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琳  刘勇 《绿色科技》2015,(2):46-47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荒山立地环境下的赤桉造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红褐土上营造赤桉,对幼树的管理以采用林粮混作,间种农作物,对幼树生长效果最好,补充施肥次之,而不进行抚育管理则对幼树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蒸腾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8的以来的实地观测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在,大叶相思,绢毛相国,赤桉和乡土树种柳等树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造林比较成功的树种可分为蒸腾作用强的乡树种和桉树类树种以及以较弱的蒸腾人艇度过旱季的相思类树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营造的人工林,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从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情况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认为合欢类、大叶相思与赤桉或尾叶桉混交或营造加勒比松纯林较好.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中几种较成功的造林树种,3~5a生的以加勒比松和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72.2%,5~10a生的以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69.2%,赤桉为44.8%,柠檬桉为50.0%.  相似文献   

4.
以元谋干热河谷几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薪材产量高、热值高的能源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树种生态适应性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树种薪炭材产量和热能潜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元谋盆地为代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培育农村能源林,最适宜树种是赤桉(泰)、柠檬桉、赤桉、尾叶桉、新银合欢等,局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选种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树种;这些树种均以撩壕整地的造林效果好于块状整地;各树种生物量及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均以赤桉(泰)、柠檬桉、尾叶桉、赤桉和新银合欢较高。提出了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培育农村能源林,应该选择赤桉、柠檬桉、尾叶桉和新银合欢等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撩壕整地、追施有机基肥、雨季初期取苗造林等综合配套的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赤桉(EuCaIYPtus CamaIduhensls)在我省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渡口市,旱季长达八个月之久。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三倍,相对湿度年平均55%的生态条件下,具有耐旱、耐瘠性强。生长极为迅速的优良特性,成为该市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又因它对低湿亦有较强的适应性近年在盆地平坝,浅丘地区也有较大的发展。成为主要造林树种。为加速赤桉的发展,解决干形不甚通直问题,提高木材利用值价。我们在选优调查的基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优良造林类型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优良造林类型选择研究刁阳光表志明(凉山州林科所)林兴贵钟先成(宁南县林业局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亦是我国西南地区造林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许多树种的生长,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才于“七五”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殊地理环境区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开展恢复植被和生态重建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驯化适应性、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的新配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技术整合应用;探讨了植被恢复中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科学的造林整地要求、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应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以“三个效益”为标准,对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栽培的树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认为引种是成功的,以用材为主的生态林树种为:加勒比松、赤桉、柠檬桉、尾叶桉、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大叶相思;以林果为主的经济林树种为:毛叶枣、龙眼、芒果、甜酸角。木豆和山毛豆可作为木本饲料种植。  相似文献   

9.
赵和琼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391-392
2004~2005年以"三个效益"为标准,对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栽培的树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认为引种是成功的, 以用材为主的生态林树种为加勒比松、赤桉、柠檬桉、尾叶桉、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大叶相思;以林果为主的经济林树种为毛叶枣、龙眼、芒果、甜酸角.木豆和山毛豆可作为木本饲料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元谋干热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开展了耐旱性树种选择研究和引进树种驯化适应性种植,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封山育林造林技术措施、营林造林配套技术应用,提高了造林预整地质量。着力推出保水剂技术应用,探讨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总结了元谋干热河谷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的经验,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育苗造林技术研究胡荣春(盐边县林业局)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坡类型的立地条件分布甚广,仅攀枝花的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沿岸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就达250余万亩。这些地区因受西南季风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以及该区沟谷纵横,深切下...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与生态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和经营条件详细分析,具体提出适合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和立地条件的退耕还林的技术模式,论述了经济林模式、生态林模式、用材林模式和林草混交立体模式的适用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经营技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问题与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和经营条件分析,提出适合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和立地条件的退耕还林的技术模式,论述了经济林模式、生态林模式、用材林模式和林草混交立体模式的适用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经营技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季土壤含水率评价立地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旱季土壤含水率常降至5%以下。通过旱季调查不同地形、土壤的含水率来预测不同立地的含水量,对立地进行分类和评价。同时,根据造林试验中所筛选出树种的生态特性及各项造林技术对旱季土壤水分的不同要求,提出立地类型相对应的树种及技术措施,经数量化分析,编制出“造林立地类型及适生树种表”。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造林效果,在对白龙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分析和本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造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特点与恢复面临难题的分析,提出了适宜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和立地条件退耕地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造林模式和技术,并分别对适用的经济林模式、生态林模式、用材林模式和林草混交立体模式在各种立地条件下适用的造林树种、经营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恶劣环境条件下,K_(156)是银合欢中最优良的造林类型;KS型次之。在大面积造林时,应加强造林后的经营管理,降低榕片园蚧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从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措施,为干热河谷的造林技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防止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恶化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地理条件,阐明其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并提出防止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恶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酸较多。除造林效果较差的马占相思与其它7个树种有较多差异外,造林效果较好的7个树种在生理生态变化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同时,同类树种间有明显的一致性;乡土树种坡柳则在某些方面更近似于相思类树种,在某些方面又近似于桉树类树种;除马占相思外,3个相思类、3个桉树类树种与乡土树种坡柳同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