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一叶香茶是属于高档绿茶类,为条形毛尖茶,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一芽一叶加工制作而成.而"清汤绿叶"是高档绿茶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所以在一叶香茶的制作过程中要求成品茶必须达到"三绿",即干茶青绿、茶汤碧绿、叶底嫩绿.  相似文献   

2.
根据金萱品种在广西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其茶青原料的采摘到茶叶产品的形成,摸索出适合广西垦区生产实际的金萱品种制茶技术体系,即:"鸿渐牌乌龙茶"技术体系、"鸿渐牌黄金龙"技术体系及"鸿渐牌一叶香"技术体系,极大地提高了金萱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揭示茶蚜生态学特性,更好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英红九号、金萱、黄棪和小叶黄枝香等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栅格式取样方法,对茶蚜在不同茶树上种群数量、空间格局及瓢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茶蚜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不同茶树品种间茶蚜数量有显著差异,但瓢虫数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北方设施茶园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选适宜北方设施茶园的茶品种,并明确其栽培模式和配套农艺措施,以从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引进的20余个无性系茶树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整地栽培模式、种植时间、茶品种、引进地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品种茶苗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茶园深翻行间起垄栽培模式、春季茶苗假植后再进行移栽,栽植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的茶树品种有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5个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罗汉1号、农抗早、碧香早、元宝茶、毛头种茶、龙井43。金萱、安吉白茶、中茶108、毛头种茶、平阳特早、龙井长叶、元宝茶、乌牛早、浙农117、龙井43、白毫早适宜在北方设施茶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夏秋茶品质与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乌龙茶茶树品种"金萱"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摇青次数,不同摊放、做青时间等处理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蒸汽杀青处理的样品香气花香明显、味醇含香;夏茶摇青1次,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滋味醇爽含香;秋茶不摇青,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郁、鲜灵,味鲜醇、含香。【结论】蒸汽杀青比滚筒杀青更能发挥金萱品种天然的花香香气。用金萱品种加工花香绿茶,夏茶摇青1次,秋茶不摇青有利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7.
姚明谨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16-117
对茶园的茶树进行修剪可以平整其茶蓬面,控制其树冠高度,方便茶叶的采摘和病虫害的管理.不同的茶园修剪方法对于茶园的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两种新的茶叶品种翠玉茶树和金萱茶树,分析茶园采取不同的茶园修剪模式(夏剪和冬剪应用不同平面、弧面等茶蓬面修剪模式的轻修剪模式),对于这两个品种茶叶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萱乌龙茶品种制作黄金龙茶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龙茶是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优质原料精制而成,其加工工艺是在红茶的传统工艺上结合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最终使成品茶的香气达到既具有红茶的糖香又蕴含乌龙茶的兰花香,且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爽鲜甜,故称为黄金龙茶.  相似文献   

9.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茶树品种金萱在广东茶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广东从台湾引进了金萱无性系茶树品种并在粤东、粤西、粤中、粤北等茶区试种,多年观察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早生,叶色淡绿具光泽,叶质厚,节间粗长,茸毛短密,发芽整齐,分枝密度大,芽叶牛长势强,生长期长;抗旱、抗寒性强,病虫危害少;种植成活率高,达90%以上;萌芽期和开采期分别比对照种黄棪早6~11 d和8~15 d,并呈现南早北晚的趋势:产量高,生产效益显著,2~4龄茶吲每667 m2产干茶61.13~85.55 kg;适制乌龙茶和绿茶,且品质优于黄棪,生产经济效益也超过黄棪.调查结果显示,茶树品种金萱总体表现适应性良好,适宜在广东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金萱是台湾高山茶的优质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好、耐肥性强等特点。该文从台湾金萱生长条件、制茶品质高、种植效益显著和前景广阔等方面介绍了金萱在丰顺县种植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腾冲县茶桑站通过滇台合作项目,于2001年从台湾省引进青心乌龙(软枝乌龙)、金萱(台茶12号)、四季春、青心大有4个乌龙茶品种定植于腾冲县西山坝良种园内,进行种植试验。通过8年的观察比较,以青心乌龙(软枝乌龙)和金萱(台茶12号)长势好、适应性强,制作加工出的茶叶香气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青心乌龙(软枝乌龙)适宜在腾冲县高寒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周炎花  蔡烈伟  杨双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1-4992,5008
经过田间调查发现,金萱茶树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害的抗性较弱.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山东茶树引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进茶树品种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共引进茶树品种75个;引种方式主要为茶籽,以鸠坑和福鼎大白种植最广;无性苗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未形成规模,多处于试种阶段;山东引进品种的结构由单一适制绿茶向红绿茶兼制以及乌龙茶、多茶类适制方向发展;目前山东在生产上主要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迎霜;适宜推广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中茶108、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平阳特早、金观音、金萱等。  相似文献   

15.
对圣方牌生物有机肥在金萱茶树品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有机肥能有效促进金萱茶树生长,提高发芽密度、百芽重与整齐度,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且以施用2 250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金萱茶属于乌龙茶类,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20多个乌龙茶产品中生产量最多的一个,也是茶叶销售市场上的主打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温干旱季节茶园覆盖遮荫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金萱、白叶单丛、英红九号3个茶树品种生产茶同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了遮荫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遮荫处理,茶园的田间气温、极端高温、温度日较差、光照强度均显著降低,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田间气候明显改善;茶鲜叶中的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显著降低,茶叶品质明显改善.但在实际生产中,茶园遮荫需根据茶树品种的耐荫特性确定适宜的遮光度和遮荫时间,否则将影响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8.
泰安茶区不同品种嫩梢生化成分的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泰安地区适生的优质无性系茶树良种,探究不同季节各品种的新梢生化特性,为不同季节优质茶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泰安地区长势良好的12个无性系引种品种春、夏、秋三季嫩梢的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10个绿茶和红绿茶兼制品种春季生化适制性未发生变化,但夏、秋季酚氨比值均大于8,符合红茶和乌龙茶的生化适制特性;(2)金萱、黄观音、正谷大白、槠叶齐、碧香早、白毫早六个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高和/或可溶性糖、可溶性果胶、可溶性蛋白三者的总量高,可作为泰安茶区夏秋优质茶生产的主栽品种。(3)不同生化成分含量随季节呈现出多种变化类型,推测与品种的生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能达CT310色差计测定了金萱、翠玉、黄棪、白叶单枞茶4个品种闽南工艺传统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变化.结果表明,原料经晒青、晾青后,L值(明亮度)和b值(黄蓝色度)增加,a值(红绿色度)减少(即绿度增加),其可能与茶青经摊放后"回水返阳"有关;做青使L值和b值降低,a值增加,白叶单枞茶表现尤为明显,这与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有关;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L值、b值继续下降,a值不断增加,4个品种趋势相同,仅在量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垦名优茶开发成就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农垦茶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hm^2,干茶总产量4000多t,总产值近2亿元。广西农垦茶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以大叶种为主的茶树品种结构发展到以福云6号、福鼎大毫、福鼎大白、金萱、翠玉、丹桂、黄金桂、金观音、乌牛早、白毫早等适制强、产量高、品质优、特点多的生产品种互补的种植结构,从而改变了原来只有红茶、绿茶相对单一的产品结构,为开发和生产名优茶奠定了充足的优质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