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影响蜜蜂安全转运的因素,制定蜜蜂安全转运的技术措施,除了转运前需调整平衡群势外,重点应放在保持蜂群的安定,加强通风、降温防湿等方面。一、保持蜂群的安定转运期间,蜜蜂的骚闹和激怒使巢温升高,而升高巢温在关巢门的情况下更促使蜜蜂的骚闹,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蜜蜂加速死亡。所以,保持蜂群在转运期间的安定非常  相似文献   

2.
蜜蜂白垩病在日本首次被发现是1973年,当时从自鹿儿岛转运到岐阜的蜂群中鉴定出此病。后在来自北海道的蜜蜂幼虫中也发现有该病感染。为防止白垩病进一步蔓延,本文作者进行过多次不同的试验,试图控制病势和确立卫生防御体系。以下为试验结果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炎热的夏季,蜂群为追逐蜜源,需借助火车、汽车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如果受闷,轻则会使蜂群受伤,影响产蜜量,重则会造成 蜜蜂部分、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夏季转运蜂群须防热避暑,确保安全。 (一)注意通风散热 蜂箱内的温度过高,是造成蜂群转运途中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做好蜂  相似文献   

4.
蜜蜂在转运的途中死亡或逃逸造成损失,致使蜂群群势骤减.那么蜂群在转运途中如何才能避免"路损"呢?  相似文献   

5.
<正>追花夺蜜经常需要转运蜜蜂。重视转运安全,保证蜂群安全到达目的地是蜂群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曾有过不少教训,如途中闷死蜜蜂,蜂车未装好造成事故等,这些都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蜂群安全转运的科学管理方法,我们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在转运蜂群时,采用了适当减少蜂箱内巢脾数量,到了下一放蜂场地又及时增加巢脾数量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强群转运难的问题。一、增减巢脾的依据 1.蜂群在运输时,受到震动后就会发怒,在巢脾上乱爬,企图冲出蜂箱,这时巢内温度就会升高。如果让发怒的蜜蜂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一种新型防护用具的防螫效果,及其是否影响蜜蜂的出勤、采集力、哺育及蜜蜂的寿命。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电子防螫器对蜜蜂有明显的镇服作用,不仅在养蜂生产中应用有很好的防螫效果,且不影响蜜蜂的出勤、采集、哺育和蜂王产卵。同时在蜂群转运过程中,有延长蜜蜂寿命、节约饲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当蜂场迁移新址,场地拥挤,尤其是转运途中在车站、码头作短时间放蜂,蜂场众多,时常出现蜜蜂偏巢,导致强群越发强、弱群更加弱或强群变弱、弱群围王等不正常现象。一、蜜蜂偏巢的观察试验蜜蜂固然有很强的定向、认巢性能,这种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的行为,特别是外界条件变化(如转换新场地),群体的正常生活遭到破坏,蜜蜂惊慌出巢后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中断,失去了蜂群的制约和招引,造成了迷巢蜂而引起偏巢。据观察偏巢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追花夺蜜经常需要转运蜜蜂。重视转运安全,保证蜂群安全到达目的地是蜂群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曾有过不少教训,如途中闷死蜜蜂,蜂车未装好造成事故等,这些都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10.
为使蜂群获得高产,必须做好春季蜂群的管理。主要的是: 一、适时排泄。陕北蜂群经过长期的越冬。蜜蜂肠道中积存很多粪便,可在惊蜇前20~30天选择晴朗暖和的天气,将蜂群箱盖包装物解除,放大巢门,让阳光直射,以便蜜蜂作短时间的排泄飞翔。待蜜蜂全部排泄飞翔后,及时包装,使蜂群继续安静休眠。  相似文献   

11.
简约化蜂群饲养技术主要包括蜂群双王饲养技术、整箱或半箱加脾技术以及蜂箱快速固定转运技术。以越冬结束后健康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材料,研究了蜂群双王饲养技术与整箱或半箱加脾技术相结合方式对蜂群春繁效果的影响;春繁结束后,重新调整群势,研究了蜂群双王饲养技术对蜂蜜产量与浓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蜂箱快速固定转运技术对蜂群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群双王饲养技术与整箱或半箱加脾技术相结合方式可显著地提高春繁效果11.9%(P0.05);蜂群双王饲养技术可显著提高蜂蜜的产量(P0.05),但蜂蜜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蜂箱快速固定转运技术可提高蜂群的转运效率178%~275%。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蜂群的安全转运,几年来,我在运蜂的实践中,对蜜蜂在运输途中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和了解,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蜂箱小甲虫源自非洲,幼虫阶段危害最为严重,以蜂蜜和花粉为食,它们挖洞穿过巢房,所经之处全被破坏。根据传统形态学和分子方法证实蜂箱小甲虫已经入侵我国,调查我国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不论中华蜜蜂蜂群和西方蜜蜂蜂群受到威胁,弱群危害极为严重,蜂群出现离脾逃群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蜂群越冬效果决定养蜂生产的成败,通过近3年的蜜蜂越冬情况调查分析:多变的气候造成蜜蜂越冬起止时间推迟、蜜源破坏严重不能满足蜂群繁殖需要、病虫害消耗蜜蜂体质缩短寿命以及饲料营养不足等是造成蜜蜂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对蜂群越冬效果的观察。试验证明,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比常规方法补喂越冬饲料脾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低10%;饲料消耗量低26.7—28.6%。采用非越冬蜂早喂饲料脾的蜂群越冬期蜜蜂结团紧凑、活动量小,蜂群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场地处丘陵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大,晴天中午气温多在10℃以上。在越冬前期,外界还有零星蜜源,蜜蜂活动频繁,寿命缩短。蜂群在越冬期间,蜂王停产之后又产卵,饲料消耗大,导致蜂群冬衰,直接影响到下年春季蜂群的繁殖。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我们在1981年冬季进行了室内越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蜂群转地时关门运输,容易出现闷死蜜蜂的情况;打开巢门运蜂,虽然不会全群闷死,但遇到高温和长时间转运,大量的工作蜂飞走,蜂群进入场地后,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影响采蜜量的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采用箱外纱窗,效果良  相似文献   

18.
外媒     
<正>2017~2018年蜜蜂越冬损失COLOSS对36个国家25,363名养蜂者的调查发现,2017~2018年蜜蜂的越冬损失率平均为16%,544,879群蜂中的89,124群由于多种原因而消失。英国、北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蜂群损失率超过25%,而白俄罗斯、以色列和塞尔维亚的蜂群损失率低于10%。各国内部蜂群损失率也有显著差异。2017~2018年蜜蜂的越冬损失率低于2016~2017年的21%,但高于2015~2016年的12%。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6,(10):23-25
<正>蜜蜂转地饲养是蜂群规模较大的专业养蜂人员,为了适时地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蜜粉源植物资源,繁殖蜂群、扩大养蜂生产,增加蜂产品产量和全面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湖南省津市市国营养蜂场于1956年在我国著名养蜂专家张远任先生的带领下,为"追花夺蜜"获得养蜂高产经济效益,把全场蜜蜂转运  相似文献   

20.
卷翅病     
蜜蜂卷翅病是蜂儿发育不健全的一种表现,这和蜂儿发育期间的饲料、温度、湿度有直接关系。1957年,将90箱蜂分成蜂数相等的3组作比较实验。每组蜂群里都有强群和弱群,各蜂群都是巢脾比蜜蜂多。试验是在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