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产地检疫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做好产地检疫可以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把动物疫病消灭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9)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和生产场之前所进行的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也是把疫病消灭在产地的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的关键措施,深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的首要环节。对如何解决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把住检疫三关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同忠  黄翠峰  王伟波 《畜禽业》2002,(8):Y063-Y063
所谓检疫三关即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查.只有把住这三关的检疫环节,才能有效查出疫病,找到疫源及时予以消灭.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1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整个检疫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是一切检疫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瑞森 《畜禽业》2023,(9):21-23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环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从分析动物产地检疫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意义入手,明确动物产地检疫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并对动物产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切实提升动物产地检疫质量和水平,从源头切断人畜共患病风险,避免动物疫病的大范围扩散,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预防动物疫病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深化动物产地检疫,加强产地地区动物检疫工作,才能更加迅速、及时、有效地发现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疫情。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力度与强度。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仍面临很多困难。分析了深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难点与痛点,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帮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更好地施行。  相似文献   

6.
杨富成 《畜禽业》2012,(6):53-54
通过对久治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的阐述,针对性的采取适应久治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逐步提高该县动物产地检疫的开展面和产地检疫率。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1)
动物产地检疫是在动物进行调运或者出售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产地检疫是保证畜禽健康的第一道流程,它可以迅速地发现染病的畜禽,并将其有效地控制。分析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冬梅 《畜禽业》2012,(6):39
<正>随着畜禽产品流通的增多,动物疫情的传入和传播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畜禽及畜禽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个关口,因此加强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对预防动物疾病  相似文献   

9.
傅晓  伍建军 《畜禽业》2008,(9):64-65
<正>动物产地检疫,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猪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如何将影响生猪的产品质量,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加强生猪产地检疫,严把检疫关,把病害生猪消灭在源头,为人民食肉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对加强生猪产地检疫,确保肉食品安全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高明 《畜禽业》2000,(11):51-51
某些局部地区动物疫病流行、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地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致致疫源随流通渠道传播扩散。农业部早就提出检疫工作的重心要向产地转移,其目的是为从根本上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和发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产地检疫仍是检疫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各地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基本未开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3)
动物产地检疫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生产上起到不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基层现行体制已满足不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需要,给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此,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雷丽芳 《畜禽业》2015,(3):65-66
<正>宾阳县在2014年初开始试点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至2014年底已经在3个县级屠宰场和5个镇6个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实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电子出证实施一年来,总体评价是好的,不仅杜绝了假检疫证明的使用,而且有效制止了隔山出证、委托出证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使检疫信息更透明,远程监督更便捷,增强了官方兽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禽重大疾病严重的流行,畜产品的产地检疫工作凸现出编制少、待遇低、整体素质差,检疫手段落后,重防疫、轻检疫及逃检或拒检等问题。提高动物检疫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签约式"产地检疫管理模式、合理进行职权分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7)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为切实做好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工作,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就农民自养自宰自食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的具体做法与体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俄拉 《畜禽业》2013,(8):72-73
产地检疫可有效防止各种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及时发现、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情传播,是减少动物疫病远距离、大范围传播,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实效手段。1制约动物产地检疫的主要因素1.1监管体系建设不健全严格的讲,我国当前法定的动物检疫监管主体是"动物卫生监督机  相似文献   

16.
张建峰 《畜禽业》2012,(12):64-67
<正>近年来,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工作和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有利促进了兴平市畜牧业健康发展,有利确保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积极开创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结合实际,简要分析兴平市动物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广兰 《畜禽业》2003,(2):62-62
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动物检疫工作从无到有,逐年发展,动物防疫机构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至2001年底,州县已经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5个,全州共有动物防疫监督员13人,检疫员73人。认真贯彻我国《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方针,初步建立了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监督和运输监督为保障,相互促进、层层把关的检疫工作程序,强化了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为本州畜牧业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有6个乡镇,占全州总乡镇数的15.9%;肉类市场开展检疫工作的有11个,…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1,(1):46-47
对农村畜牧业发展而言,动物疫病会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关注,深入分析农村动物产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家农业部对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以及水产品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独立成章首次写进了最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那么,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办法”。进一步做好水产苗种检疫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文。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1)
结合我国基层动物产地的检疫实际情况,从源头控制动物产地检疫,监督动物疫病产地检疫,实施保障措施。针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