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室集雨及低压自渗灌溉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巧霞  蔡月秋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4):155-157,110
通过温室棚面集雨试验,及室内模拟渗灌试验,将温室棚面收集的雨水汇于地上蓄水池,利用池中水面与地下渗灌管的相对高差作为供水压力,探讨了对温室作物根区土壤进行低压微渗灌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棚面径流系数fmk达0.898 9,集雨量基本上能满足温室一年三茬作物种植的需水量;在蓄水箱所能提供的供水压头范围内,基本能满足均匀供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焦有权 《农业工程》2012,2(7):49-52
针对温棚膜面集雨回用的水文及技术条件作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回用中集雨量和温棚作物需水量的数据,通过建立集雨量与需水量耦合模型和相关分析,表明温棚膜面集水量与作物需水量耦合程度高。提出了发展温棚膜面集雨回用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苜蓿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苜蓿的需水量、需水时间、灌溉次数等方面的试验对比分析,总结了苜蓿的耗水规律,即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分枝期,耗水量依次表现出递增的趋势,开花成熟期则有所下降。同时揭示了苜蓿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苜蓿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形式,需水量在较小值时,苜蓿的产量随着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到达产量最大值,此后随着需水量的増加产量反而开始下降。结合试验成果和当地荒漠戈壁地的土质结构和性状,初步提出了当地种植苜蓿的灌溉制度,苜蓿收获三茬的灌溉定额为8 040.5m3/hm2,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为15次。  相似文献   

6.
绥中地处辽西走廊,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回暖较快;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秋季偏北季风开始增强,雨量骤减,气温速降。全年无霜期178天左右。是明显的种植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前茬繁殖油菜籽,下茬种植大豆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本文将以绥中县油菜籽种植为例,探讨春油菜籽复种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不同栽培季节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 Mill.)的需水特性,探明水分需求与环境条件、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为精准灌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番茄对土壤含水率的生理需求,用称质量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需水量,同时观测植株生长及环境因子变化,分析水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水分需求模型。【结果】冬春茬和秋冬茬番茄植株日需水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秋冬茬需水高峰期出现时间早于冬春茬,但全生育期需水量低于冬春茬;冬春茬番茄日需水量变化主要与植株生长因素有关,包括叶面积和鲜生物量,而秋冬茬番茄日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相关更密切,主要是日平均光强和空气相对湿度;分别建立冬春茬和秋冬茬番茄的日需水量模型,二者拟合效果均较好。【结论】冬春茬和秋冬茬番茄需水特性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源于植株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冬春茬番茄需水特性主要与叶面积指数和鲜质量有关,而秋冬茬番茄主要与日均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义寨灌区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2000—2014年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灌区土壤墒情、地下水埋深、作物种植结构等资料,以灌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和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灌区内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借助Origin 8.1软件建立了冬小麦、夏棉花、夏玉米日尺度的灌溉需水量经验模型,分析计算了三义寨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并实现了对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贵式移动大棚是由长子县农民李生贵发明创造的,该棚是由一系列钢管、钢丝及配件组装而成。该棚每年可种植早春和延秋两茬蔬菜,其生产正处于大田蔬菜与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的空档,是茄果类蔬菜生产的淡季、需求的旺季,产量大、价格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窖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水窖水质状况开展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机瓦屋顶为集雨面、地下形式的蓄水水窖条件下,窖水水质最优.该结论为农村地区开展以生活用水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修建集雨蓄水工程并结合滴灌、覆膜坐水等措施,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以期适应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为不均,水分供需严重错位的现状。旨在改善土壤蒸发强度、土壤温度和降雨空间分配,提高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通过2006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雨滴灌3次的增产量为2353.61~3845.62 kg/hm2,增产效果为44.07%~72.01%。在同样的补灌水量及灌水次数情况下,把灌浆期增加的灌水定额转移到拔节期更有利于提高玉米增产效果和集雨滴灌效率,将灌浆期多补灌7.5 mm的水量调配给拔节期,使得补灌效率增加2.05 kg/m3,将同样的水量由灌浆期转移给拔节期后,使得增产效果和补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产效果提高12.93%~21.89%,补灌效率提高3.41~4.21 kg/m3。  相似文献   

12.
以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1989-2010年拉萨、墨竹工卡气象站气象资料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主要作物(青稞、冬小麦及油菜)种植面积,计算不同典型年份研究区总灌溉需水量;结合拉萨水文站1989-2010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区域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结果表明:拉萨河谷地区的种植模式以粮食作物为主,河谷区种植面积在1990-2010年间增长约8%,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引致灌溉需水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的灌溉需水量达到16亿m3,比1990年增长约35%,青稞为灌溉需求最大的作物.河流径流量及灌溉用水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存在差异,每年4-6月灌溉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灌溉量占径流量近10%~20%,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正值河流枯水季,尽管该期间灌溉需水量较低,但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拉萨河谷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13.
化学制剂及不同覆盖材料应用在夏棉上的节水增收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播期墒情不足的夏棉种植区,利用化学制剂进行棉种涂层有显著的催芽和促苗效果。采用不同材料对棉田进行覆盖,开花前~拔棵期2个多月内可节水29.8~53.4mm。其中适量(4.5t/hm^2)的秸杆覆盖皮棉产量可达1160.2kg/hm^2,水分生产效益超过不覆盖夏棉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峻的缺水问题,利用玉米的宽窄行种植方式。结合起垄、覆膜、中耕等节水措施,探讨了4种单种玉米种植方式的节水效果和玉米前期推迟灌水的可行性及后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垄作沟灌和隔行沟灌可节水34%~35%;覆膜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水效果。增产幅度在25.4%左右。收支相减,仍有增产效果;隔行沟灌较常规栽培增产幅度在11.8%左右。达到了既增产又节水的目的。在控水条件下,分析了垄背与垄沟、膜内与膜外、宽沟与窄沟的土壤水分差异,提出了玉米推迟灌头水的土壤水分指标,并阐述了后期控水对单种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石家庄市果菜技术推广试验场490间温室中,连续3年对多种蔬菜进行微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微灌不仅省水、节能,而且能调节和改变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因而试验在省水44.3%的情况下,平均一年三茬蔬菜增产27.9%,年增收2015.11元/亩。微灌工程投资平均810元/每亩,当年还本有余。  相似文献   

16.
北疆地区干旱荒漠草地牧草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的草地生产主要是在荒漠瘠薄的土地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联合国“2817项目”1990-1994年牧草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到该区域苜蓿土壤水分与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在全年中收获3茬,每一茬中各生育阶段的需水强度不同,苜蓿的整个生长期中有3个需水高峰,分别为7.4、9.5、9...  相似文献   

17.
赣江流域位于南方丰水地区,近年来非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四生"需水的冲突,需要制定非汛期的水量调度方案。基于赣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探讨了水量调度的总体思路结构,提出了来水预报和需水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水量调度的目标、原则和范围以及水量调度三级启动条件,最后制定了调度方案编制流程及方法。调度方案的实施可为丰水地区非汛期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垄作节水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小麦垄作栽培试验:春小麦全生育期在降水量为89.2 mm条件下,灌水量为3 183m3/hm^2,比传统的平作栽培的小麦灌水量5 131.5 m3/hm^2节水38%,抗倒伏,锈病、白粉病等发病轻;冬小麦全生育期在降雨量为101 mm、灌水量为4 582.5m3/hm^2条件下,4个冬小麦品种(系)垄作栽培试验的单产为6 691.5~7 350kg/hm2,垄作小麦播种量为210kg/hm2的处理比播种量为240kg/hm^2处理省种30%,而产量提高0.5%~7.9%.“烟农19号”和2个新培育的冬小麦品系2002AW5012、2002AW5011适于垄作,其产量水平为9 295.5~9 636kg/hm^2,比对照品种“宁冬6号”增产10.5%~14.5%.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人均供水量、供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耕地灌溉率、万元工业产值需水量、需水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等9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聊城市1996-2005年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预测了该地区2010、2015和2020年的需水量、供水量,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承载力情况.从而得出:1996-2005年来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分值较小,虽然由1996年的0.417 2增加为2005年的0.442 2,但均低于平均值0.5.其变化主要和降水量以及GDP的变化有关.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的是客水资源,其次是本地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