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生产和科研现状及“九五”育种目标戴起伟,邱瑞镰,朱崇文,马代夫(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南京210014)(江苏徐州甘薯中心)一、国外甘薯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甘薯生产的地位和利用价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8年的统计资料,全世界甘薯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八年四轮国家甘薯区域试验的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甘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家甘薯育种目标为导向,探寻我国甘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为甘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其在甘薯起源、进化、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以主块根膨大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如何进行甘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甘薯育种目标、育种手段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甘薯育种研究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遗传基础狭窄、突变体嵌合体现象严重、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并论述了甘薯育种工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 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九五”以来 ,江苏的甘薯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仅在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上成果显著 ,还先后育成了苏薯 7号、苏薯 8号、苏渝 3 0 3等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 ,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 ,甘薯育种工作必须把“高产”转向“优质”,“兼用型”转向“专用型”、“多元化”,并以此为主攻目标 ,改善育种手段 ,尽快育成市场需求的甘薯新品种 ,促使甘薯育种尽快走向市场 ,逐步实行甘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商品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九五”以来,江苏的甘薯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在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上成果显著,还先后育成了苏薯7号、苏薯8号、苏渝303等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甘薯育种工作必须把“高产”转向“优质”,“兼用型”转向“专用型”、“多元化”,并以此为主攻目标,改善育种手段,尽快育成市场需求的甘薯新品种,促使甘薯育种尽快走向市场,逐步实行甘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商品化。  相似文献   

9.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在北纬23℃以北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绝大多数甘薯品种不能自然开花,这是甘薯有性杂交育种的限制条件,因此甘薯实生种子的获得对甘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简便高效利用甘薯实生种子,对提高甘薯育种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甘薯实生种子的利用率和育种效率,本文针对现有的甘薯实生种子播种育苗技术中的局限性,介绍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采用下的不同育苗方式、育苗地的选择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及播种方法、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实生苗的初步筛选等内容,为甘薯的科研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甘薯育种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薯已由单一的食用型向工业原料、食品加工及饲料等多用途方向转变,甘薯育种也随着其用途的改变而向多样性方向发展。 一、高淀粉工业用型品种的改良   随着甘薯综合利用的发展,甘薯作为工业原料用的比重日益增大,在国外,以高淀粉、高产为甘薯品种改良目标的主要国家有日本、韩国等,其中以日本尤为突出。自 60年代以来,日本在高淀粉高产育种方面成就卓越,已先后育成了南丰、金千贯、农林 38、农林 39、农林 41、农林 46等高淀粉品种,其中农林 41和农林 46的淀粉含量均高达 27%以上。近年来,日本的高淀粉育种目标除高淀粉、高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甘薯生产、消费、加工利用、进出口贸易概况,综述了国内外甘薯产业技术(包括育种、种质资源、机械化、甘薯功能性成分研究、成果的应用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甘薯已由单一的食用型向工业原料、食品加工及饲料等多用途方向转变,甘薯育种也随着其用途的改变而向多样性方向发展。1.高淀粉工业用型品种的改良随着甘薯综合利用的发展,甘薯作为工业原料用的比重日益增大,在国外,以高淀粉、高产为甘薯品种改良目标的主要国家有日本、韩国等,其中以日本尤为突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在高淀粉高产育种方面成就卓越,已先后育成了南丰、金千贯、农林38、农林39、农林41和农林46的淀粉含量均高达27%以上。近年来,日本的高淀粉育种目标除高淀粉、高产外,还对淀粉品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求淀粉颗粒大,不…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林水产省九州农业试验场作物第二部作物第一研究室(鹿川岛),是一所专门从事甘薯育种的科研单位。该室自1944年创设以来,已先后育成了南丰、金千贯、红小町、红吾妻、白丰和红隼人等许多优良品种,在日本各地广为栽培。 在甘薯育种上,该室主要采用杂交的方法,即于每年春秋进行杂交,以获取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甘薯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了解,甘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新型生物能源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自从建国以来,国内甘薯的育种工作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国内甘薯育种工作依旧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分析了甘薯育种的技术现状,并从实际出发对甘薯育种技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保存的甘薯品种资源建立管理系统,实现对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信息检索查询和应用,为甘薯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著名甘薯育种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季志仙副研究员,1995年开始从事薯类育种、栽培和产业化研究工作。经过多年来潜心研究,提出迷你甘薯的概念和指标,2005年育成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甘薯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了解,甘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新型生物能源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自从建国以来,国内甘薯的育种工作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国内甘薯育种工作依旧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分析了甘薯育种的技术现状,并从实际出发对甘薯育种技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参谋热线     
红薯加工专家肖利贞肖利贞,研究员,原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甘薯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63~1998年在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甘薯育种和高产高效栽培、甘薯淀粉和粉丝加工技术研究工作。多年来,先后主持河南省甘薯高产栽培、"八五"甘薯育种攻关"甘薯新品种选育"子专题及"甘薯高淀粉品种利用及三粉加工产业化开发"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省甘薯育种虽然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也存在优异原始材料不多,现有材料血缘近、遗传基础狭窄,甘薯育种应用基础研究较薄弱,经费来源少,育种协作力度不大等问题。促进湖北甘薯的发展,应正确认识甘薯的地位,启动适度经费支持;加强甘薯科技队伍的建设,综合提高我省甘薯育种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优良种薯种苗生产基地,完善甘薯新品种推广体系,突出特色专用型新品种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