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倪田 《畜禽业》2000,(8):62-63
1 及时做好母猪的更新与淘汰,保持猪群始终处于良好的繁殖状态。种母猪的年更新率25%以上,公猪的淘汰率50%以上;1~2胎的年青母猪应占基础母猪的30%,3~6胎的经产母猪占60%以上,7胎以上的老母猪只占10%以下。 2 认真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其发情与发育,是保证母猪高繁殖力的基础。对后备母猪采取按体况饲养、适当控料的饲喂方式,使后备母猪的体况保持在五级评分的2.5~3分或十级评分的7~8成膘情。 3 后备母猪的配种必须在8~9月龄以上、发情2~3次以后,体重110~120kg上时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2.
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养猪配种实践中,不论是进行人工授精或者是自然本交交配,常常会发生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从而导致受配母猪屡配不孕,不能按计划配种繁殖,不仅增加了种公猪和受配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对保障当地养猪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张秀春  沈加红 《畜禽业》2003,(11):47-48
在养猪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谈谈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力。1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饲养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方法是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发育好、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奶头多且无异常,最好是两排奶头排列匀称且间隔较大,脐前有三对奶头的母猪留种。选留后的母猪要适当限制饲养,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配种前2周开始加料,达到2.0~2.5kg/d。饲料营养水平达到粗蛋白16%左右,矿物质、维生素要充足。2合理安排配种季节母猪配种最好选择在4月份至5月份,9月份至10月份再配种,这样反复循环可使母猪在春秋两…  相似文献   

4.
<正>1掌握母猪的生殖活动规律1.1母猪的适宜配种年龄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我国本地猪6~8月龄时体重50~60kg;培育品种及杂种猪8~10月,体重70~90kg开始配种较好。瘦肉型猪多要求在8~10月龄,体重在100kg以上开始配种。后被母猪初情期后,再隔2~3个情期开始配种,此时母猪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左右时开始配种,配种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屡配不孕母猪36头分为2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Ⅰ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1)受胎率,试验Ⅰ组比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2)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谈谈提高种公猪繁殖力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动物繁育上有一通俗比喻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种公畜在繁育上的重要性。种公猪的繁殖力就是指它的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它直接关系到母猪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怎样提高种公猪繁殖力,我们把在市家畜改良站20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物繁育上有一通俗比喻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种公畜在繁育上的重要性。种公猪的繁殖力就是指它的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它直接关系到母猪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怎样提高种公猪繁殖力。我们把在市家畜改良站20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人工授精应用催产素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本公司二元杂母猪(长大和大长)608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6头,试验组302头,两组均采用3次人工授精。试验组的处理方法为: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8~12h,用20IU催产素一次肌注,3~5min后实施第1次人工授精,随后相继间隔8~12h,进行第2和第3次人工授精。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仅在发情后8~12h后进行3次人工授精,输精间隔8~12h。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素对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产仔数影响不大,差异均不显著(P>0郾05),但对配种分娩率影响较大,不影响母猪断奶后的发情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种公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是猪场的核心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成绩的好坏,因"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近几个月来,重庆綦江县有几个猪场,不约而同地反映猪场的种公猪体况很好,但母猪配种后翻窝率越来越大,有的翻窝率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猪场的正常生产发展和经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称:"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由此可见,种公猪在猪的繁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饲养过程中要重视种公猪的培育和饲养管理,使公猪具有良好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完成配种任务。种公猪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种公猪的配种能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10)
对新断奶的母猪进行随机分组,采取了三种配种形式:1组先人工后本交;2组先本交后人工;3组本交。对其受胎效果和产仔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以先本交后人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1科学饲养按照种公猪的营养需要科学搭配饲料。粗蛋白水平不低于18%,至少含钙10~12g/kg,磷和胡萝卜素7~8g/kg。饲喂要定时定量。加强运动,每天2次,每次运动时间40~50min。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13.
唐厚贵  徐峰 《畜禽业》2010,(7):44-45
<正>随着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有序推进,我站被主管部门指定为猪人工授精供精中心,承担全区能繁母猪配种任务,2009年初已陆续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种公猪31头。我们组织技术人员,采用诱导、移身和综合调教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生猪品质,仁寿县先后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外种猪推广三元杂交。但外种母猪的生理特性和繁殖性能与本地母猪有差异,尤其受饲养条件的影响,常造成受胎率不高,翻窝量大。为了提高外种母猪在农村条件下的情期受胎率,对外种母猪的性行为表现、发情判断、配种方法和精液的运输等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在推广区内选择发情有阴户肿胀及粘液变化、骑背反应、绝食鸣叫、接受配种等情况的外种母猪作试验,并予以配种。1.2不同年龄的外种母猪开始发情行为后,按12~24h、25~35h、36~45h、4…  相似文献   

15.
刘刚 《畜禽业》2006,(8):28-32
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6)
<正>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饲养10~20头母猪养殖大户,已经有了自繁自养的观念,但因为不愿意请技术员,想降低饲养成本用场外个体配种人员赶公猪在场内配种。这种作法是很不科学的。其实配种是很简单的,笔者根据多年搞配种的实际经验,简单的总结一下几个要点,与广大养殖户共同探讨。1选好公猪要考虑场内母猪的品种,便于获取最好杂交优势,公猪品种好,能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种公猪在饲养管理利用过程中,如不科学饲养,合理利用,实行"有啥喂啥"的粗放式饲养和"只知赚钱过度使用"的办法。常引起种公猪因营养不良和过度使用而造成性欲下降甚至发生阳萎,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个月来,重庆市綦江县有3个猪场的种公猪发生了无性欲症状,致使猪场母猪无法配种。对3个猪场的种公猪  相似文献   

18.
刘刚 《畜禽业》2006,(15):28-32
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  相似文献   

19.
黄玉洪 《畜禽业》2007,(2):20-21
<正>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猪人工授精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康 《畜禽业》2010,(7):49-49
<正>猪的人工授精技术(AI),是现代国内外养猪业中一项先进的生猪繁殖技术,它是利用器具或徒手,人工采集公猪精液,经过试验室检查、稀释处理和保存,再输入发情母猪子宫内的一种辅助配种技术。这一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