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国内奶牛腐蹄病的产生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的综述,为奶牛腐蹄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4.
马文全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4):48-49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病因分析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蹄角质疏松。最常见的有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严格厌氧性节瘤拟杆菌、坏死杆菌等传染性因素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出现恶臭气味为特征,重者可使奶牛卧地不起,产生褥疮,甚至腿部肌肉和神经受损,肌肉缺血性坏死而被淘汰,严重危害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给奶牛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腐蹄病患牛早期出现频频提举病肢,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行走有痛感、跛行。体温40 相似文献
6.
<正>1蹄变形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趾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高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呈拖拽式。根据临床表现,即蹄的变形情况,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蹄部是奶牛身体的支撑和运动器官,蹄部的健康是奶牛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肢体疾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其中腐蹄病发病率占肢体疾病的20%~40%,影响奶牛的健康和产奶,严重者造成淘汰和死亡,给奶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9.
10.
对蚌埠蚂蚁山奶牛场奶牛腐蹄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奶牛1~≥6胎次腐蹄病的奶牛发病率分别为26.09%、27.64%、60.56%、68.09%、73.08%和81.25%,病蹄发病率分别是7.61%、8.13%、18.31%、23.40%、23.08%和23.44%,且3胎以上牛发病率明显大于1、2胎牛。就发病程度而言,1~5胎次间随着胎次的增加“中~ 、重”程度发病所占比例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而“轻”程度发病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而6胎以上牛发病程度的变化与前者相反。 相似文献
11.
12.
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和结瘤偶蹄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因常侵犯蹄部,故称腐蹄病.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圈舍和运动场不洁、潮湿,使蹄部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使角质软化;饲料中钙、磷不平衡,致使羊的蹄部角质疏松,经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患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损伤蹄部;蹄冠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奶牛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奶牛疾病已成为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腐蹄病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往往导致淘汰,危害性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存栏量百头以上的养殖户约占28.48%,比2008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我国奶牛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奶牛疾病仍然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意防治。1病因分析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场常发病之一,在南方高温多雨季节和北方潮湿地区其发病率可高达50%。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以蹄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7.
18.
19.
1病因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营养成分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牛舍阴暗潮湿.粪尿未及时清扫.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引起蹄部损伤,致使蹄受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