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彭爱明 《饲料工业》1996,17(5):12-12
鱼类的感觉机能对饵料形态特征的影响江苏省泰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彭爱明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不论使用动物性饵料还是植物性饵料,鱼类对其都有不同的嗜好习性,这一嗜好习性都是由鱼类感觉机能的作用所致。鱼类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因此,专...  相似文献   

2.
在养鱼生产上,为提高鱼类饵料的适口性、摄食强度和饵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四法。1添加艾叶可促进生长艾叶(艾蒿)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植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等。  相似文献   

3.
磷在鱼类生长、代谢、骨骼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水中磷的含量低且鱼类对水中的磷利用率很低,鱼类所需的磷大部分源于摄食的饵料.文章从鱼类饵料中磷的来源与形式、不同形式磷的利用率、适宜的钙磷比、磷需要量的评价指标以及海水鱼与淡水鱼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鱼类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对胡子鲶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子鲶鱼属于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是一种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优良食用鱼类.在鱼类的饲养中,饵料是养殖的重要因素,其中摄入的营养物质合理与否都会影响鱼的产量.现就黄粉虫的不同虫态及其代谢物添加于饵料中,观察胡子鲶鱼苗的生长性能,为其在胡子鲶鱼苗培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鱼类对微量元素利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鱼类对微量元素利用特性的研究佐藤秀一近年来,鱼类等养殖业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与此同时,关于鱼类对饵料中各种营养需求的基础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虽然淡水鱼、海水鱼对无机物需求量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清楚了,但是,关于鱼用饵料中无机物的研究仍然是发...  相似文献   

7.
L──肉碱在鱼类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向枭  唐龙碧 《饲料工业》1999,20(5):30-31
L-肉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L-肉碱,不但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鱼体重,还能节约蛋白质,增加氮贮,减少水体中NH3-N含量,改善水质和提高鱼类的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就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和引起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鱼类也逐渐开始活动觅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投饵施肥,可促使鱼类加速恢复生机。那么,春季应当如何给成鱼投饵施肥呢?方法是: 采取间隔投喂法,一般2—3天投喂一次,早春时以晴天中午投喂为宜,让鱼在中午的2—3小时内吃完,数量由少到多,品种由精到粗。这期间选用容易消化的商品饵料,如颗粒饵料、饼类、麸皮以及一些适口的鲜嫩菜叶和青草等。清明以后,水温逐渐上升,但鱼类的消化率还不强,投饵也只能逐渐增加。从谷雨至夏至,鱼类食量逐步增大,投饵可适当增加,但也不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投喂是提高鱼类饵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的关键。本文介绍几种提高饵料利用率的方法。1制成颗料饵料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将各种原料按一定配比制成适口颗粒饵料 ,饵料营养应全面 ,蛋白质含量要高 ,在水中稳定的时间要长 ,散失要轻。2增加投喂次数饵料在鱼肠道停留时间短 ,生长旺季时鱼类新陈代谢快 ,对饵料利用率低 ,因此 ,在总投量不变的情况下 ,应减少每次投喂数量 ,增加投饵次数 ,使鱼类始终处在半饥饿状态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降低饵料系数。3调节好水质水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鱼类摄食的效果 ,水质好溶氧高 ,特别是水中溶氧分布状态好…  相似文献   

11.
网箱养鲤合理投饵对饵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鲤合理投饵对饵料效率的影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志慧在鱼类养殖中,饵料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养鱼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往往不予忽视。网箱养鱼是模拟鱼类在大自然的生态条件,再加上人们对鱼类进行饲养研究后,所摸索出来的一条集约化养殖方式。网箱养...  相似文献   

12.
观赏鱼与其它几种宠物一样,需要六大均衡而全面的营养素。不同的是鱼生活于水中,喜吃饵料,食量也较小,食物较为单一,只要主饲料即可满足其需要。饵料可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合成饵料。观赏鱼宠物饲料的开发,一方面可养殖鱼喜欢吃的动、植物,直接销售;另一方面可人工合成,生产成微颗粒状的商品。天然饵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尤其利于促进性腺的发育。常见的天然饵料有水蚤、水蚯蚓、草履虫、孑孓等动物性饵料以及鲜嫩蔬菜、芜萍等植物性饵料。人工合成是主要的方式,微颗料状的鱼类宠物饲料方便、卫生、易保存。现举一例配方:蚕蛹粉…  相似文献   

13.
碳水化合物是鱼类饵料中含量较大的营养成分,不仅可作为鱼类活动的能量,经代谢构成鱼体自身物质,还影响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因此,评定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不能单考虑其被消化吸收的情况,而应综合考虑对鱼类生长、饵料效率、蛋白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一)鱼饲料的营养功能鱼类从生存环境中摄食饲料饵料经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物质,使鱼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同时,饵料还为鱼类维持健康活力、修补损失、提供能量,这些生物学过程被称为鱼类的营养过程。鱼类的饲料是指含有营养素的物  相似文献   

15.
提高化肥养鱼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化肥养鱼的原理与特点 化肥养鱼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施肥向水体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使水生维管束植物、固着生物、自养细菌等数量增加,在满足滤食性鱼类摄食的同时,也为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食料。化肥养鱼与农田施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作用机制复杂且具有双重效果 施入水中的化肥不能作为鱼类的直接饵料,而是为鱼类的基础饵料绿色植物提供养分。这些绿色植物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大量生长繁殖后,一部分被鱼类摄食成为直接饵料,另一部分则被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摄食,间接为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16.
窦光宇 《野生动物》2001,22(3):46-46
在童话故事中,动物是用人类的语言说话的。其实;在广袤的动物世界中,它们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不仅充分掌握了这些规律;还能够利用动物语言来为人类的进步眼务,不断取得喜人的成果。 生活在水中的各种鱼类,可以通过声音、化学物质以及光、电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鱼类语言对人类埔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外有一种有趣的钓鱼方法;在钩钩的周围拴几条金属假鱼,里面装上小铅弹。扯动系线;就会从假鱼中发出“沙拉拉”的声响。很像一些鱼索食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正是吸引鳕鱼、鲶鱼等鱼类上钩的最好诱…  相似文献   

17.
“8 0∶2 0”池塘养殖技术是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 ,美国大豆协会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适用技术。它是一种以投喂颗粒饵料为基础、结合了中国传统混养技术和现代单养技术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其概念是 :在池塘中放养一种摄食颗粒饵料、具有较高价值、受消费者欢迎的、规格一致的主体鱼 ,收获时主体鱼约占总重的 80 % (也可以是 90 % ) ,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摄食颗粒饵料的“服务性鱼” ,如滤食性鱼类 (有利于净化水质 )和肉食性鱼类 (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 )占 2 0 %。传统的中国混养技术以其高产量和高生产效率著称于世 ,但是这…  相似文献   

18.
《广东饲料》2021,30(5)
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随着我国鱼类养殖业迅速发展,鱼类肉品质的研究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鱼类的品种、饵料、环境、加工和贮藏等因素影响鱼类肌肉品质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鱼类肌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饲料》2007,(6):28-28
1、选择优良的青饲料品种。目前比较常见的优良青饲料有黑麦草、苏丹草、苦莫菜、橡草、串叶松香草、浮萍等。不同的青饲料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有的甚至有显著差异。如人工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其饵料系数为25~30,是一般野生杂草的1/3左右。因此,选择优良的青饲料品种是非常重要的。在鱼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也应选择不同的优良青饲料。  相似文献   

20.
鱼类消化酶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饵料的组成是重要影响因素。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重要淡水鱼养殖品种,但人工饲料一直是制约其养殖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消化酶恬性的影响,旨在为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