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简称金葡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下简称溶链菌),均能使人畜引起疾病,因此,都被列为食品卫生检验和医院细菌学检验的重要对象。但国内外大部分细菌检验室现还是延用细菌常规培养法(下简称常规法),检验操作费时,成本也较高。为此,我们开展了荧光抗体技术(下简称荧抗法)快速检验方法的应用研究。本文报道用自制的金葡菌和溶链菌的荧抗血清,以玻片固相抗体吸附免疫荧光技术(SPA1F)对食品实物和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不同种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经20%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后和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鸡、鸭和鹅的禽流感阳性血清,分别用1%的鸡红细胞、鸭红细胞和鹅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发现,用鸡红细胞检测水禽血清会出现非特异性的凝集,经20%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后能去除水禽血清中部分的非特异性凝集因子,而选用相应的禽红细胞进行禽流感抗体检测则不存在非特异性的影响。因此,进行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时应选用各自对应的禽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未知血清中抗体的试验。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相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但这种复合物的分子团很小,肉眼看不见。将抗原吸附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细胞表面,只需少餐抗原就能大大提高抗原和抗体的反应灵敏性,这种经过口蹄疫纯化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口蹄疫抗体相遇,红细胞便出现清晰可见的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抗体的理化性质、纯度是反向间接血凝技术(R-PHA)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适当改变抗体蛋白的物理性质,可增强其吸附红细胞能力的原理,我们在制备R-PHA用致敏羊红细胞时,使用经加热法变性处理的三种动物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抗体,并对其耐热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某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能够与禽类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该方法是根据病毒的血凝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生物学特性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血凝反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和病毒结合后,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所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发现与鉴定病毒;诊断病毒性疾病;监测机体血清抗体水平;为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准确基础数据,防止重复免疫、免疫失败和免疫空档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在基层临床实践中极易推广的检验、检疫手段与诊断方法.目前在血凝抑制试验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问题,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不正确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本试验的原理是用结核菌素作抗原,用绵羊红细胞作载体,将抗原吸附到红细胞表面,来测定血液中的抗体。动物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3至4周在血液中可以测出抗结核菌的抗体。本试验采用红细胞直接吸附抗原和红细胞鞣化后吸附抗原两种方法,通过初步试验表明,检出率在80%以上,与国外资料相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方法对78份白鸭免疫血清进行H5亚型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试验共分6个组:血清经20%的同源禽种红细胞或鸡红细胞进行吸附处理、或不经吸附处理,再用1%的同源禽种红细胞或鸡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进行鸭禽流感HI抗体检测时,可采用1%同源禽种红细胞悬液作指示细胞进行测定,并将结果降低1log2后作为测定结果。此方法可以有效排除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水禽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城疫病毒能够与鸡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由于血凝反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出现凝集抑制现象。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敏感性强,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结果也较为准确,是较敏感的血清学反应之一;②特异性强,病毒凝集红细胞只能被特异的抗体所抑制;③检测速度快,1次HI试验只需2 h左右,即可判定结果;④HI试验对环境要求不高,操作简单,1次还可检测大量的样品。因此血凝抑制试验用于水禽血清,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抗…  相似文献   

9.
旨在制备基于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s)的免疫荧光探针,初步建立鼠伤寒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柠檬酸和尿素作为碳源,利用微波法对碳量子点制备的微波时间、透析袋规格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再使用化学偶联法将碳量子点与鼠伤寒沙门菌抗体结合制备免疫荧光探针C-IgG,使之借助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荧光实...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种家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对鸭、鹅的禽流感免疫血清分别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做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受体破坏酶(RDE)可以完全去除水禽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凝集抑制因子,但RDE处理血清的成本较高,在临床中不易广泛使用。用5%或20%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可减少水禽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对检测的影响,但吸附不完全,且耗时。因此,做HI试验时最好用同种禽类的红细胞来检测血清的禽流感抗体效价,即鸭禽流感血清用鸭红细胞悬液,鹅禽流感血清用鹅红细胞悬液,这样几乎可完全排除非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抑制因子对水禽禽流感抗体检测的影响。如果没有鸭、鹅的红细胞也可以使用鸡红细胞代替检测鸭、鹅血清,但鸭、鹅血清必须进行试验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间接血凝技术是本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一种血清学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直接吸附或化学偶联的方法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动物的红细胞上,当其遇到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把抗原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体称之为正向间接血凝;把抗体联结到红细胞上检测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该法以其试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准确、快速、灵敏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人医和兽医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的原理是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对鸡的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这种凝集作用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红细胞将进行自然下落,沉降到V形孔底部,利用这种特性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的试验就叫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是将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能够与鸡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HI)。由于血凝反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因此血凝抑制试验可以用于:①检涮血清中的抗体水平;②鉴定病毒;③辅助诊断病毒性疾病;④作为适时免疫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不同家禽红细胞悬液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不同家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对不同家禽的禽流感阳性血清分别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做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经受体破坏酶(RDE)处理后,虽然可以消除异种家禽血清对异种家禽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的影响,但因处理复杂,费用高,不宜推广应用;经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可明显降低水禽血清对异种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但处理费时;而用水禽红细胞检测同种水禽的禽流感血清抗体,可以有效去除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的影响.且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禽经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因而,应选用与宿主来源相同的红细胞悬液检测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5.
鉴于在采用1%鸡红细胞悬液作为指示细胞检测水禽血清的HI抗体效价水平过程中常出现非病毒性凝集情况,亟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适合水禽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未经处理与采用不同红细胞吸附处理被检水禽血清以1%鸡、鸭或鹅红细胞悬液进行测定其HI抗体效价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建立采用1%与待检水禽血清同源1%红细胞悬液做指示细胞的改良HI试验比采用鸡红细胞悬液测定结果高1~1.5 log2,且可以有效避免非病毒性凝集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用猪链球菌血清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的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致敏经戊二醛处理过的鸡红细胞,优化致敏醛化红细胞的抗原量和时间.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CPS(2.2 5 mg/L)致敏鸡红细胞90 min,IHA试验在25℃条件下操作,被检血清IHA效价在1∶8及其以上时判为SS2抗体阳性.应用此方法对猪大肠杆茵、副嗜血杆菌、猪肠球菌、SS1、SS7、SS9、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巴氏杆茵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S2抗体均为阴性.对1044份无临床症状的猪血清进行检测,SS2抗体阳性率为61.69%.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可用于大规模SS2抗体水平的检测和SS2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兔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它是把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显微形态学相结合,可以特异、敏感、快速地检测和定位某些未知抗原和抗体。自Coons等(1941)建立免疫荧光技术以来,免疫荧光技术已在医学、农学、兽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我们的体会,本文对免疫荧光技术作一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在鸭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中鸭血清与鸡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影响抗体效价的准确性,采用10 mL/L鸭红细胞直接测定法和50 mL/L鸡红细胞吸附法进行非特异性去除试验,并对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10 mL/L鸭红细胞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无须前处理,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的优点,可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在进行小样本、高精度要求的检测时,适宜使用50 mL/L鸡红细胞吸附+鸭细胞测定法,以更有效去除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吉林省某规模化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临床血清样品157份,粪便样品18份,肝脏、精液等组织样品17份,应用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利用BVDV1型引物,采用纳米PCR方法对血清及临床样品进行BVDV抗原检测,对抗原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将抗原阳性样品经研磨、稀释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接入牛肾细胞(MDB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盲传3代后再次进行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对MDBK细胞的侵染作用;利用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牛场临床血清BVDV抗体阳性率为77.1%,血清抗原阳性率为12.1%,临床粪便等样品抗原阳性率为74.3%;病料接入细胞未观察到细胞病变,分离毒株PCR产物测序分析结果与样品抗原检测结果一致;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毒液正常吸附于MDBK细胞中,有明显荧光反应;抗原测序分析显示,该牛场BVD主要流行毒株与BVDV JL-1株同源性高达99.0%,且均为BVDV 1型毒株。本研究对该牛场BVDV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开展净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两组兔(每组10只),通过气管注入干草小多孢菌河西菌侏和英国菌株的方法成功地复制出了“农民肺”的模型。组织变化的特征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类上皮一巨细胞肉芽肿形成以及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用琼扩法及 ELISA 在实验动物血清中分别查到了特异性沉淀抗体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染色在肺内找到了 IgG 和干草小多孢菌孢子。血清沉淀性抗体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有Ⅲ型变态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