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前,对马铃薯增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1、马铃薯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染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0~24℃、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该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几天的时间,薯苗就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马铃薯增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0℃~24℃、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该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几天的时间,薯苗就会出现大面  相似文献   

3.
一、马铃薯晚疫病(一)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成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无白霉,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我乡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无论山区和坝区均有发生,造成减产30%以上,严重时造成毁灭性损失,对马铃薯产生威胁极大。现将其发生原理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理—晚疫病的侵染循环马铃薯晚期的病症除了可以寄存在土壤里面之外,还可能寄生在一些比较容易感染的主体内部。其中,种薯一旦染病,那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马铃薯增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1.马铃薯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0~24℃,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该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几天的时间,薯苗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可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大量烂薯。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25%的甲霜灵500~800倍液,也可灌蔸土壤湿度大和小雨天也可用1:40的甲霜灵与半干半湿土(手握能成团,丢下亦能散开为度)拌匀后施于根部。2.青枯病为细…  相似文献   

7.
<正>一、晚疫病:该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轮。干燥时病斑变褐且脆,无霉层。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生育阶段密切相关。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在10天内可传遍全田,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赫章县农户精准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现蕾期,现蕾50%;初花期,开花5%;盛花期,开花50%)施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观察不同生育期施药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现蕾期施药对晚疫病防控效果最好,平均病情指数为27.36,在该时期防控下,马铃薯大薯数占比为18.52%,大薯重占比为35.47%;中薯数占比为61.73%,中薯重占比为58.72%;小薯数占比为19.75%,小薯重占比为5.81%;实现马铃薯商品率为94.19%。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属于茄科作物,块茎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我们以下介绍我地区常见的几种病虫害:1马铃薯晚疫病1.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  相似文献   

10.
<正>1真菌性病害1.1晚疫病对于马铃薯而言,晚疫病常发生于10~25℃的温度范围内,该病极容易在早高温高湿的环境内快速蔓延。在马铃薯生长中,一旦发生晚疫病,叶缘及叶尖表面即可见颜色为绿褐色、类似于水渍的斑点,斑点周边可见浅绿色晕圈。若环境湿度过高,斑点颜色为褐色,表面覆盖有白色霉层。若马铃薯植株茎部染病,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不同发生级别开展了拔秧处理防治晚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拔秧时间的延后,马铃薯的产量、大中薯率、块茎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拔秧处理与对照相比,烂薯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秧时期不同,烂薯率和防效也不相同,当晚疫病为0~2级时,拔秧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达到3级以后,防病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为选择适宜毕节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3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田间晚疫病抗性鉴定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37个品种中,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高抗的品种2个,中抗的品种7个,中感的品种12个,高感的品种16个;与对照威芋3号相比,增产的品种28个,减产的品种8个;毕薯5号、黔芋7号、BP50、Z-24、滇黔6号、青薯9号、Wy08-002、合作88等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表现高抗或中抗、产量高、商品性好,可在生产中大面积繁殖推广应用;会-2、华恩1号、威薯002、威芋5号、园洋芋、07043-003、米拉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但产量高、商品性好,可以在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繁殖应用;中薯20号、青薯6号、NKL-1001、早大白、2015、中薯5号、宣薯2号、费乌瑞它和0501-15高感或中感马铃薯晚疫病、产量低、商品差,不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我镇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根据马玲薯晚疫病的症状、病源、浸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等因素,结合我镇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经验,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指导农民群众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现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马铃薯发病规律1、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  相似文献   

15.
魏敏 《甘肃农业》2009,(11):40-41
应从全县粮食安全生产的高度认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可持续防控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种薯、土壤、大田防治。基本控制策略是以建立无病种薯生产基地为中心,以土壤消毒、轮作为重点,加强化学应急防治,将马铃薯危害损失长期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传播进行初侵染这一途径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的产孢时间和部位,并采用诱钓法明确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经土壤传播引起初侵染的可能性及所需条件。结果表明,自然带菌种薯切块播种后4~6 d,菌丝在切面产生孢子囊;人工接菌的种薯切块播种后7~10 d,在花盆的土壤中成功诱钓到晚疫病菌。田间试验中,带菌种薯播种后可在土壤中产孢,且不受土壤湿度制约,切块播种较整薯播种更易产孢;种薯上产生的孢子囊可在土壤中传播并引起初侵染,此途径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相对湿度为60%左右);从时间上看,带菌种薯播种后产孢的时间要早于种薯萌芽和出苗的时间。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可以在带菌种薯播种后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并造成初侵染,因此对种薯的灭菌和播种时的土壤消毒对于该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沛  刘天忠  王丹  胡先奇 《江西农业学报》2022,34(3):97-103+110
通过田间动态调查及单因子矿质元素缺失盆栽培养实验,分析了土壤矿质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同一马铃薯种植田块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统计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晚疫病发生的相关规律。通过盆栽实验,对马铃薯进行单一矿质元素缺失培养,并向马铃薯幼苗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并统计其生长后期的株高、平均薯重,分析各矿质元素缺失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田间调查分析发现,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发生加重,土壤pH在该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相关性,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期表现出下降趋势。矿质元素缺失盆栽试验分析表明:磷、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影响明显,磷、钾元素缺失显著抑制马铃薯叶绿素合成、植株生长和薯块生物质积累;磷元素缺失使马铃薯地上部分和薯块晚疫病发生加重。在各土壤矿质元素中,磷元素和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最明显;而磷元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成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  相似文献   

19.
颜兴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41-142
通过对2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的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试验,旨在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会-2、威芋3号、威芋5号、冀章薯8号、威薯002、X-24、滇薯3号等7个为代表的品种抗性较强,产量较高,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BPHF101、20—4—5、合作88、BP05-003、BP06、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0—4—9、宣薯2号等9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弱,但产量高,可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的地区搭配使用。2-30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但大、中薯比例高,较均匀,商品性价比高,种植时,需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警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的病害。它蔓延快,受害茎叶很快腐烂枯死,马铃薯的叶、茎、块茎均能受害,种植感病品种在病害流行时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抗病力差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40%,而且病菌侵入块茎后,还会造成贮藏期间的烂窖。1症状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和叶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湿度大的早晨和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