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永红 《中国蚕业》2006,27(3):69-70
蚕种是茧丝绸产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制种单位的利益,而且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入手,加强蚕种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蚕种质量,加快了蚕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确保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1山西省蚕种生产现状1.1蚕种生产山西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全省有蚕种场3个,2005年改制现代化蚕种场1个。全省蚕种繁育能力为30万张,实际生产蚕种为13万张左右,原种生产场有2个,可满足本省饲育原蚕所需。除山西省蚕研所外,均采用了合作制种的形式。全省有蚕种冷库3个,冷藏蚕种的容量为…  相似文献   

2.
蚕种生产是杭州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蚕业曾在杭州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加上2005年以来,茧丝绸行情大幅波动,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使蚕桑产业在杭州经济中的地位下降。面临蚕桑产业的新形势,紧紧抓住浙江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经济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通过加强蚕基种地建设、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蚕种业竞争力,是杭州蚕种业立足杭州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建湖县蚕种场始建于1956年,是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专业种场。近些年来,蚕桑产业风云变幻,茧丝绸行业产业链的源头蚕种生产更是历经风雨。我们建湖县蚕种场能围绕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提出来的提高"四率"(微毒率、良卵率、杂交彻底率、孵化  相似文献   

4.
浙江、江苏两省蚕业发展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和江苏两省是我国优质桑蚕茧丝主要生产基地,代表了我国茧丝绸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最高水平.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省份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促进我区“三高”蚕业快速发展,2008年5月16~22日,我站蚕业发展考察团一行5人,先后赴浙江省的杭州、桐乡、安吉、湖州及江苏省的镇江、海安、东台、无锡、吴江等市、县,考察两省蚕业发展情况,重点考察两省的优质茧丝生产技术、蚕种生产经营与管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农合作组织发展、缫丝加工及产业延伸等现状。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浙江省的桐乡和塔山蚕种场、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建湖县蚕种场始建于1956年,是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专业种场。近些年来,蚕桑产业风云变幻,茧丝绸行业产业链的源头——蚕种生产更是历经风雨。建湖县蚕种场围绕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提出的“四率”(微毒率、良卵率、杂交彻底率、孵化率)要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6.
8月23日—24日,由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广东省蚕学会主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协办的《提高广东桑蚕种繁殖系数技术和质量》研讨会在英德市海螺酒店举行。一、研讨会概况本次研讨会是在我省蚕种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时期,蚕种生产经营企业探讨多元化发展,研究提高蚕种繁育技术和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理顺和加强蚕种市场监管等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得到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省种子管理总站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浙江蚕种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蚕种生产通过调整布局压缩规模,改变了全省蚕种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步实现了产销平衡,特别是一些蚕种供求矛盾突出的地区,初步建立了省外供应市场;加强市场管理,维护产销秩序,基本保持了蚕种的有序流通;蚕种场民营化步伐快速推进,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茧丝绸行业在浙江省经济比重的下降,传统产区政府对蚕业关注程度下降,对蚕种场的投入减少,加上生产设施老化,生产基地不稳定的矛盾逐步显现,如不引起重视将影响到蚕种的有效供应。2005年秋期嘉湖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秋蚕种未能完成生产计…  相似文献   

8.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9.
蚕种生产是杭州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曾在杭州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加上2005年以来,茧丝绸行情疲软,蚕种产业在杭州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当前,如何紧紧抓住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和杭州市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经济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通过加强蚕种基地建设、蚕种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蚕种产业竞争力,是杭州蚕种产业立足杭州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祝家勇 《蚕学通讯》2002,22(2):41-42
优良蚕种是实现养蚕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好的前提和基础 ,对整个茧丝绸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市 2 0世纪 6 0年代随着养蚕生产的蓬勃发展 ,牵动了蚕种业的发展 ,蚕种场由原来 3个国营生产单位 ,新增到 90年代初国有和乡 (镇 )蚕种场 4 4个 ,制种能力达到 30 0万张 (盒 ) ,制种技术不断刷新 ,新蚕品种不断育成推广 ,蚕种质量大大提高 ,促进了茧丝绸行业的全面发展。然而 ,到了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由于家蚕微粒子病的蔓延暴发 ,蚕种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大面积养蚕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同时 ,国际丝绸…  相似文献   

11.
蚕种是蚕桑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蚕业的兴盛与衰退直接关系着蚕种业的兴衰。新建中国建立70年来,浙江蚕种经历了实现自给、平稳发展、兴盛高峰、适应调整四个阶段;在加强基础保障供应、建立有序产销体系、选育推广新品种、创新繁育技术、规范质量检验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个方面领先或位居全国前列,为浙江茧丝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议主管部门积极引导蚕种企业转型发展,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与支持;蚕种企业充分挖掘资源增效潜力,发挥浙江蚕种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蚕桑是浙江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当前正面临着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的挑战.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础,近年来,在蚕种需求下降,企业经营艰难,发展缺乏动力的形势下,我省在制订蚕种业发展目标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鼓励蚕种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并通过典型示范的宣传促进全省蚕种业的转...  相似文献   

13.
蚕事传真     
2006年浙江省蚕桑生产实绩;国家茧丝办发布《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行动宣言》;浙江省地方标准《桑蚕种》修订发布;浙江省蚕种储备开始起动;茧丝绸专家认为:重提“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蚕茧生产方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李传林 《中国蚕业》2006,27(1):58-59
蚕种生产是茧丝绸行业最基础的行业,蚕种行业随着茧丝绸行情的涨跌而起伏。江苏省由于近几年桑园面积的萎缩,蚕种饲养量的下降,造成了蚕种场生产能力的过剩;加之蚕种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配套措施、法律法规不能及时跟上,造成了蚕种  相似文献   

15.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江蚕种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浙江省蚕种行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蚕种产销管理办法、蚕种品牌、蚕种价格、蚕种场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蚕种标准、法规、行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提出浙江蚕种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蚕种场的企业地位、开展有序竞争、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蚕种产销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07,28(3):79-80
《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已于2006年7月26日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是浙江省蚕种业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浙江省蚕种业、蚕桑业、甚至整个茧丝绸行  相似文献   

18.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和茧丝绸行业的正常运作与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而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对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以及制种管理等进行分析,探讨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蚕种是茧高产的主要物质基础。湖州市是全国桑蚕茧重点产区,但长期来,由于蚕种生产基础薄弱,蚕种靠外援,质量不称,产量不高,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自1991年以来加强对蚕种场的投入和基础建设,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强化质量管理;抓好种茧用桑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推广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技术,推广瓦楞纸摊蛹,越年种洗落保护等先进技术;改进种茧后期管理和制种、浸酸技术;从而使我市蚕种生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