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计划烧除引起水土流失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在国内对计划烧除林地水土流失量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计划烧除林地土壤侵蚀强度因坡度变陡而增加,坡度23的试验区为69.5t/(km·a),对照为52.6t/(km·a);坡度33“的试验区为104.7t/(km·a),对照为101.8t/(km·a)。计划烧除林地的土壤侵蚀量远远低干200t/(km·a)这个最低允许流失量标准。可以认为,在林内开展计划烧除所引起的水土流失量是很微弱的。周期性地开展计划烧除产生的生态负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为了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大幅度减少森林火灾,积极开展计划烧除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有些地方不掌握点烧阻隔带技术,不按规程点烧,因而点烧防火阻隔带经常发生跑火,引发大面积森林火灾。为了避免计划烧除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对计划烧除开设阻隔带机理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阐述计划烧除时,应科学掌握用火规程特点,正确把握点烧时机、点烧指标,应用科学技术方法,安全进行计划烧除,防止因计划烧除点烧防火线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计划烧除是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林业资源更新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确保计划烧除的安全性,相关工作的开展要科学地分步骤进行。对辽宁省主要林区中计划烧除的做法及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指出计划烧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林区计划烧除作用,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实行计划烧除区域与标准、点烧时段和禁止点烧的条件,对点烧工作准备、点烧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计划烧除过程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典型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案例,总结出农事用火导致森林火灾的原因.结合近年来屏南实施的计划烧除实践,通过试验确定安全的烧除时段和方法,为有序推进农田林缘可燃物计划烧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计划烧除的重要性,分析了近几年计划烧除中存在的认识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实现计划烧除技术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计划烧除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划烧除释放大量CO2,对森林碳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计划烧除对种子、叶子、树种、森林群落演替的作用和影响,肯定计划烧除,特别是低强度的计划烧除可以促进森林碳的吸收和固定,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并估算计划烧除CO2释放量以及火烧后林下植物恢复碳汇量。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计划烧除的作用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烧除是管理森林可燃物、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防治病虫害、促进山林复壮更新的重要措施。文章回顾了计划烧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计划烧除的应用及研究,总结出实施计划烧除的主要技术及操作程序,论述了国内目前计划烧除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为计划烧除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依据,以云南省新平县实施多年计划烧除的云南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立20 m×20 m计划烧除样地和不进行计划烧除的自然对照样地各3块。2019年2月实施计划烧除作业,进行样地调查、火烧强度和枯落物储量调查,2020年6月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土壤容重增加且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减少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减少并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吸湿水量减少并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后土壤初渗速率、土壤平均入渗速率和土壤稳定入渗率减少;土壤初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在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计划烧除对土壤稳定入渗率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和饱和持水率。说明计划烧除后云南松林土壤持水性能下降,入渗性能下降,对于入渗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对中、大型野生动物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对土壤内的节肢动物影响较大,林下基径3cm以下的幼树大部分被烧死,频度较高的计划烧除对群落更新有一定的影响,产生的烟雾及灰尘对附近的空气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黑龙江省开展计划烧除的重要性、风险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规范计划烧除技术实施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德化县近年来林缘农事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案例,分析林缘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结合德化县实施的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试点,探索烧除技术措施,为福建省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计划烧除,又称"计划火烧",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一项科学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计划烧除以低成本、可控制的手段对森林可燃物、森林病虫害进行积极干预,从而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改善林分生长条件的目的。从森林土壤、森林植被、森林生物、森林碳贮量、森林地表径流五个方面阐述了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计划烧除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为计划烧除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典型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案例,总结出农事用火导致森林火灾的原因.结合近年来在屏南实施的计划烧除试验,确定安全的烧除时段和方法.为有序推进农田林缘可燃物计划烧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计划烧除情况,结合该区实际分析了计划烧除与火源管理、计划烧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计划烧除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技术应用进行了梳理,得出近几年平均年火烧、机耕隔离带在6000km左右,任务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总结出计划烧除存在操作不当容易跑火、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大气污染等弊端,并针对林区内不宜大范围计划烧除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计划烧除是指在既能将火限制在预定区域内,又可使该火产生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火强度和蔓延速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对自然或人工改变状态下的野生地可燃物进行控制性用火。烧除的目的在于科学地用火,以最小损失和合理费用实现最大收益。计划烧除可分为低强度计划烧除和高强度计划烧除。本文中低强度计划烧除,是指在不损害优势林木的树冠、树干或不造成其他重大火灾损失的情况下,烧除树冠下地面积累的可燃物、林缘的沟塘草甸、道路两侧的杂草以及一些荒地、茬地和牧场等,达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防止病虫害发生以及其他生产性等目的。内蒙古地区低强度计划烧除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云南省玉溪市云南松计划烧除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载量评估、烟尘排放计算及时空扩散过程模拟,分析下风口城市PM2.5模拟扩散值与地面监测值的定量关系,揭示计划烧除烟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指导科学合理的计划烧除、烟尘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计划烧除云南松林分为对象,通过10 m×10 m样地调查并取样,实验室烘干评估可燃物载量,以BlueSky计算烟尘中PM2.5排放量,并借助HYSPLIT前向轨迹模型定量分析扩散时空格局,再以高分四号卫星影像验证结果,最后对比分析烟尘传输通道下风方向昆明市的PM2.5模拟扩散值与地面监测值。【结果】HYSPLIT模拟的计划烧除烟尘扩散格局与高分四号影像目视的烟尘区一致;PM2.5排放量与可燃物载量及计划烧除面积呈正相关,且腐殖质越厚、可燃物载量越大、烟尘排放越多;位于烟尘传输下风区域的城市,其PM2.5质量浓度随后呈显著增加趋势,地面监测值与扩散模拟值格局较一致且正相关(R2=0.787 43),空气质量由通常的“优...  相似文献   

19.
依据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心所属林地上计划烧除面积、次数及预备火烧面积等数据,研究计划烧除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表明,计划烧除的烧除面积、烧除次数及预备烧除面积均是东南方位的计划烧除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计划烧除间隔为2-5年;1988-2008年十年间,计划烧除面积总体增加,2008-2018年十年间,计划烧除面积也在增加,但与1988-2008相比,增加面积较少;每年的计划烧除面积与计划烧除次数和为计划烧除所准备的面积大小有关,呈一定的正相关,即计划烧除次数越多,为计划烧除准备的面积越大,计划烧除面积就越大。建立起来的认识能为我国的计划烧除和林火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计划烧除技术在泉阳地区的应用¥吉林省泉阳林业局防火办@丁亚凌@王勇@刘静祥计划烧除技术在泉阳地区的应用吉林省泉阳林业局防火办丁亚凌王勇刘静祥泉阳林业局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境内,地处长白山腹部,白头山西北麓,东南高西北低,经营面积106287hm2,有林地面积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