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家作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流派之一,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重农思想,其中以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重农抑商”与鼓励“耕战”和韩非的“重本抑末”等为代表,他们的重农思想及其主张,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统治者奉行不替的传统政策,是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及其反映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在每一个时代都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基础,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防止商人的商业活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动荡,历朝统治者皆以重农为国策,辅以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代“重农抑商”的问题,我们从献中看到,“重农抑商”思想指导下的经济政策执行得并不彻底。此外,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本身以及秦朝积极的经济政策都使他无法做到真正的抑商。  相似文献   

4.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对重农抑商政策持否定态度这一情况,提出不同的见解。文中引用管仲、李悝、商鞅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理论,说明重农抑商主张的提出与逐步完善,是从我国当时具体的国情出发,反映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经济规律,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经济曾起过调节和促进作用。文章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涵义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解释,强调其实质是重视农业,限制商业的过头发展,以保证农工商各业的比例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古四业以农为本。但历代王朝"重农"而农民负担益重。以重农为名抑商,不只是打击民间工商业,而且窒碍农业发展。为了避免"重农而农益轻",王夫之等曾力主"轻自耕之赋"甚至"有田者必自耕,……不为农则无田",对于借口重农而抑商,叶适也曾提出尖锐批评。今日中国仍需重农。维护家庭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并积极扶持务农人走向富裕,是在农业和农村落实"以人为本"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谢瑞东 《农业考古》2006,1(6):24-27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重农抑商法律的肇始考察中国历史,尽管学者在反思春秋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否真正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春秋以前不存在本末之说和重农抑商的思想则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著称,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重本抑末,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朝野上下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资本主义之所以未能应时产生,其原因盖出于此。因为西方与中国不同,是以商立国,重商轻农,故近代科学得以在西方产生。其实西方古代也并非不重农,也不可能不重农,因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72-8473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是其变法重要内容之一,后世对该政策褒贬不一,因此有必要从商鞅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出发,进行客观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自汉代起,即以“以农立国”、“重本(农)抑末(商)”著称于世。农业人口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户籍概以农耕为据,因之,大体上户籍统计也就是农业人口的统计。据战国秦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人口约二千万。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余,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余人,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为五千三百二十五万人,接近了西汉最高水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达五  相似文献   

13.
市井帝王     
张鸣 《百姓》2008,(2):62-62
重农意味着崇本,抑商,意味着抑末,农为本,商为末。人们真正喜欢的,反倒是那些被视为"末"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制度安排是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形式,它通过对人的行为选择和激励的作用,以及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绩效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只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它起源于夏、商,其后虽受到地主阶级的压制,但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却促使了古代商业活动的发展。意识形态是寻求社会稳定的灵丹妙药,三纲五常严格规定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为封建社会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义利观是商业活动的价值论,"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减少了商业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商人在重农抑商的政策打压下,反而朝着统治阶级不感兴趣的方面发展,在明清时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重农抑商"自商鞅时提出,几近延续到封建王朝彻底灭亡,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重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国有史以来一直贯彻的主流经济指导思想。但是抑商却并非如此,抑商之说开始于战国,其后在漫长的中国帝制时代里,除了一些特殊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者是在不断调整商业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国家以农业为先,而农业以种子为根本,种子对农业来说是立身之本,就像人的思想由大脑控制,如果大脑出现故障,人的思想、智力就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如果种子出现问题,农业就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封建社会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从来是古代中国的"本",农本商末,重农抑商是大多王朝的国策。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越来越向着精细化发展,大棚甜瓜种植等精细化农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对大棚甜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简要阐述,为我国农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封建农业法制历史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封建农业法律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加强中国现代农业法制的措施,即克服封建农业法分散繁杂的缺陷,建立完整独立的农业法律体系;消除重农抑商思想对农业立法的影响,正确处理农业与工商业关系;农业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强调保护农民的利益;减少封建农业法随统治者的更替而变化的随意性,保持农业法律的稳定;加强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立法,提高农业人口文化和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19.
晚清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我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旧有的经济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在产业经济中的绝对地位丧失,与之相依存的"重农抑商"等传统观念也随之土崩瓦解。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发展工商,以及农、工、商协调发展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同时,国人又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而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农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为了保护地主商人的利益,巩固统治,没有采取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反而对商业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东汉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与之相适应,出现了里有公侯之富,邑有帝王之尊的商人地主阶层。此外,贵族地主和官僚地主也疯狂兼并土地,采用庄园的形式来组织生产。东汉的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