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技商讯     
《农家致富》2005,(10):13-13
扬稻6号获大奖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中籼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广适性强,综合性状突出.在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联系电话:0514—7302207)  相似文献   

2.
淮系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稻系列水稻品种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历年来培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比较适宜在里下河地区及江淮地区推广种植。试验按照科学、高产、绿色的种植模式,对7个淮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各品种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及构成因素等,从中筛选出部分更适合建湖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为更好地指导本县2009年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宁粳1号”(原名“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近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宁粳1号”(原名WOOI)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被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2004~2006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用扬稻6号为父本,广占63-4S为母本培育出的两系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02年引入来安县推广种植以来,连续4年平均亩产量都达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扬麦6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季开桢,程顺和,陈志堂,杨士敏,张伯桥,高德荣,彭必来,吴福亮(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高邮市司徒农科站)一、选育经过扬麦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于1976年以大丰1087为母本,山东农学院的早熟5号为父...  相似文献   

7.
“扬辐粳8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新品种权保护,现已成为江苏省2006年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品种,适应于苏中及里下河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30%稻病宁防治单季晚稻稻曲病应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对单季晚稻稻曲病的防效试验,明确在水稻破口前7d,每667m^2施用75g和100g对稻曲闰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宁粳1号"(原名WOOI)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被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2004~2006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江都市复合肥厂联合研制生产的稻、麦、油系列除草复合肥,集肥田、除草于一体,具有省工节本、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增效增收等特点。自1991年投放生产应用以来,累计推广达1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农家顾问》2011,(10):32-33
扬麦20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2.
扬辐籼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柳学余,崔叶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扬辐籼3号(原名39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300Gyγ射线,辐照IR(2415)-90-4-...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生产的水稻种衣剂"旱育保姆"为核心,旱育苗抛秧技术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组装而成的1项轻简型节本农业新技术。本文就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瞄准需求 确立特色做好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瞄准需求确立特色做好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张洪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2)我所水稻育种研究室“六五”期间育成扬稻1号、扬稻2号两品种,“七五”期间育成扬稻3号、扬粳201两个品种,“八五”期间育成扬稻4号、扬稻5号、扬粳319三个品...  相似文献   

15.
对地区农科所结构调整的思考窦芳玲(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全国地区级农科所有630个,除了部分地区研究所有畜牧、水产、农机专业研究外,大多数研究所主要承担着发展大田作物农业生产的科研任务。传统的专业设置因不同地区作物生态类型而有差异,大...  相似文献   

16.
4.5%宁虫素可湿性是太湖地区农科所苏州农药实验厂研制的新型复配农经,1999年我站受他们委托,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证明4.5%宁虫互泽稻飞虱、稻从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验证防效,2000年我站继续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并大田示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常熟地区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常熟地区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针对该病发生特点,提出了压缩种植高感品种,优化施肥技术,选用高效药种,狠抓适期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已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区域性农业科研机构,地市级农科所一直是我国农业应用技术成果创新的主体。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为例,从调优学科结构、改善科研条件、培育科技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营造团结干事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地市级农科所科研综合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熟优质中粳稻扬粳68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扬粳6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室以盐粳187为母本,香粳111为父本杂交选育面民,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998-2000年在江淮和丘陵地区试种示范,表现熟期早,米质优、适应性广,熟相佳等特点,既可作麦茬单季稻种植,在沿江地区又可作瓜后稻,豆后稻,玉米后季稻利用,由于扬粳687熟期短,用水少,易脱粒,较同类品种具有更广的适应性,特别适宜在丘陵、缺水、缺机少电及新辟粳稻区种植,以稳定和发展粳稻种植面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80年代初在我国新发现的病害,近年来在南方各省为害日趋严重。 几年来在各地田间调查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因此,选用抗病品种可望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我们从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本校育种教研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武进县和安徽歙县种子公司等单位收集了622个品种的种子。在苗期(30天秧龄)用9×10~(8fu)/毫升浓度的菌液进行浸根接种,每品种接20株苗,按五级记载并计算病情指数。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