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3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粳稻品种六千辛、苏秋、苏蕾转育成的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在8个主要经济性状上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千粒重4个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②不同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BT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较小,红莲型不育系次之,野败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最明显。因不育细胞质效应只表现在与不育性相关的性状上,选择可恢复性好的不育系与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配组,可提高杂种F1的结实率,从而消除或减小不育细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主要有萝卜胞质不育型、波里玛胞质不育型、nap胞质不育型、陕2A胞质不育型及其他胞质不育型.尚未见报道以榨菜胞质不育型育成的甘兰型细胞质不育系.本研究利用榨菜不育材料为胞质不育源,以甘兰型油菜为受体,经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初步育成具有榨菜不育胞质的甘兰型油菜细胞质不育系"93-12A",经花期镜检及田间鉴定,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双隐性核不育和三隐性核不育是中国油菜杂优育种中利用的2类重要核不育材料。双隐性核不育ms1、ms2基因和三隐性核不育ms3、ms4基因是2套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彼此独立控制育性。以前曾提出三隐性核不育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隐性核不育基因的作用可能是非专一性的假设。本试验对油菜双隐性核不育材料9A130与三隐性核不育"临保系"1740C的杂交F1、F2、F3,以及F2可育株与双隐性核不育株测交后代育性分离比进行分析,结果不支持以前提出的假设。说明,隐性上位基因rfrf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的抑制作用是专一性的,即rfrf仅对ms3、ms4有抑制作用,对ms1、ms2不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度和育性分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小麦K、V型两种雄性不育系在恢复度及育性分离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型不育系较V型不育系容易恢复,二者平均自交结实率相差57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K、V型不育系在育性分离上差异显著。与K型不育系相比,V型不育系杂种F2代及回交一代中均出现较多的全不育、高不育株,而全育株频率较低。K型不育系与V型不育系在育性恢复上存在着不同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7.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近等不育系是指除对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存在差异外,其他遗传背景与不育系完全相同的水稻品系,培育近等不育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不育系。介绍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选育途径和育种实践,指出并分析了水稻近等不育系在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近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和加快不育系育种进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3个全同胞型二元不育系、11个回交型二元不育系和10个半同胞型二元不育系及其10个亲本纯合不育系,分别与南恢04、明恢86、辐恢838、先恢207和密阳46等5个恢复系按照NCⅡ交配设计配制了50个单交种和120个改良单交种,按随机区组的随机模型分析方法,对二元不育系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按照方差分析的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三类二元不育系与纯合不育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三类二元不育系单株产量和有效穗数的一般配合力都比纯合不育系极显著增加,回交型二元不育系和半同胞型二元不育系结实率的一般配合力也极显著高于纯合不育系,其他性状上二元不育系和纯合不育系没有明显差异.在水稻改良单交种育种中,以双亲具有近亲关系的二元不育系作母本进行适当配组,有可能选育出比相应单交种产量更高的水稻改良单交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在不同不育株率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38.89 %~50.00 %;2008年减产55.34 %~65.80 %.不同施氮量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减产41.83 %~76.34 %.不同播种期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50 %~58.76 %,2008年减产50.40 %~58.04 %.大面积移栽种植不育株减产47.28 %,大面积直播不育株减产45.33 %.以上试验不同处理不育株减产幅度为38.89 %~76.34 %,总体平均减产54.61 %.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育株减产幅度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育株减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 ,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 ,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性的新不育系 ,经 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 ,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 ,不育性彻底 ,双低品质稳定 ,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雄配子,而雌器官发育正常,可接受外来花粉正常结实的一种生物学现象。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互作共同起作用,影响了植物花药的绒毡层和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从而导致植物体花粉产生败育。在生产上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雄性不育现象无论是在遗传方向还是分子水平上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对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中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及分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的相互关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及目前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和生产应用等方面。许多研究确定了部分雄性不育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与雄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克隆了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的DNA片段,为加快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有关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互作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探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育种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2个方面概述水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及导致不育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及细胞器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三个方面综述了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线粒体基因组通过重排产生具有新功能的嵌合基因(开放阅读框架)或改变其下游紧接着基因的表达模式、功能,引起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特异基因表达或结构的改变引起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 1.1雄性不育材料利用该课题组的4份大麦雄性不育育种材料2001—17、2001—37、2001—84、2001—116,自2005年起有针对性的进行杂交组配,对其后代进行育性观察。  相似文献   

16.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三系是在综合了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根据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的不同,将GCMS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DGCMS)和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RGC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1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了前人对植物雄性不育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讨论了雄性不育性的产生原因及育性水平与生理生化反应的关系,提出了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新解释——变异基因假说。并据此假说讨论了产生雄性不育的可能途径及类型,解释了现有植物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烟草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叶绿体DNA与雄性不育;核DNA与雄性不育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类型及各自的研究进展,造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以及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微量花粉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扼要评论.指出只有培育出不育性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微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