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我国,实现塘堰的稳产高产,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轮捕轮放。当前,用来实行轮捕轮放的渔具主要是传统的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和竹片筛网(上海、北京等)。鉴于这二种网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恶化水质,聚集达不到起水规格的小鱼而影响留存鱼类的生长速度。尤其是选用网目不合理的地曳网,将大小鱼全部捕获后,因挑选大鱼的时间长,鱼群的相互挤压和摩擦,  相似文献   

2.
鲢,鳙、草鱼是我国塘堰养殖的主要对象,其成鱼的捕捞,从古至今不外乎有2种方式:一是用地曳网(地拉网、大巴网)将鱼捕获上市;二是干池起鱼。随着塘堰科学养鱼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在塘堰养殖鲢、鳙、草鱼中推广实行轮捕轮放,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时间,合理利用水体饵料生物和鲜鱼分批上市提供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轮捕轮放是塘堰养鱼综合高产技术措施——“八字精养法”之一。但是,由于轮捕轮放的传统地曳网(大拉网、大巴网)设计不合理,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少数具备冲水、增氧设备等条件的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采用。为此,1985年我们在校水产试验站和畜牧站的5亩、9亩、11亩、40亩和60亩的成鱼塘中,用改革后的地曳网作轮捕轮放试验,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塘堰鲢、鳙、草鱼的体形系数研究得出:鲢、鳙、草鱼的体长系数K_1分别为0.166,0.168和0.145;肥瘦系数K_2分别为6.36,6.40和5.50。直接采用体重公式α=K_2·G~(1/3)的计算结果来设计网具的网目大小。对所研究的三层拖刺网和革新地曳网经1984、1985两年的8个不同塘堰面积,近100网次的试验,证明它们是塘堰轮捕轮放的新型网具。  相似文献   

5.
简讯     
《水利渔业》1986,(3):54-56
各级领导应切实做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工作;安徽省举办第六期养鱼培调班;塘堰轮捕轮放网具及其轮捕技术的研究通过鉴定;虹鳟海水驯养通过鉴定;生态渔业显神威 综合养殖夺高产……  相似文献   

6.
小水体(塘堰、小型水库和小型湖泊)养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小水体水面约占淡水养殖水面的15%,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58%,平均亩产只有96斤。要想提高单产,在各种科学技术措施中,有一个重要措施是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行堰塘养鱼的稳产高产,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轮捕轮放。目前,用来实现轮捕轮放的渔具主要是传统的地曳网(大拉网)和竹片筛网。然而,传统地曳网因网目大小、浮沉力配备等设计参数不合理,突出的缺点是需要人工挑大留小、恶化水质和擦伤鱼体,以致引起留存鱼类死亡,竹片筛网制作麻烦,费时费工,操作不便,也需人工挑大留小,恶化水质和擦伤鱼体。  相似文献   

8.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水产养殖中,在一次鱼种放足的基础上,随着鱼体长大,分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捕出,同时补放一部分鱼种。轮捕轮放的主要优点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鱼类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和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水体的鱼产量。一...  相似文献   

9.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这样既做到了整个饲养期保持池塘鱼类较合理的密度,又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我场经过2年的生产实践,一年中根据季节和鱼生长情况轮捕4—5次,轮放1—2次,效果较好。第一次在6月(端阳节)左右,将0.5kg以上的鲢鳙鱼捕出上市。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捕出0.5kg以上鲢鳙鱼和1.25kg以上草鱼。由于经两次轮捕,大部分鲢、鳙已经出塘,所以捕放鲢鳙鱼种1次。第三次捕鱼在8月底至  相似文献   

10.
顾宏兵 《水产科学》1995,14(6):20-20
池塘轮捕轮放注意事项顾宏兵(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6500)关键词:池塘,轮捕轮放,品种轮捕轮放,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轮捕轮放不仅可以提高鱼产量、加速养鱼生产资金周转,还可以为来年套养部分大规格鱼种。此外,通过夏秋适时轮捕,又能起到...  相似文献   

11.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鱼种“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一、轮捕轮放的优点(1)有利于活鱼均匀上市,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轮捕轮放可改变以往市场淡水鱼“春缺、夏少、秋挤”的局面,做到四季有鱼,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提高了经济效益。(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一般轮捕轮放上市鱼的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50%左右。(3)有利于鱼类生长在饲养前期,因鱼体小、活动空间大,年初多放一些鱼种,可充分利用水体。随着鱼体的长大,采用轮捕轮放方法,及时减少鱼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正混养和轮捕轮放是池塘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养草鱼丘陵山坳池塘(俗称"山塘")大宗淡水鱼养殖是当前内陆山区主要养殖模式,该类池塘因水面大,池底结构复杂,鲤、鲫、鲢、鳙等混养鱼捕获难度大、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与水产养殖户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鱼的轮捕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和条件1.适用范围草鱼为主的大宗淡水鱼轮捕轮放池塘。  相似文献   

13.
<正>不用网、电、毒、爆,根据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声传原理将所捕水域内的鱼类高度集中于靠岸边自定随一水域,一人在岸上用一只手舀(又名舀蔸,手抄网)将鱼舀起即可.不受任何养殖水域大小,水域深浅(几厘米至几十米深)、水域内乱石、夹沟、淤泥、竹、木桩、芦苇、荷叶、珍珠养殖、杂草等地形复杂和障碍物的影响,随地取料,不投资,两小时内可捕捉80—600公斤鲜活鱼,按自己要求捕鱼的大小、多少、品种.保证鱼上市鲜活,不捕的鱼自然游走.从而达到捕大留小或捕小留大,轮捕轮放,养鱼品种科学配套,科学捕捞的目的.对水资源无任何污染,对鱼类的生理生活习住和生长速度无任何影响、以其独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捕捉方法、效果荣获国家专利权.专利号:94227417.2.  相似文献   

14.
陕西沿黄池塘不同轮捕轮放模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玲  李引娣 《水产科学》2006,25(9):463-467
轮捕轮放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渔业生产实践总结的增产措施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淡水养鱼基本经验,提出并制定了“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池塘养鱼“八字”方针,为大面积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其中的“轮”系指“轮捕轮放”技术。笔者就陕西渭南沿黄地区生产实践中实施的几种不同轮捕轮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谢钢  明扬 《内陆水产》2002,27(10):24-24
生产实践证明,高温季节捕捞成鱼,应该在夜间或凌晨进行,这时气温相对较低,对塘鱼的生长影响小,并捕捞后鲜鱼上市及时。捕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拉网捕捞,白天做好准备工作,把鱼塘杂物清理干净。2拉网的高度应尽量与鱼塘水深相吻合。网眼宜在8厘米左右,这样捕捞出水的鱼大多在0.5千克以上。3轮捕轮放,每次捕捞总鱼量的10%~15%。一般15天左右捕一次,捕捞的时间不能相隔太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每年6~10月间,是鱼的生长旺季,这时鱼的磷片较松,打捞时要格外小心,避免鱼体受伤,病菌感染,同时捕后应加…  相似文献   

16.
钱德 《科学养鱼》2007,(9):21-21
淮安市钵池山公园筹备处(原淮安市水产养殖场东分场)水面面积680亩,为了实现水库水产养殖轮捕轮放,增产增收,在6月1~7日对水库成鱼用赶网进行轮捕上市,共捕鱼5万多千克,其中因捕捞死亡的鱼类约5000多千克;死鱼不但不能增产增收,还败坏了水质,更易于传染疾病,经反复勘察、研究,决定立即拆除赶网捕鱼工具,进行改造。现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龚世园 《水产科学》1986,5(4):22-24
轮捕轮放是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运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和湖泊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够解决群众平时吃鱼难的问题。因而具有较好的效益。下面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谈谈池塘和湖泊的轮捕轮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潮间带围塘养殖刺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潮间带岩礁地带,围塘进行刺参养殖试验。通过建造刺参暂养池和养成池,提高放苗成活率和商品参回捕率,并实行轮捕轮放,1个养殖  相似文献   

19.
轮捕轮放就是在同一只池塘中,将要放养的不同种类的鱼及不同规格的鱼种,或一次放足,或分次放养,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分数次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起捕上市。轮捕轮放有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  相似文献   

20.
于1989~1990年在5个县(市、区)3.1万亩池塘,推广改塘护坡、轮捕轮放、增养优良品种、套放夏花、种草和沼肥养鱼等综合高产技术,鱼产量从326.9kg/mu提高到492.2kg/mu,增长50.56%,公斤鱼成本下降2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