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2.
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菌种,研究了β-胡萝卜素合成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碳、氮源的组合筛选,确定最佳的碳、氮源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表明:淀粉作为碳源,黄豆粉作为氮源,发酵144 h,β-胡萝卜素合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分析了发酵培养基中各成分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发现β-紫罗酮、维生素B1、淀粉、植物油是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上述因素以L(9 34)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淀粉41g/L、黄豆粉20g/L、植物油35mL/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维生素B10.030 g/L、发酵40~44 h后,添加0.05%的异烟肼12 mL/L及10%的β-紫罗酮15 mL/L。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量较比优化前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6.78%。  相似文献   

3.
饲用硒酵母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啤酒酵母为菌种、添加亚硒酸钠的麦芽汁为培养基。从发酵液中硒浓度、发酵培养时间和接种量等方面研究了硒酵母发酵制备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是:①发酵温度28℃;②接种量10%;③发酵培养基中的硒浓度25μg/ml;④发酵培养时间30h。经测定成品酵母的硒含量可达65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4.
泔水垃圾发酵生产微生态蛋白饲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C0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ivisiae S0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01混合菌种发酵泔水生产微生态蛋白饲料的条件及干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原料配比选择是泔水:麸皮:木薯酒糟=6:2:2;菌种配比(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为6:3:1;添加0.5%尿素、2%的硫酸铵,30℃发酵24h,发酵后基质在70℃通风干制280min得到成品。成品含水量约10%,粗蛋白含量为20.01%,真蛋白含量为13.85%,植物乳杆菌及酵母菌活菌含量分别在3.1×109个/g和8.5×108个/g之上,产品色泽黄褐,轻微酸味,有明显曲香,无泔水异味。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混菌发酵奶牛精饲料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麸皮含量、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比例3∶7的前提下,奶牛精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麸皮5.0%,含水量50.0%,接种量5.0%,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试验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可达48.00亿CFU/g,酵母菌数量可达4.96亿CFU/g。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降低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的损失,研究了温度(45,30和15℃)和添加剂(无添加:CK;纤维素酶:E;植物乳杆菌:LP)对象草青贮饲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温度水平,象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良好,但30℃时产生了少量丁酸,发酵品质略有下降;添加LP和E降低了pH(P0.05),增加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比(P0.05),提高了发酵品质。象草青贮饲料贮藏在45和15℃时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30℃(P0.0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30℃(P0.05)。LP和E添加组在所有温度水平的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较低(P0.05)。E组在45℃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LP组,E组在30和15℃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LP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奶牛精饲料的最佳发酵条件,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菌种的接种比例、腐植酸钠添加量、麸皮含量、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精饲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比例为3∶7,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麸皮含量5%,含水量50%,接种量2.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真蛋白质含量可达19.94%,与未发酵组相比显著提高了4.63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汁和牛奶为原料,以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苹果汁发酵乳的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产品的最佳配比:牛奶添加量55%、苹果汁添加量12%、蔗糖添加量5.5%。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乳酸菌接种量3.0%、发酵时间5.0h、温度4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豆粕发酵过程中影响成品蛋白溶解度的三个过程,灭菌过程、发酵过程和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三个过程的最适工艺参数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豆粕灭菌温度控制在80℃,发酵时间控制在48 h,物料干燥温度控制在60℃以下,能够保证成品蛋白溶解度70%以上。因此,豆粕灭菌温度80℃,发酵时间48 h,物料干燥温度60℃以下,为豆粕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孟妤  单志萍 《饲料研究》1998,(2):31-31,4
优质饲料—含天然β-胡萝卜素真菌菌丝体的开发与研究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孟妤单志萍孙冬梅姜文侯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是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大量含有β-胡萝卜素的菌丝体的生产过程。目前,在欧美及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利用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已实现产业化。发酵获...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黑曲霉ASP-1,以麸皮和豆粕为辅助发酵料,料水比1:1.2,温度30℃,121℃灭菌30min,接种量按孢子量106个/g添加孢子悬浮液,对棕榈粕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发酵配方为:棕榈粕90%、麸皮8%、豆粕2%,;最佳发酵时间48h;发酵后能量值为18413J/g;还原糖含量为5.1%,水解完全;β-甘露聚糖酶可达205.7U/g。  相似文献   

13.
褐色酸奶是以牛乳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产生美拉德反应,对褐变后的牛乳进行接种和发酵,得到褐色酸奶制品。本研究以感官得分和乳清析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褐色酸奶的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褐色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6%,褐变温度95 ℃,褐变时间5 h,发酵剂接种量5%,果胶添加量0.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42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褐色酸奶感官评定分数为93分,乳清析出率为5.3%。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发酵杂粕生产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由豆粕、玉米脐子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杂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发酵周期、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氮源添加量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6%,料水比1:1.4,氮源添加量3.5%(1.5%尿素+2.0%硫酸铵),温度30℃,发酵周期24h,此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质含量57.76%,比发酵前提高了48.33%。  相似文献   

15.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拟利用前期筛选的分离于斜带石斑鱼肠道的短小芽孢杆菌SE5、分离于小丑鱼肠道的乳酸乳球菌17和分离于酒曲的酿酒酵母菌Sa,开发一种水产专用发酵豆粕。先通过控制因素,确定复合菌株的配伍比例、接种顺序、最适接种量、温度、料液比和发酵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为指标,最佳发酵工艺为:短小芽孢杆菌SE5:酿酒酵母菌Sa:乳酸乳球菌17比例为2:2:1;分别在0 h接入短小芽孢杆菌SE5,12 h接入酿酒酵母菌Sa,24 h接入乳酸乳球菌17;发酵温度30℃,总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48 h,料液比1:1。在最优工艺下,发酵豆粕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分别为71.48%和73.29%。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乳杆菌发酵法制备柞蚕蛹皮甲壳质,以脱盐率及脱蛋白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2℃,发酵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g/100mL,原料的添加量按5g/100mL的比例添加,接种量为8%,发酵周期为36h。此条件下脱盐率及脱蛋白率分别可达到70.92%和61.88%。  相似文献   

18.
以全脂牛乳、白砂糖和夸克芝士为主要配方,酸度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夸克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白砂糖添加量为8.0%,夸克芝士添加量为6.0%,发酵剂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43 ℃,发酵时间5.5 h时,夸克风味发酵乳口感最佳。在此优化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为90.21 分,酸度为78.2 °T,产品组织状态细腻,质构均匀,酸甜适中,口感嫩滑,且具有夸克芝士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最佳条件,本研究以克隆筛选获得的产耐高温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菌M27-8菌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氮源含量、葡萄糖含量、p H、发酵时间、接种量、温度和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6%玉米浆、3%葡萄糖、p H 5.5、发酵60 h、2%接种量、28℃、225 r/min,最大酶活达到452.7 U/m L,是优化前酶活138 U/m L的3.3倍。综上,此发酵培养基可用较廉价的玉米浆取代YPD培养基,从而节省成本,为工业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苹果渣混合菌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了苹果渣混合菌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适宜条件:接种比4.5∶3∶1、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34℃、发酵时间96h、自然pH值、尿素与无机盐分两次添加、不灭菌。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由16.28%提高到28.43%,真蛋白含量由10.02%提高到26.59%,而粗纤维则由16.68%降低到1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