔狗生长发育及获得后天免疫所需的多种成分,是常乳和其他食物所不能替代的.实践证明,仔狗吃不到初乳很难成活.因此,应尽早让仔狗吃到初乳.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6)
1.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要使其尽早吃到足够数量的初乳。初乳将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及以后的生产性能。因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2倍,其中蛋白质高1~5倍,矿物质高1.5倍,维生素高3倍,并含有较高的镁盐,酸度也高于常乳,故能促使胎粪的排出,促进消化器官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仔猪吃到初乳后,将获得大量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所以,必须让初生仔猪在6小时内吃足初乳。2.固定乳头固定乳头,对仔猪哺乳十分重要。仔猪吸入初乳的量与仔猪吃奶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有  相似文献   

17.
1.初乳关初乳对香猪仔猪的成活和正常发育至关重要。香猪一般产仔6~10头,产仔多,就会发生“抢乳”,出现强夺弱食的现象。因此,应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弱小猪固定在前侧乳汁多的乳头,强壮猪固定在后侧乳汁较少的乳头,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足够初乳,使其生长发育均匀,以防大小悬殊和形成僵猪.2.保温关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全,应进行人工保温供暖,特别是冬春季节更应注意.可用土炕、火炉和电热板等供暖。一般出生3天的仔猪,温度应保持在32~34℃,一周内为25~30℃,8~30天为22~25℃,30~45天内为20~22℃。以后随仔猪体温调节能  相似文献   

18.
奶牛初乳中常量成分和矿物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集4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后2 h以内、24 h、48 h、72 h、96 h、120 h的初乳和分娩后15 d以后的常乳,测定其常量成分和部分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除乳糖以外初乳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常乳.分娩后第1次(2 h以内)所挤初乳,其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的含量分别是常乳的5.03、1.95、0.56、1.92倍;Ca、P、Na、Mg是常乳的1.90、2.2 4、2.11、5.56倍;Zn、Fe、Mn是常乳的6.21、2.81、1.64倍.初乳中的各种成分随泌乳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向常乳接近.蛋白质含量是初乳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初乳的密度和全脂乳固体含量都和蛋白质含量有密切关系.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初乳密度推测其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一、产前30天1.精料配方我国奶牛饲养所用的粗料,一般平均粗蛋白含量在5%~8%,体重为600~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的精料配方分别为玉米52%、豆饼34%、麸皮13%和玉米44%、豆饼48%、麸皮7%,食盐和碳酸氢钠均为1%。2.日粮组成体重600~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  相似文献   

20.
<正> 1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1~6个月) 1.1 饲养技术。初牛犊牛从母体到体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机体内部生理防御机能尚未建立,抗病力差,易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同时,这一阶段生长发育旺盛,代谢强度大,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要及时吃到初乳,喂量控制在体重的1/8~1/6,犊牛生后15~20天开始训练采食精料,最初每头喂干粉料10~20克,7天后可增加到80~10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