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北京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为暖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及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4种典型林分类型(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针阔混交林(Pine-poplar mixed)、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分别设置3块 (20 m × 20 m) 标准样地,采集0 ~ 20 cm土层土样,分析相关土壤性质,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不同土壤特性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结果 4种林型下共测定出4门6纲13目16科29属。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蒙古栎林。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在已鉴定的土壤固氮菌中,各林型以变形菌门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广泛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RDA分析显示,土壤特性能解释固氮菌群落变异的65.48%,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 4 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 结论 北京海坨山地区土壤固氮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土壤特性、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有助于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区域生态压力,其土壤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绿化效果以及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南沙滨海公园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广州南沙滨海公园内表层土壤钾素的供应较为充足,但整体养分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该文依据林分标准地的调查结果,对人工侧柏群落的持水量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侧柏林的持水能力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半人工小群落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群保存及生长指标综合指数,以间代灌木后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对照标准,以直接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不作间阀的灌木环境对于乔木种各的适宜度对比分析,再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和方法,以乔木种群优势和良好的林相,尽快发挥也风消浪效果,改造后所形成的半人工小群落合理的乔灌比例和最大的生产力、合理的乔木各结构、 落的可持续性更新的长期发挥效益等方面进行多目标综合决策,从中选出了改造我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杉木人工林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理论,从数量分布、垂直分布、季节性变化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代的灰关联分析和关联极性分析与传统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4个红树植物乔木种群被人工引入一个次生灌木群落后对原群落及其种群的扰动效应,扰动性质,强度和机制,揭示了原群落中的两个灌木种群受扰动后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性。据此,为改造与此同类的红树林灌木群落及利用种群对种群进行生物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600、2500、3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特征和响应机制,评估不同人工林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样地采用"S"型布点采样,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并进行混合,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软件,获取并分析辽西北风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并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能显著增加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的C/N。该区人工林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真菌属类群为Guehomyces、被抱霉属及青霉菌属。NMDS和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显著,都可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樟子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较大,而杨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与针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较大。土壤pH、速效磷、DOC和C/N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的主要因子。[结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特性及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杨树人工林显著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因此,在辽西北风沙区种植杨树较针叶树能更好地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然黄竹群落的群体结构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 Munro)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热带季雨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天然丛生竹林。本文从生态学和群落学的角度就其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表明,天然黄竹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它起源于热带森林,因适应性强、易繁殖、生长快等特性而在某些地段得以发展并逐步形成次生单优群落。其中以竹为主的竹木混交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和多样性差异,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15、30、36、42、49和56 a林龄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1)研究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共获得细菌32门80纲154目308科531属。其中,放线菌门(32.71%±3.74%)、变形菌门(23.14%±2.13%)、酸杆菌门(16.22%±2.75%)和绿弯菌门(9.00%±1.23%)为主要优势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土壤中分别升高至7.16%和7.47%。沙地营造樟子松后,土壤中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并在林地土壤中出现了Crossiella spp.。2)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获得真菌6门25纲88目184科369属。其中,子囊菌门(70.12%±11.17%)是主要的优势门。接合菌门的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中逐渐升高至15.20%和23.42%。沙地樟子松人工...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群保存及生长指标综合指数,以间伐灌木后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对照标准,以直接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不作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于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对比分析;再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和方法,以乔木种群优势和良好的林相、尽快发挥防风消浪效果、改造后所形成的半人工小群落合理的乔灌比例和最大的生产力、合理的乔木种群结构、群落的可持续性更新和长期发挥效益等方面进行多目标综合决策,从中选出了改造我国普遍存在的次生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的较好乔木树种和确定较佳的改造方式。结果表明:不作任何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三个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大小依次为:红海榄>木榄>海莲;相对于直接引进方式而言,块状间伐灌木后引进乔木种群的改造方式可明显提高乔木种群的保存和生长发育效果;以直接引进乔木种群的方式改造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按乔木种群的优劣次序可排列为:红海榄→红树→木榄→海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策略的树种选择提供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分析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4个乡土树种(马尾松、红锥、米老排和火力楠)人工林和外来树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0~20 cm)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5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结论 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看,在该地区营建乡土树种人工林与外来桉树人工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广州长岗山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广州市长岗山地区的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粉单竹(Bambusa chungii)林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4种林型进行了为期1 a的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城市森林中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季节变化。共观察到原生动物7纲22目62科102种,其中撕拉虫属(Tillina)、四鞭虫属(Tetramitus)、吴氏虫属(Woodruffia)和小胸虫属(Microthorax)4个属为优势属,占总数的77.71%。土壤原生动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呈现夏冬季密度大且波动大,春秋季密度小且较平稳的规律。从土壤原生动物的垂直分布来看,占总数94.99%的土壤原生动物集中在凋落物层,呈现很强的"表聚性"特点;不同林地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都在中等不相似至中等相似,这种分布情况表明土壤原生动物的分布不是随机的,随着小生境的变化,种类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性的影响,以豫东南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桂花、合欢、栾树和女贞)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土壤样品和室内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大团聚体(>0.25mm)含量最高,占林地土壤总团聚体的69.63%%~97.30%,粒径0.25~0.15mm团聚体含量最低,且不同林分类型下各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呈现不同的差异。②表层(0~10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表现为栾树>合欢>桂花>女贞,分形维数(D)排序则与之相反,变化范围为2.515~1.653,栾树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强。③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表现为合欢最高,栾树最低,变化范围分别为45.76~7.65和17.78~3.49g/kg。④回归分析表明,女贞林分下土壤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最强,土壤有机碳可解释17.5%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研究得出该地区栾树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合欢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西山林场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多年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油松人工林以近熟林和成熟林为主,成熟林面积和生物量大幅增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面积和生物量明显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的立地类型为低阴中松,单位面积生物量按大小排序: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8.
鹤山丘陵综合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于1984年建立的.建站十几年来,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植被状况良好,在该实验站生态系统恢复的初期,曾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群落进行过研究(李健雄等,1995;谭炳林等,1997).为了更全面地反应目前该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的状况,更客观地评价该生态系统的功能,2002年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曾对2002年10月的单次调查结果进行过报道(刘桂林等,2003;2005a;2005b),并比较了蝗虫、蜻蜓和蝴蝶3类昆虫的变化动态(刘桂林等,2008).本文重点报道了2002年各季节鹤山丘陵实验站4种人工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刘文慧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2):117-120,139
从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中选取了48个样地对怀柔山区的油松人工林群落进行分析,得到怀柔山区油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为82.8 m3,平均株数密度为2 083株/hm2。采用《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48个600 m2的样地分为5个群丛组,15个群丛。计算了各群丛不同层次上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蓄积、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差异比较大,油松人工林群落的组成成分比较简单。H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趋势和H相近,D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西南桦是我国西南热带山地及南亚热带地区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速生阔叶造林树种。以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营造的7~12年生的西南桦人工林为对象,从该人工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特征、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人工林的病虫害观察等方面,并与当地的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次生林3种天然林作比较,对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