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明纳木错盐湖中度嗜盐放线菌的数量、种类组成、拮抗活性和酶活性。采用盐浓度为5%和10%的4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对盐湖土壤和水样放线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细胞壁化学组成对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菌和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纳木错盐湖土壤和水样中分离到36株中等嗜盐放线菌,其中土样中26株,水样中10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放线菌形态学排重后合并为13株,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有4株放线菌对小麦赤霉菌、小麦根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占30.8%。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2 mm。酶活性测定发现,纳木错盐湖中度嗜盐放线菌的酶活性菌株数少且弱。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哈密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株嗜盐菌,它们均能在10%—30%NaCl中生长,最适NaCl浓度为15%—18%。生长pH范围为6—11。在0—80mM Mg~(++)时生长良好。在蒸馏水中不破裂。在固体培养基上为球状,在液体培养基中为杆状,细胞大小为0.5—1×2—4um。在牛奶——盐——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颜色有橙红,橙黄和浅橙黄,直径1—1.5mm。5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接触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不能发酵糖类。其中4株菌对红霉素敏感。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三卷,它们属于嗜盐菌科的微生物,但与该科各属的特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渔水河河水、底泥及河旁沙土进行盐分离子及pH值的测定,并通过不同培养基、盐种类和添加量的设计对渔水河中嗜盐耐盐放线菌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水河样品均偏碱性;河水的水溶性总盐及盐分离子含量均远远低于沙土,其中泥土的水溶性总盐含量最高,为158.67 g/kg;盐分阴离子中Cl-含量最高,阳离子中K+和Na+含量最高,所以推断样品盐分离子主要以NaCl和KCl的形式存在;分离共获得89株放线菌,其中底泥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最多,且改良淀粉酪素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嗜盐耐盐放线菌的筛选,得到8株嗜盐放线菌,其中极端嗜NaCl菌3株,极端嗜KCl菌7株,还有1株嗜K型放线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同一液谱条件下测定70%甲·福可湿性粉剂中的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反相色谱柱分离,三元混合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进行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甲基硫菌灵和福美双变异系数分别为0.93%、1.40%;回收率分别为98.25~102.0%、98.46~10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7、0.9999。  相似文献   

5.
绿僵菌产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PDA培养基的基础上,加0.5%的蛋白胨、3.0%的蔗糖是多绿僵菌良好的产孢培养基。50×10^-6的胆矾可显著提高菌株8550和30104的产孢量,100×10^-6的胆矾可显著提高8401的产孢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土壤拮抗性微生物防治人参锈腐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人参根围土壤中分离到25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人参锈腐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7个菌株。室内参根生测表明,施用拮抗菌Bc009、Bc011、Bc022,24小时后再接种人参锈腐菌,比施用拮抗菌后马上接种人参锈腐菌的防治效果好,达62.4% ~80.0% 。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3个芽孢杆菌菌株处理参根防效明显高于化学药剂,其防治效果达到64.7% ~73.9% 。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小麦纹枯病、健叶鞘上分离到24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细菌-纹枯菌对峙培养和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拮抗力较强的Rb2、Rb26等11个芽孢杆菌菌株。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细菌的抑菌带达11.5~16.2mm,在含细菌培养基中,拮抗细菌产生明显的抑菌透明圈,宽度7.0~13.0mm,小麦纹枯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筛选到的Rb2和Rb26的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菌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8%和1.8%,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无显著改变,抑制中浓度仍分别达3.0%和2.1%,但对菌核形成的抑制活性有所减弱。Rb2和Rb26菌液浸种对苗期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1.8%和78.1%,代谢产物浸种的防病效果也达71.1%和72.8%。研究认为,Rb2和Rb26对小麦纹枯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对苗期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明确刀孢蜡蚧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本文对一株刀孢蜡蚧菌HFLP006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种类、初始接菌量、培养温度、供试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AY液体培养基中,以8%接菌量培养8 d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2.83×109个孢子/mL。菌株HFLP006最适产孢温度为26℃。以甘露醇和葡萄糖为碳源能够获得最大产孢量,分别为1.28×109和1.25×109个孢子/mL,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以酵母浸粉为氮源获得的产孢量(9.48×108个孢子/mL)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氮源处理组。使用1×107个孢子/mL的菌悬液对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处理后第7 d试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73%。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对菌株HFLP006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生物防治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丁湖极端嗜碱菌碱性纤维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吐鲁番艾丁湖地区64种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能产细胞外嗜碱性纤维素酶的极端嗜碱菌A04,细胞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在CMC培养基中产生细胞外纤维素酶,产酶的最适PH和NaCl浓度分别为9.5和0.5%。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0℃,在PH9.5条件下产生较高的碱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土壤拮抗性微生物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棉株根围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棉枯萎病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即绿色木霉T-03,芽孢杆菌B-01、B-03,放线菌A-03、A-06、A-07、A-19。用上述7个土壤拮抗菌进行棉花枯萎病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T-03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最高,达76.5%;4个放线菌株的防病效果在60.5%~65.1%之间,其中A-03对棉花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B-01、B-03的防效分别是36.4%和54.0%。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5.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未来粮食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并从影响粮食有效供给的因素出发,讨论了未来30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粮食供给状况。要解决本区粮食的缺口,首先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