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蛙油是从雌性青蛙体内提取的名贵中药材,在医药保健等方面有广泛用途。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国内已生产出“蛙油精”、’“活性蛙油”、“丽人丸”、“冰塔王高级饮料”等药品或保健品畅销市场。蛙油成了国内市场的抢手货,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纷纷从中国进口。1公斤蛙油市场售价高达2000~3000元,国外1500美元。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蛙油产量不足20吨,而市场需求量在100吨以上。过去,人们养蛙仅仅限于提供肉食,而忽视了蛙油的开发利用。据专业户反映,提取1公斤蛙油只需200~250只雌性青蛙,剥油后的蛙体还可食用。饲养1对林蛙1~2年后至少可提取蛙油1公斤~2公斤,可见,从事以蛙油产品开发为主的养蛙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饲养青蛙,提取蛙油,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种源易得,尤以生长于山川石洞、沼泽土壤与枯木草丛中的林蛙更佳,采用网箱饲养,效益可提高5~10倍以上。开发蛙油前景广阔@蔡周良$湖南会同县潭城技术学校!418300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被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现将棘胸蛙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排灌容易、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荫蔽凉爽的高山地带(海拔在600米以上)建池,以涌泉水、山涧水和地…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1875)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也是江西山区特有的蛙种,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地区对棘胸蛙的俗称,也是庐山特产“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首。  相似文献   

4.
眼下,河南省正阳县付寨乡双台村养蛙专业户李海彦依靠池塘混养鱼蛙可忙坏了。他在自家承包池塘里养殖美国青蛙已先后产下几万只卵,且有的已孵化成小蝌蚪。据李海彦介绍,他一年仪出售种蛙、成蛙和蛙苗就赚了一万八千元。  相似文献   

5.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9年,新宾县林蛙协会与有关部门协作,采用新药“诱变一号”进行雌蛙诱变试验,取得成功,雌蛙率都在80%以上,最高者达92%。“诱变一号”容易购买,施用方法简便,用药时间短,计量单位也容易掌握。而且价格比“雌二醇”低数十倍,每只蛙的用药成本3分钱左右,便于大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放养黑斑蛙蝌蚪对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75只/m2、105只/m2、135只/m2、165只/m2和195只/m2五种蝌蚪放养密度,比较了不同蝌蚪放养密度下黑斑蛙个体的生长差异,建立了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长的生长模型,进一步拟合了体长、头宽、后肢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蝌蚪放养密度对体长、头宽、后肢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体长、头宽、后肢长均与体质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拟合度达0.956 3;75只/m2和135只/m2组黑斑蛙的体质量与养殖时长间的生长曲线(?)值均为2.33,显著高于165只/m2和195只/m2,且体质量分布中,40g以上的黑斑蛙个体重比例最高的为135只/m2,高于其他处理组。从生长角度考虑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合理的放养密度为在135只/...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在养殖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笔者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l%,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l公斤,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l公斤,节省了大量的饲料,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稻区稻蛙共生的适宜养蛙密度,在贵州典型稻区遵义市播州区和天柱县栽培相同水稻品种下,投放黑斑蛙0只/667m2、0.5万只/667m2、1万只/667m2、1.5万只/667m2、2万只/667m2进行稻蛙共生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蛙共生条件下,黑斑蛙不同投放量对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黑斑蛙生长有影响,存活率播州区以投放密度0.5万只/667m2的最高,达58.02%,随投放密度增加而降低;天柱县以1万只/667m2最高,达58.30%,在1万~2万只/667m2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从纯收益看,播州区的最适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纯收益为2 983元/667m2;天柱县为1万只/667m2,纯收益为4 765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贵州稻区稻蛙共生适宜的养蛙密度,在贵州典型稻区遵义市播州区和天柱县栽培相同水稻品种下,投放黑斑蛙0只/667m2、0.5万只/667m2、1万只/667m2、1.5万只/667m2、2万只/667m2进行稻蛙共生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蛙共生条件下,黑斑蛙不同投放量对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黑斑蛙生长有影响,存活率播州区以投放密度0.5万只/667m2的最高,达58.02%,随投放密度增加而降低;天柱县以1万只/667m2最高,达58.30%,在1万~2万只/667m2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从纯收益看,播州区的最适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纯收益为2 983元/667m2;天柱县为1万只/667m2,纯收益为4 765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五月听蛙歌     
我老家在农村,不靠大山,不近江河,很少听到鸟鸣,也很少看见鱼游,唯独以蛙为邻。小时候我爸常对我说,三月闻花香,五月听蛙歌。我几乎就是蛙歌伴着长大的。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进城看大戏,更没有钱买个收音机听听。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月光下,或听大人教唱“月光光,水光光,照得姐姐洗衣裳……”之类的儿歌,或聆听田蛙唱歌。我家破屋后面的田野和水塘,是一些田蛙生息繁衍的地方。夜里,蛙鸣宛如一支支赋有情感的歌。多年相伴,我终于听清了蛙音,读懂了蛙意。透过蛙声,可以看出田蛙也有悲欢离合的经历和…  相似文献   

12.
新邵县养蛙专业户黄保华,自2002年以来一直采用温室饲养美国青蛙种蛙和商品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冬季和早春露地养蛙,蛙处于休眠期,基本不长;而在温室内,蛙照常生长,可在春季反季节上市,价格提高1倍以上。在温室饲养,刚掉尾的幼蛙7天可增重1倍;50克以上的幼蛙半月可增重1倍;200克重的成蛙1个半月可增重1倍。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 .1875)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也是江西山区特有的蛙种,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地区对棘胸蛙的俗称,也是庐山特产“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首。该蛙单只体重可达200g以上,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缓激肽素,具有滋补强身、清热解毒、防癌抗癌的药用价值。从全国来看,棘胸蛙的养殖业空前发展,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江西等地都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适宜棘胸蛙的人工驯养繁殖。从1985年开始,先后有一些大专院校和养殖户开展棘胸蛙的生物学、人工驯养和繁殖研究,基本形成了棘胸蛙的人工驯养技术路径,但各地生态条件的变化,如何找到适合当地棘胸蛙的养殖技术,这是棘胸蛙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笔者从2006年开始开展庐山石鸡(棘胸蛙)养殖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养殖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养殖技术,使其在棘胸蛙的仿生态繁养技术中更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蛙视觉生理的特殊,只能看见活动的东西,因此,它们只吃活动的饵料,不吃静止的饵料.但因活食价格高,来源有限,极大地影响了商品蛙的规模化养殖.因此,解决蛙摄食人工饵料是发展商品蛙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根据大量试验,蛙在人工诱导下,建立条件反射,可改变食性,顺利取食人工饵料,达到驯化的目的.现将驯食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疣狭口蛙的两性异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和比较采白昆明东北郊的131只成年多疣狭口蛙Kuloula verrucosa标本(72059旱),同时野外观察雌雄蛙的伏卧姿势、运动方式和繁殖行为.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吻长、鼓胰直径、内脏突长、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7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对与体长相关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雄蛙前臂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蛙,雌蛙后肢全长和足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雄蛙.雄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均大于相同体长雌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繁殖期雄蛙前肢内侧及胸腹部布满分泌物,雌蛙元.雄蛙为2/3蹼,雌蛙约为1/3蹼.雄蛙具单咽外声囊,雌蛙元.雄蛙肛郝疣粒大而光滑,雌蛙肛部疣粒细长而尖.  相似文献   

16.
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饲养、两栖类血液生理学和比较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水城地区的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aa spinosa)和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3种棘蛙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大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棘胸蛙,又名山鸡,坑蛙、石林蛙、黑斑蛙,还可称棘蛙,是两栖纲蛙科动物,终年在深山溪涧或岩沟里,过着水陆两栖生活。主要摄食昆虫、小虾、小蛇、螺、蚬等活动生物体,辅以杂草等值物性饲料。棘胸娃皮的颜色带有青、黑、白等花色,肉全部是白的,细嫩味美,富有营养,具有滋阴去燥的药用功能,是高级筵席上的佳肴,有“山珍佳品”之美誉。但是这种“山珍”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市场上有少量人工捕捉来的野生棘胸蛙出售,但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份施用农药,化肥和滥捕蛙族,导致农田生态严重破坏,田间蛙类几乎绝迹,农作成本也逐年上升,以至现在人们再难见到古代诗人描绘的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自然景象,稻田养蛙即是利用稻、蛙这种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田养蛙方法简单,效益可观。每667平方米稻田一季稻熟可  相似文献   

19.
稻田稻蛙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产兼作方式,打造稻与蛙结合生产的生态链,既能实现生态环保,又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铜仁市稻田养蛙新技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从场地选择、田间工程、前期准备、蛙苗放养、水稻栽插、投喂管理、日常管理7个方面介绍稻田养蛙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南康市凤岗镇天子村卷坑小组村民刘经华瞄准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投资近二万元,发展商品蛙生产,初见成效。刘经华一家三口人,丈夫在广东省当小包工头,6岁的儿子在校读学前班。1999年春,她在广东探亲期间,偶尔在《江门文艺》杂志上看到一则养美国青蛙的信息后,便萌生了养蛙的念头。1999年6月,她从大余县以每对成品蛙148元的价格购进8对美国种蛙进行繁殖。她选择了一处排水方便的稻田,开沟筑池养蛙。2000年,刘经华出售成品蛙六批,总重1250多公斤,收入达2.6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她购买了一台爆花机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