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选取体重接近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4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6个试验组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相同。用膨化大豆在平衡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的基础上逐渐替换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鱼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和3组的ADG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4、5、6组的ADG与前三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膨化大豆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完全可以取代全部的鱼粉。  相似文献   

2.
薄涛 《畜禽业》2007,(12):8-9
选用体重9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0头,根据体重大小性别比例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基础日粮+0.1%猪用复合酶制剂,试验期35d。结论是在断奶仔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使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6%,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了5.6%(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14元,经济效益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春雪等,选择32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120头,按血缘、性别、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膨化大豆设4个梯度,即Ⅰ组6.94%、Ⅱ组13.88%、Ⅲ组20.83%、Ⅳ组27.77%,配制4种断奶仔猪日粮,分别饲喂4组试验猪.试验分前期和后期各2周,至6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膨化大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与膨化大豆配合比例和断奶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择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45头,体重(9.00±0.60)k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试验1组为基础日粮+0.1%复合酶,试验2组以3%的次粉和2%的豆粕替代等量的玉米和鱼粉+0.1%复合酶,探讨不同营养水平下添加复合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2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6%和5.8%(P<0.05)差异显著;料重比下降5.93%和4.71%(P<0.05)差异显著;毛利收入增加9.62%和10.42%;仔猪腹泻状况也有所改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2组日增重下降了0.8%、料重比升高1.2%,但差异不显著,而毛收入增加0.8%。说明,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祥 《畜禽业》2006,(13):14-16
为研究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1±1)日龄断奶、(6.62±0.03)kg健康“长×大”杂交仔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日粮是在以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丁酸钠。试验期为21d。饲养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丁酸钠可显著降低断奶后1周的腹泻发生率(P<0.05),提高断奶仔猪7~21d的平均日增重(P<0.05),对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后第一周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降低隐窝深度(P<0.0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1±1)日龄断奶、(6.62±0.03)kg健康"长×大"杂交仔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日粮是在以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丁酸钠。试验期为21d。饲养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丁酸钠可显著降低断奶后1周的腹泻发生率(P<0.05),提高断奶仔猪7~21d的平均日增重(P<0.05),对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后第一周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降低隐窝深度(P<0.05)。  相似文献   

7.
选取体重接近的DLY(杜×长×大)仔猪4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试验1组仔猪日粮中锌为90mg/kg,第二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1500mg/kg,第三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2000mg/kg,第四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2500mg/kg,第五组日粮中添加氧化锌3000mg/kg,对各组仔猪生长性能进行方差分析,此次试验结果表明:高锌有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提高日采食量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涂华钦 《畜禽业》2006,(11):56-57
福建省龙岩市龙马畜牧饲料有限公司涂华钦,根据性别、体况等相一致的原则,将30头30日龄断奶长大或大长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2个重复(即设对照组、试验Ⅰ组、试脸Ⅱ组)。时照组以玉米、豆粕等配制饲粮,试验Ⅰ组以膨他全脂大豆替代50%的豆粕,膨化玉米替代50%的玉米;试验Ⅱ组日增重以膨化全脂大豆替代全部豆粕,膨化玉米替代全部玉米,其它饲粮组成不变,进行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3%,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7%和6.5%.  相似文献   

9.
选择60头(28±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代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自由采食和饮水。第Ⅰ组即对照组喂以玉米和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第Ⅱ、Ⅲ组即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分别添加0.03%和0.05%的糖萜素,即300g/t、500g/t,以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糖萜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分为预试期(7d)和正试期(35d)。结果表明:在仔猪28~70日龄阶段:(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糖萜素对断奶猪的增重、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料肉比方面,0.05%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和0.05%的糖萜素均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以添加0.05%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科海撷英     
《畜禽业》2006,(9)
●膨化玉米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王潇等选择9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I组为对照组,为普通玉米豆粕等配制的日粮;II,M,N组分别以占日粮20%、40%和60%含量的膨化玉米替代日粮中的玉米,其它饲粮成分不变。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膨化玉米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化玉米的各组都显著提高了0~14d的平均日增重;60%的膨化玉米组0~14d和0~28d的平均日增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膨化玉米的各组0~14d的料重比显著降低,但不同添加量间无显著差异;从平…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69±0.05)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7.72%、30.09%、33.05%、35.31%和37.57%的5种等能、等脂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探索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完善罗氏沼虾()饲料配方,降低罗氏沼虾饲料成本。研究采用3×2双因素设计,配制6组饲料,分别包含鱼油(fish oil,FO)、豆油(soybean oil,SO)、菜籽油(rapeseed oil,RO)三种脂肪源;200 mg/kg(200VE)和600 mg/kg(600VE)两个维生素E(VE)水平。养殖实验在温室水泥池中进行,每个处理3个重复,养殖期8周,每天定点定量投喂3次。结果显示,相对于FO组,SO和RO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下降(>0.05)。对于血淋巴抗氧化指标,在相同VE水平下,FO组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SO和RO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显著高于SO和RO组(<0.05)。在相同脂肪源下,600VE可显著提高FO组T-AOC活性,RO组GPX活性以及SO和RO组SOD活性(>0.05)。对于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C)受日粮影响显著(<0.05)。此外,日粮脂肪源和VE水平对肉质也有显著影响。其中,SO组肌肉鲜度和滋味强度较高;RO组鱼腥味较低;FO组肌肉亮度较高,气味强度较低。在200 mg/kg VE水平下,FO组肌肉硬度、胶黏性、耐咀性、黏性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植物油组(<0.05),而对肌肉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0.05)。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鱼油,豆油和菜籽油等植物油是罗氏沼虾更优质的脂肪源,VE在以鱼油为单一脂肪源的饲料中有一定的促生长和缓解应激的作用,且脂肪源和VE均显著影响肌肉品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降低鱼油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南极磷虾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南极磷虾粉蛋白分别替代饲料中的0(对照组)、20%、40%、60%的鱼粉蛋白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并以此饲料饲喂大菱鲆(37.36±2.12g)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南极磷虾粉水平对大菱鲆的成活率及特定生长率(SGR)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各组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替代40%组与替代60%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菱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大菱鲆各组间肌肉中氟残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肌肉中氟含量均在可食用范围内,大菱鲆各组间骨骼中氟残留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4.85%,40.48%,46.54%,51.54%,56.69%)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54.52±0.23)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4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1.54%和56.69%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4%饲料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RE)也显著高于34.85%、46.54%和56.69%组(P<0.05),但与40.48%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53.56%.(2)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鱼体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P<0.05).51.54%饲料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4.85%组(P<0.05),而与40.48%、46.54%和56.69%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水分含量表现出与粗脂肪含量相反的趋势.(3)饲料蛋白含量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血浆总蛋白(TP)以51.54%组最高,与56.69%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组(P<0.05);40.48%、51.54%和56.69%组间血浆尿素氮(BU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4.85%和46.54%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星斑川鲽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添加量为51.54%~53.5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0.05),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0.05);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2.71%的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结果显示,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血脂含量增加;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存活率在97.78%-98.8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饲料效率高于FM组、PBPH组和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SPH组(P<0.05);各实验处理组鲈鱼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组蛋白效率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FM组和YPH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饲料中添加FPH和YPH会显著增加花鲈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的花鲈鱼体粗蛋白含量高于FM组和YP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FPH组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所述,4种不同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花鲈幼鱼,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Bacillus)有氧发酵豆粕的肽类和活菌等含量丰富,为研究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的养殖效果,配制鱼粉含量为50%的大口黑鲈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用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进饲养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共配制了3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使用15%鱼粉提供部分饲料蛋白,2个实验组饲料分别用鱼水解蛋白和鸡水解蛋白替代了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对初始体重为4.16g左右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投喂,研究了其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水解蛋白组(PHf)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较对照组(FM)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鸡水解蛋白组(PHc)(P<0.05);3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3组实验鱼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PHf和PHc组的前肠和中肠黏膜皱襞高度大于FM组,且PHf组较FM组差异显著(P<0.05);3组实验鱼的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的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FM组前肠和中肠的肠壁厚度大于其他2组,且显著大于PHf组(P<0.05).大菱鲆饲料中使用鱼水解蛋白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在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方面要优于使用鸡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13~14℃下,将平均体质量(1.07±0.3)g的亚东鲑幼鱼养在100 cm×100 cm×60 cm圆形玻璃缸循环水系统中,密度为159尾/m3,水深约40 cm,投喂添加0%、0.1%、0.2%、0.5%、1.0%、1.5%和2.0%β-葡聚糖的饲料饲养60 d,研究β-葡聚糖对亚东鲑幼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代亮  李晓东  李艺  刘汉堤  曹萌  郑岩  孙娜 《水产科学》2020,39(3):324-331
选同一家系规格相似、健康有活力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光合1号”1龄雄蟹100只,分为4组,放入直径20 cm、高40 cm PE管(底部均匀钻12个直径为5 mm的孔洞)中,PE管置于120 L水槽中。用2个不透明烧杯将2只中华绒螯蟹分别倒扣于试验容器中,置于PE管两侧1 h。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的动脉膜中分别注射2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10^-8 mol、10-7 mol和10-6 mol的多巴胺液,利用闭路摄像头记录4 h内2只中华绒螯蟹打斗时长、次数、打斗分数及胜负关系等指标。打斗结束后,迅速取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多巴胺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华绒鳌蟹打斗时间最长,与各注射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量的增加,打斗时长下降。对照组中华绒螯蟹打斗强度低于10^-8 mol组,高于其他注射组,与各注射组间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多巴胺量升高,打斗强度下降,10^-8 mol组打斗强度最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打斗次数与10-7 mol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量的增加,打斗次数下降,10^-8 mol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10-7 mol组与10-6 mol组差异不显著(P>0.05)。打斗结束后,胜利方体内多巴胺含量与正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失败方(P<0.05)。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多巴胺极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打斗行为(P<0.01),随多巴胺注射量的升高,中华绒螯蟹打斗行为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