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在玛曲县一只野兔肌肉中发现一种肌肉包虫,经观测,包虫乳白色,囊状。分布在内收肌,股四头肌,半膜肌深部肌腱之间,背部在背最长肌中心。在查出的6个包囊中,最大的35mm×18mm,呈两端尖的园柱形。其余形态按肌腱之间的形状发育,大小不等。囊液清亮,包囊内有乳白色,葡萄样成串蚴虫,每个包囊大小不等,蚴虫数目在10~100余只之间,由粘液样物连成串样,有些在囊液中游离。在观察中没有见到书本上介绍的“在囊壁内呈辐射状排列的原头蚴”,也未见到“囊外子束”。经鉴定,确认是链状多头蚴(CoenurusSer…  相似文献   

2.
<正>2014~2015年间,对云南省会泽县田坝乡种羊场黑山羊体内的多头蚴进行囊包形态结构、虫体寄生特点和寄生宿主发病症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感染羊只采用手术治疗,并采取了相关的预防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发病情况及流行因素田坝乡黑山羊饲养量较多,羊多头蚴的病例呈散发,病程缓慢,寄生的部位有肌间和脑内。剖检多头蚴为充满透明液体的囊包,囊壁薄且透明,壁上有许多白色头节成一簇簇地附着,头  相似文献   

3.
羊脑多头蚴病ELISA试验用抗原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羊脑多头蚴包囊头节、犬多头多头线虫节片经超速离心制备的抗原以及多头蚴包囊液抗原,分别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阳性血清和63头份阴性血清进行EISA检测。头节抗原、节片抗原和囊液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1.25%、78.12%和53.12%,前两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其阴性率分别为82.54%、79.36%和80.95%。进而以头节抗原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血清、25头份羊细颈囊尾蚴病血清、12头份羊棘球蚴病血清和7头份羊肝片吸虫病血清以及31头份羊肝片吸虫病阴性血清进行ELISA试验。结果,分别有26头份、9头份、4头份、1头份和1头份为阳性反应。经Dancan’s检验,多头蚴病血清S/N平均值明显地高于多头蚴病阴性血清。从而初步证明头节抗原用于诊断羊脑多头蚴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1983年1—6月,我们做灰尾兔寄生虫调查时,发现链状多头蚴的感染率是50%,据文献介绍犬是该虫的终末宿主。为了观察在犬体内的发育概况,我们于6月5日抓获1条断奶不久的幼年犬,经24小时绝食后,用硫双二氯酚按0.1克/kg的剂量投服,未排出任何绦虫节片,证明该犬未自然感染绦虫,遂隔离饲养待用。6月19日捕杀一只灰尾免,在皮下、腰肌和大腿肌肉中找到6个链状多头蚴囊,其内共有多头蚴247个,随即与兔肉混合喂给待用犬。犬被感染后第20、30、40天,各检查一次绦  相似文献   

5.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11日,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同时寄生的病猪,现介绍如下:1品种来源该猪来源于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肉尸重 175 kg,中等膘情。2虫体形态特征剖检视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匀;猪囊虫为栗粒至米粒大小,包囊半透明,囊液较少,包囊似贴于头节,头节内陷呈淡黄色;肉孢子虫为淡黄色,长 0. 5 cm~ 1. 1cm不等,均呈梭形。 显微镜观察猪囊虫可见头节浅黄色,具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两…  相似文献   

7.
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多头蚴还可危害黄牛、牦牛、猪、马甚至人类。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该病散布于全国各地,并多见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1病原1.1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mm。1.2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mm,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  相似文献   

8.
多头绦虫抗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绦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间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酷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  相似文献   

9.
绵羊先天性感染脑多头蚴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先天性感染脑多头蚴病的报道少见,现报道1例。  新疆某养殖场的一只2.5岁生产母羊98年6月17日产下一公羔。产后第二天,母羊健康,羔羊视力障碍,偶有转圈症状,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正常,疑为脑多头蚴。手术中在右羊角基部稍后方脑组织内检出鸽卵大小的脑多头蚴包囊,囊内?..  相似文献   

10.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牛、羊脑(偶尔也寄生于延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侵害2岁龄以内的绵羊和犊牛。多头蚴外观为豌豆大到鸡蛋大小不等的囊包,囊膜半透明,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出如同菜花状的很多白色头节。  相似文献   

11.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牛、羊脑(偶尔也寄生于延脑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主要侵害2岁以内的绵羊和犊牛。多头蚴是一个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泡,囊膜半透明,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出如同菜花状的很多白色头节。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 0月 1 1日 ,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宰后检疫中 ,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 ,现介绍如下。1 品种来源  该猪来源于我市团结乡永安村。地方杂种老母猪 ,胴体重 1 75 kg,中等膘情。2 虫体形态特征  剖检视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杂乱交错寄生 ,数目和大小虫体分布不均匀 ;猪囊虫为粟粒至米粒大小 ,包囊半透明 ,囊液较少 ,头节似贴于包囊 ,头节内陷呈淡黄色 ;肉孢子虫为淡黄色 ,长 0 .5 cm~ 1 .1cm,均呈梭形。显微镜观察猪囊虫可见头节浅黄色 ,具有 4个吸盘和 1个顶突 ,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两圈钩 ,共 2 2…  相似文献   

13.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多头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狗、狼、狐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地上放牧时易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寄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平海乡山羊体内的多头蚴进行囊包形态结构、虫体寄生特点和寄主发病症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用寄生于山羊肌间和脑腔的多头蚴喂狗作感染试验,且对试验狗感染所得的线虫进行形态观察。经以上观察,笔者认为该地区山羊所感染的多头蚴为多头多头蚴,其成虫是多头带虫(M.multiceps)。  相似文献   

15.
猪囊虫病是寄生于猪小肠的猪带绦虫蚴虫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猪和人是该病原的中间宿主,囊虫的外观整体呈现长圆型,大小约为一粒黄豆大小,是半透明的囊状水泡,可看到囊内有明显的透明液体,而囊膜上可见到一个绿豆大的白色头节。猪囊虫主要寄生于猪的肌肉内,常见部位包括咬肌、心脏和腰肌等,严重时猪的全身肌肉甚至肝脏和肺部内也有该病原,会对人畜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该病是我国生猪卫生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山羊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的早期治疗效果,试验采用20只经口服感染多头带绦虫卵的山羊,感染后随机分成2组进行治疗。第1组在感染后第45天,用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按体重7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用2 d;第2组为对照组。人工感染后第80天剖杀所有试验羊,观察记录每只羊脑内脑多头蚴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第2组在感染后10~20 d死亡4只山羊,剖解可见其大脑内充血和出血;感染后第45天死亡1只,经解剖在其左脑采到1个脑多头蚴;其余5只在感染后第80天剖杀,均在脑部查到脑多头蚴包囊。第1组试验羊10只,在感染后第80天解剖,在脑部均未查到脑多头蚴包囊。说明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感染脑多头蚴的山羊具有理想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羊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即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的脑和脊髓内而引起的,严重时会造成羊死亡。1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从豌豆大到鸡蛋大不等,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有100~250个多头蚴。多头蚴成虫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释放出大量虫卵,污染草场、饲料或饮水。多头蚴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抵抗力,一昼夜可产卵25~68万个,其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  相似文献   

19.
驴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及其实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地区的26头驴进行了肌肉检查,在24头驴肌肉中发现了肉孢子虫包囊,其然自感染率为92.3%,光镜下包囊呈梭形,具有锥状和棍棒状的突起,透射电镜下突起内微管在顶端松散排列,向下延伸集结成束,斜伸入基质层,有的和母细胞的膜相连,用含有包囊的驴肉实验感染犬和猫各2只,感染后在犬粪便中发现孢子囊和卵囊,潜隐期为11-13 d,剖检在2只犬的小肠固有层中查到孢子囊和卵囊,猫粪便中一直未检到孢子囊和卵囊,剖检亦未发现,表明驴肉孢了虫的终末宿主要是犬,而是猫,研究认为驴全内的肉孢子虫仅有1种,鉴定为柏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ertrami).  相似文献   

20.
正羊常见的带状绦虫病有细颈囊尾蚴病、脑包虫病和斯氏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和感染率高,俗称"水铃铛病",只有在屠宰羊时可看到内脏黏膜附着很多水泡样大小不等的袋状水铃铛。脑包虫病又叫多头蚴病,是由肉食动物(犬等)肠道中的多头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脑腔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病羊以低头转圈,神经紊乱,视力减退为特征。斯氏多头蚴病是危害山羊肌肉组织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俗称"肌肉水泡囊病",以横纹肌肉内出现散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