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药剂蘸浆造林的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油松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定植当年干旱、鼢鼠和草兔致死率占总致死的比例为85.8%~87.9%、10.4%~11.9%和0.7%~1.4%;定植3 a三者分别占65.5%~77.7%、12.8%~22.5%和7.9%~10.7%。NPA蘸浆造林定植当年对干旱、鼢鼠和草兔的预防效果为65.2%~73.0%、95.3%~100.0%和100.0%,RPA为52.9%~55.9%、91.1%~100.0%和100.0%。定植3 a时,NPA的预防效果为76.0%~78.2%、94.0%~98.8%和92.8%~100.0%,RPA为65.7%~67.5%、90.6%~93.9%和91.0%~93.6%。说明使用150倍NPA和RPA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油松的抗旱能力,降低鼢鼠和草兔的危害,且NPA的整体效果优于RPA。  相似文献   

2.
对74份木瓜属种质资源果实的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木瓜中未检测到绿原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106~0.108 mg/g、0.694~0.840mg/g,总黄酮含量为16.135~28.182 mg/g;日本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117~1.694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441~0.911 mg/g、0.366~0.487 mg/g,总黄酮含量为16.424~19.804 mg/g;皱皮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096~2.746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60~1.836 mg/g、0.110~1.604 mg/g,总黄酮含量为6.661~40.839 mg/g;毛叶木瓜绿原酸含量为0.297~4.017 mg/g,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311~1.520 mg/g、0.031~1.345 mg/g,总黄酮含量为8.428~39.517 mg/g。  相似文献   

3.
1985~1987年,采用小区试验和选择不同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典型丘块,调查了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长势长相和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万株/亩、产量为75~100kg/亩,单株有效角聚数为350~400个,每果粒数为17~19粒,千粒重为3~3.5g,元月上旬,总叶为13~15片,最大叶长为25~30cm,宽为10~13cm,影响产量最大的栽培因素为播期、苗龄、密度和硼肥,在湘中南9月下旬播种,苗龄30~35d;密度为1~1.2万/亩、硼肥为0.25kg/亩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旱育秧水稻不同生育期灌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 和镇稻88 为材料,苗期旱育,本田期分成分蘖期、分蘖末期、拔节~抽穗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5个时期,各时期设置土壤水势0 (CK)、- 15、- 30、- 45 和- 60 kPa 5 级水分处理,观察了各生育期不同处理的产量。依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旱育秧水稻各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势指标; 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为0~- 15 kPa,分蘖末期为- 15~- 45 kPa,结实期为- 15~- 30 kPa; 和各生育期灌溉的土壤水势下限指标: 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为- 15~- 30 kPa,灌浆前期为- 30 kPa, 分蘖末期和灌浆后期为- 30~- 45 kPa。  相似文献   

5.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取值法确定其他作物取值。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系数取值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变幅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的变幅为0.93~1.30,全国平均值为1.07。豆类和薯类的变幅分别为1.13~1.86和0.42~0.75,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35和0.53。黄红麻和棉花的秸秆系数的变幅分别为1.22~2.23和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73和2.87。花生、油菜和芝麻的变幅分别为0.85~1.43、2.57~3.17和1.78~2.23,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99、2.90和1.89。甘蔗的秸秆系数在各省统一取值为0.34。甜菜和烟草的变幅分别为0.18~0.67和0.49~0.92,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66。"其他谷类"、"其他油料"和"其他麻类"的秸秆系数在各省取值均相同,分别为2.32、2.63和6.55。  相似文献   

6.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7.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SpSde)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各环境因子条件下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温度为26~28℃;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为25~45,最适盐度为25~30;受精卵孵化适宜pH值为6.0~8.5,最适pH值为7.0~8.5。由仔鱼不投饵系数可知,豹纹鳃棘鲈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生存的温度为20~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的盐度为20~35;仔鱼生存的适宜pH值为5.5~8.5,最适生存的pH值为7.0~8.5。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盐度和pH值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的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鲍对主要营养物质需要量。幼鲍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脂类、糖和能量含量分别为1.3%~5.38%,43%~48%和17.62~18.8MJ·kg-1,磷为1.14%~1.17%。精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 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噻嗪酮悬浮剂对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 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 d。  相似文献   

11.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噻嗪酮在柑橘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17%~97.38%,变异系数为6.10%~9.07%;在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24%~105.46%,变异系数为3.30%~6.01%;在果皮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76%~93.64%,变异系数为5.12%~6.27%;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9%~104.3%,变异系数为2.45%~9.21%。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3地柑橘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65、7.64、8.40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75、9.97、10.18d。[结论]在柑橘上使用25%的噻嗪酮悬浮剂兑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166.7~250.0mg/L,施药2~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柑橘上的安全期可定为14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的核桃林下复合种植模式,对发展核桃林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核桃林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包括:核桃+甘蓝+甘蓝(简写为HGG)、核桃+甘蓝+马铃薯(简写为HGM)、核桃+白菜+大豆(简写为HBD)、核桃对照(简写为HCK))和农地对照(玉米+甘蓝,简写为NCK)为对象,研究各模式表层(0~20 cm)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核桃林下复合种植模式与农地对照(CK)相比,土壤容重降低4.6%~17.6%,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分别增加2.4%~14.8%、2.8%~29.1%和2.6%~23.1%;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分别增加5.1%~14.9%、3.9%~12.5%、25.1%~112.5%、11.4%~47.1%和0.2%~2.7%;HGG和HGM模式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1.9%和5.0%,而其余模式降低6.1%~28.3%,HCK模式速效钾含量降低17.4%,而其余模式增加20.4%~52.9%;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分别增加21.4%~54.3%、19.2%~58.1%、17.8~58.4%和21.2~54.6%;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9.3%~57.8%、16.6%~56.7%、6.2%~30.8%、8.9%~41.1%、4.2%~14.3%和1.4%~38.6%;各模式土壤肥力综合值增加69.6%~431.3%。【结论】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HGG模式最佳,对发展研究区林下经济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9%,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35~43 cm,Ⅲ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为45~49 cm;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为Ⅰ、Ⅱ期,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和25~27 cm。东经海域雌性个体性成熟以Ⅰ、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9~35 cm和35~43 cm。西经海域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分析认为,调查海域渔获均为秋生群,东经海域主要以大型群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广西浦北县小青柑陈皮普洱茶产品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浦北县不同厂家的小青柑陈皮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其理化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小青柑陈皮普洱茶水分含量为7.25~11.50 g/100 g,总灰分含量为5.2%~7.9%,水浸出物含量为26.4%~33.4%,茶多酚含量为5.1%~13.1%;铅含量为0~0.079mg/kg,砷含量为0~0.062 mg/kg,镉含量为0.015~0.034 mg/kg,铬含量为0.73~1.02 mg/kg,铜含量为8.65~15.7 mg/kg;所检测的16种农药残留项目中的5种(六六六、联苯菊酯、硫丹、丙溴磷和毒死蜱)部分样本中有少量检出,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也有不同数量的检出,所有检出结果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其余农药残留项目和所有样本中的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表明广西浦北县小青柑陈皮普洱茶理化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符合标准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蓝孔雀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孵化条件为:孵化温度1~7d为38.50℃,8~15d为38.00℃,16~21d为37.80℃,22~24d为37.50℃,25~28d为37.80,相对湿度1~7d为65%,8~15d为60%,16~21d为60%,22d~24d为65%,25~28d为70%。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年两地的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3.0 d、8.3~12.3 d,属于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在180~270 g(a.i).hm-2的施药水平下,施药3~4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 d,施药后距采收间隔期为1、3、5、7 d,嘧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南宁市为0.039 2~0.213 5 mg.kg-1,上海市为0.017 2~0.182 6 mg.kg-1;嘧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南宁市为0.203 2~0.945 6 mg.kg-1,上海市为0.205~1.440 1 mg.kg-1。  相似文献   

17.
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两地的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3.0 d、8.3~12.3 d,属于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在180~270 g(a.i).hm-2的施药水平下,施药3~4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 d,施药后距采收间隔期为1、3、5、7 d,嘧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南宁市为0.039 2~0.213 5 mg.kg-1,上海市为0.017 2~0.182 6 mg.kg-1;嘧菌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南宁市为0.203 2~0.945 6 mg.kg-1,上海市为0.205~1.440 1 mg.kg-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我国马铃薯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理论数据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和<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16、208~316、136~208、90~136、59~90、39~59和<39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1、25~51、13~25、6~13、3~6、1.5~3和<1.5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和<4 mg/kg;我国土壤速效钾(NH<sub>4</sub>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和<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和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sub>2</sub>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113、45~225、68~338、90~450、113~563和135~675 kg/hm<sub>2</sub>,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2~60、24~120、36~180、48~240、60~300和72~360 kg/hm<sub>2</sub>,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21~105、42~210、63~315、84~420、105~525和126~630 kg/hm<sub>2</sub>。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甘薯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上甘薯生产的肥料当季利用率,在日照市、平阴县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了甘薯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基础养分含量高的褐土,施肥使甘薯减产,CK处理的济薯22和济薯18获得了最高产量;对于基础养分含量低的褐土,NPK处理的济薯22获得了最高产量;而棕壤上,济薯18和济薯22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处理分别为NPK和NK处理。济薯22对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6.39%~43.39%、4.95%~7.94%、负值~59.33%;济薯18对氮、磷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负值~31.02%、负值~3.15%和负值~30.36%。济薯22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4.36~5.77 kg、P2O5为1.76~2.24 kg、K2O为4.41~7.06 kg;济薯18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6.30~7.98kg、PO为2.75~2.96 kg、KO为6.49~6.94 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Bellamy和福本脐橙在广西的性状表现。[方法]研究了Bellamy和福本脐橙在桂林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结果性能、果实性状、适应性与抗性,并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Bellamy和福本脐橙均表现生长快、结果早,较抗旱。其中,Bellamy脐橙树势稍弱,树形开张,树冠扁圆头形,脐黄落果率为19.42%~39.46%,裂果率为3.18%~7.85%,4~5年生株产量为9.00~12.62kg,果实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成熟,单果重为149.40~179.25g,固形物含量为10.2%~15.2%,甜酸适中,化渣,表现为早熟、高产、优质、脐黄中等、裂果少;福本脐橙树势稍旺、树形稍开张,脐黄落果率为8.21%~33.88%,裂果率为2.79%~14.7%,4~5年生株产量为7.83~24.63kg,果实11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熟,单果重为225.05~286.40g,固形物含量为11.0%~13.4%,甜酸适中,化渣,表现为早熟、高产、优质.脐黄、裂果较少。[结论]2个品种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